立足研读教材 促进教学优化

2021-01-07 09:46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谢新美
天津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收集整理校服教材

■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 谢新美

数学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而现行的数学教材都是众多专家、学者和数学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并经过多次实践、修订,其知识系统科学,且主要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尽管当下中小学教辅资料可谓琳琅满目,但是作为一线教师还是需要认认真真地去研究教材,解读教材。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当作一个学习者,脚踏实地对教材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和理解,解读“教材呈现了哪些内容”“教材呈现这些内容的原因”“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对教师教与学生学有何启示”,进而让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如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采取什么措施引导学生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将数学知识与能力更好地讲授,落实学科素养培养要求。

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作为起点,有目的地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进一步读懂教材,从更深层次去获取教学资源,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真正地达到用活教材的境界,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为例,浅谈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解读教材。

一、读“熟”课标,厘清知识结构

“教材不仅是课标理念的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更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须先熟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从整体上了解所教学段的课程内容,解读教材,充分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在各个学段间的分布情况,厘清各册教材与各个单元之间内容分布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在熟读课标,整理清楚课程内容的整体结构后,才能更深入地去研读教材,体会数学知识的所包含的基本思想,才能从中去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去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打破常规。

例如,在研读“数据的收集整理”这一课时,笔者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发现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学习分两个阶段,要充分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和体现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整理,接着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有的学生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有的学生把文字和数据一一对应,排得更简洁明了;有的学生用表格来整理,看得更清楚了。可以说,教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需通过收集数据来解决,而同样收集到的数据却有多种的不同的记录方法来进行统计,这样就符合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的对于统计知识的要求,激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梳理,激发学生在对数据收集、整理和呈现等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

二、读“透”教材,厘清教学思路

(一)读懂学生,确定教学起点

在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加工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并联系教材的前后连贯性,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可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站在学生的视角去看问题,教师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研读“数据的收集整理”时,教师可以斟酌如下思考问题: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完“分类与统计”,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进行计数,这些基础知识你是否还记得呢?为此,教师需要梳理这节课学习中会遇到的问题:初次接触统计表的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困难在哪里?教师如何提供有效帮助?怎样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统计的对象是什么?选用什么方式能更好地进行调查?进而出现了用投票、举手、排队的方法来决定,哪种颜色喜欢的人最多?这样的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数据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经历完整的数据收集过程,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据收集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当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实际认知情况,设计更为细致的思考问题,这个就考验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了。

(二)读透例题,挖掘数学思想

数学基本思想是学生得以受用一生的财富。因此,在研读教材时,最重要的是要读透例题,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透过知识层面,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研读需要教师宏观把握教材基础上重点分析,让数学思想能有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奠定今后学习基础。

例如,在研读“数据的收集整理”中的例题,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全校学生这么多,全部调查工程太大了,到底要怎样调查呢?”学生能根据问题思考反馈:可以先在班里调查。从这样简单的一次交流对话就可以在其中渗透数学抽样的思想。再如,教师可以追问设计新问题:“如果我们班要订班服,选哪种颜色最合适?”教师可以立刻再问:“全校也选择同样的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从这样的对话交流,就可以体现了非统计抽样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其实,针对具体课堂而言,数学思想的提炼与挖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环节有效运用,没有一定的固定技巧,需要教师针对课堂实际灵活处理。

三、用“活”教材,提升教学效益

“教材仅仅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叶圣陶先生早有先见,“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得到知识,还需要老师善于运用与指引”。所以,在正确解读文本之后,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申、拓展、调整和重组创新设计、合理取舍、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做到用“活”教材,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是说,不是直接照搬教材转化为教案,更不能随意改编教材或完全把教材抛开。例如,针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笔者曾精心重组教材,设置了“为林校长选择哪一种校服颜色合适”这一问题情境引入,在争议中促使学生产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需求,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接着教师引出:孩子们喜欢的校服颜色不太一样,那校服能不能一人穿一个颜色呀?全校应不应该选统一颜色的校服?经过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讨,使学生领会到生活中统计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解读数学教材的能力不是一时半刻形成的。教师须通过熟读课标,进而全面了解小学数学知识,又要读透教材,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教材,帮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每位教师只要按这三个步骤不断地实践、积累,多读多思,深入解读教材,从而达到用好教材、活用教材、用活教材的境界,相信定有所获。

猜你喜欢
收集整理校服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企业渠道选择研究的收集整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港口工程施工技术档案收集整理
校服·校腐
浅谈高速公路档案收集整理和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