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德育缺失,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2021-01-07 16:06本刊编辑部
天津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智育人文学科学习成绩

■本刊编辑部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石,对于中国而言,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现代教育中,却往往都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智育”上,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德育”却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自古以来,中华便是“美德之邦”,古人对于一个人的“德”是十分看重的。而若一个人“智育”合格,却“德育”不合格,那么正如古语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其结果终将不会太好。因而,当下的教育不能只盯着“智育”,更需要健全“德育”。目前来看,德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当下教育评价体系只以学业成绩论结果。众所周知,尽管“素质教育”一直在大力推行,但是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现状,受限于人口基数大及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教育水平不平衡,国内大部分地区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教育评价体系只会以成绩好坏“论英雄”,看不见德育评估的影子,“唯分数结果论”仍将是大多数地区的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唯一评价标准。

二,在人文学科中的德育尚且不够到位。在各个教育阶段主要承担了德育的人文学科即为政治学科(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等)。但是仅以政治一个学科进行德育是完全不够的,当下的政治课教学仍然逃不出“唯分数结果论”这一框架,仅仅以最终的卷面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是极不恰当的。

三,各个层面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均不够。尤其以家庭层面最不重视,许多家庭的家长对于子女的德育方面并不重视,而只是要求其学习成绩符合自己的期望值,一切向成绩看齐,对于德育方面的投入很小或者根本没有,这也是现阶段大部分家庭的教育现状。包括在学校层面,很多学校也只是一味地看中升学率,对于升学率这样的硬性指标“唯命是从”,狠抓学习成绩,却忽视德育,个别学校将学习成绩看作是高于一切的存在,这是迫切需要改变的现况。

德育的缺失短期内不会看到后果,但长此以往必将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面对德育缺失的这一情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进行转变工作:

一,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改良,评判标准应当多样化发展而非单看分数。除了分数以外,更多的考核内容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德育方面,尤其需要注重其品德的培养教育,对于品德方面的考评应当占据相当一部分的分量,对于学业成绩好但德育不合格的学生不能纵容和优待,而是需要予以关注、及时跟进,做好其德育方面的工作。对于学习成绩不好且德育不合格的学生更是不能够放弃,而应积极对其展开帮助,以免其走上歪路。

二,需要在人文学科中着重补齐德育。不仅是政治学科,语文学科其实也承担了部分德育工作的任务,应当在政治、语文两门人文学科中“双管齐下”,将德育工作寓于书本和课堂,从而让学生在这两门学科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影响。在教材的编写中,也应做到积极跟紧时代风向标,及时根据实际需求更新教材,做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其提高对于教材的接受度,更好地接受人文学科中的德育。

三,加强各个层面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家长需要及时跟进子女的德育,而不能只将注意力放在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分数上,更应该意识到“德”才是“立身之本”。重视子女的德育,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和收益,但从长期来看,不仅是为家庭这个“小家”,更是为国家这个“大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方面也需要提高对德育的重视,防止出现“唯分数结果论”的局面,不再将学习成绩看作唯一,在以育“德”为核心的基础上开展智育工作。

猜你喜欢
智育人文学科学习成绩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人文价值再思考与中国的人文学科体系构建研究”专题研讨会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名落孙山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
人文学科文化及其影响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文学科实验室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