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民间工艺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初探

2021-01-07 16:1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天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民间工艺传统艺术

吴 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新媒体艺术作为综合光、声、色等内容的艺术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成为重要的艺术形态。以新媒体艺术为主题的艺术展演、文化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国内外众多高校也设立了新媒体艺术专业,其作为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和时代风向标,对未来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逐渐走进百姓生活中,成为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新媒体艺术是影像文化中最符合文化特征的艺术形态,它是影像文化中视觉经验技术化和影像符号增值特征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对新媒体置身于其中的流行文化和媒介文化而言,新媒体艺术使用影像符号来展现现实,发挥艺术家反思社会的职能。”[1]将新媒体艺术融入桂西南地区民间工艺的传播与创作中,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新媒体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帮助民间工艺开拓新的视觉艺术领域,而且能为民间工艺的传承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不同于传统艺术的大体量、稳定性等,新媒体艺术有着保存时间长、传播方式多样、艺术表现灵活等新型艺术特征。如何利用新媒体艺术的优势为桂西南地区民间工艺的传承服务,是新媒体艺术应该着重考虑的专业内容。

一、桂西南地区民间工艺传承的价值与意义

桂西南地区拥有多项优秀的民间工艺,如壮族织锦、绣球、服饰制作等,其记载着一个地区的悠久历史,也是深厚文化底蕴的外在体现。在当今文化建设和城市扩张的背景下,桂西南地区的民间工艺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以壮锦、绣球、铜鼓等传统艺术形象为原型的设计方案在该地区文体建筑、城市公共环境、文旅演艺项目中大量出现,既成了地域文化的代表与象征,也对将传统艺术形式转化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设计符号进行了探索。在桂西南地区,民间工艺的传承在旅游经济的推动下,正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合在具体的项目中,许多主题性的文化旅游项目都会选择将民间工艺作为特色与亮点进行重点打造,将民间工艺从传统的街巷作坊中提取出来,融入文化旅游项目中,提高民间工艺的社会关注度,让游客可以在民间工艺的体验中进一步了解和认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桂西南地区民间工艺的传承既能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能让优秀地域文化在新技术和艺术理念下获得传承与发展。

二、民间工艺传承在新媒体时代中的特点

新媒体凭借其技术和推广方面的优势,在网络时代成为资料宣传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大众关注社会动态的重要平台。新媒体艺术和民间工艺在许多方面具有优势互补的融合基础,将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广度和民间工艺的文化深度进行结合,为民间工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的传承与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从大众审美的角度对桂西南民间工艺进行包装与创新,让民族文化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让民间工艺通过文化旅游项目走进公众的视野,为民间工艺“活态”传承打好基础。

(一)文化传播优势

国内外众多主题公园大规模地使用新型技术手段,并结合以地域文化为原型的文化内容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升级,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反响。例如,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方特欢乐世界等开发的新型游乐项目就大胆使用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手法让观众置身于光影艺术之中,通过光、声、色等表现手法构建的虚拟现实环境营造出不一样的体验场景。

新媒体艺术在旅游景观中的项目大多选择全封闭的室内空间或夜间户外环境,这样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有效地减少自然光源对新媒体艺术表现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新媒体艺术的视觉传达效果。而以桂西南民间工艺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可以通过新媒体艺术让更多的人迅速了解、接触并认知优秀地域文化的精髓,起到宣扬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作用。新媒体装置艺术作为新兴的艺术类型,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和塑造性,深受年轻人的青睐与追捧。以装置艺术的形式更好地对民间工艺进行创新、包装、重组等艺术处理,让民间工艺在新媒体艺术的项目中提炼出具有艺术魅力的文化亮点,依托新媒体艺术的传播优势和特色平台使桂西南民间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播,提高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关注度。

(二)社会关注度聚焦

桂西南地区针对民间工艺形式(壮锦、绣球、铜鼓等)开发的旅游题材大多集中在民间故事传说、生产场景和节庆活动场景等方面,其内容和技术手段还没有摆脱艺术展演的传统范畴,多是对传统技艺的记录和还原。对现代群体来言,这样的方式存在很多认知误区。因为现代旅游消费群体的主力为中青年群体,他们对时尚、新鲜、刺激的事物认知诉求较高,偏爱关注节奏快、内容转换频率高的项目。而许多传统技艺的开发理念需要游客静下心来关注细节与流程,造成了技艺项目小众化的局面。再加上研究传统技艺方面的需求较少,使得传统工艺类旅游产品市场出现“门可罗雀”的开发现状。

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转化开发思路,积极向新技术、新理念靠拢。一方面,应该引入新媒体艺术的技术和开发手段;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依托新媒体艺术的平台优势,在文化共享方面向热点IP聚焦学习,主动展现自身的技艺亮点。例如,传统技艺传承人利用网络平台直播的方式可以吸引粉丝的关注。如果民族民间工艺被媒体开发并挖掘出热点,制作成社会关注度高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并在诸多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能够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能展现出新媒体艺术在带动群体消费和社会关注方面的巨大作用。桂西南民间工艺进行新媒体艺术开发时,应该将工艺中具有关注潜力的内容有效地开发出来,再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具有推广价值的文化共享,可以提高传统工艺的社会关注度。

(三)艺术生命力的拓展

桂西南传统民间工艺同国内大多数工艺形态一样,在传承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如民间工艺生存土壤逐渐消失、传统技艺传承后继乏人、工艺题材与表现缺乏创新等,这些现实问题直接制约了桂西南民间工艺的发展,成了亟待突破的瓶颈。新媒体艺术作为新兴的艺术形态,在技术、艺术、传播等方面具备优势,可以充分挖掘出桂西南传统工艺中的文化元素,并以创新性表现手法将元素进行重组和再造,从而使传统民间工艺更具艺术魅力。

以装置艺术、虚拟现实等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新媒体艺术,能够将桂西南民间工艺的技巧和表现力进行拓展与延伸,吸引更多人来了解和关注民族民间工艺。例如,将铜鼓等具有丰富图案形态的传统工艺融入主题公园的设计中,让游客可以在体验中重新认识这类工艺。另外,传统工艺品的制作流程烦琐,时间跨度较长,如果使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创作和包装,让受众可以通过个人终端设备欣赏和接触到作品的制作流程与细节,对传统工艺的形式和内容有更加深入、直观的认识。

因此,新媒体艺术的技术与表现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桂西南民间工艺,从而使传统民间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民间工艺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内容

民间工艺独特的工艺优势让其在新时期城市建设及旅游开发中呈现出多视角的应用范畴,特别是新媒体时代依托其民族文化和技艺特点形成兼收并蓄的新艺术形态,为民族工艺拓展动态传承的新形式与新路径。

(一)城市印象的塑造与传播

“结合生产和研究、公共展览等来看,一方面体现了时下因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导致的新媒体艺术形态变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媒体艺术对社会结构的改变。”[2]新媒体艺术在当今社会正逐渐改变社会和城市的面貌,特别是在城市印象塑造方面,可以帮助城市更好地借助媒体平台宣传区域特色,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桂西南地区丰富的自然风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拥有丰满的地域文化形象,可以在城市建设中合理地将这类形象进行艺术性和技术性开发,从而打破传统建筑景观在城市印象塑造方面的单一性。引入新媒体艺术的技术和表达方式将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形象和符号动态地展示给公众,赋予其立体生动的城市印象,以新媒体艺术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传播特征将民间工艺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进行城市印象的发掘与开发,为其赋予时代特征,让民族工艺的传承融入城市和旅游项目的建设中,成为城市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成为桂西南地域文化的代表。而花山岩画所体现出的本土文化中的场景、工艺、视觉符号等内容也逐渐被开发出来,并通过建筑、景观、艺术展演、新媒体艺术等多种艺术表现形态呈现给国内外大众群体,让人们通过左江花山岩画来关注桂西南地区的城市,并借助多重宣传和表现手法帮助桂西南地区塑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印象。

(二)民间工艺的视觉意象表达

桂西南地区的民间工艺是少数民族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形成的文化财富。“传统文化中的抽象信息转化为色彩、造型、风格等具象内容要素,整合输出可视化图片和视频等数据形式,能够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使用户获得良好的感官体验。”[3]在新媒体艺术的构思中,将这些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工艺和图案借助现代媒体技术手段,产生动态、交互的影像、光色等,让观众进入新媒体艺术的传播范围内,与工艺作品产生互动、共鸣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共同将桂西南民间工艺的艺术特质体现出来,让旅游景观项目成为现实和虚拟之间进行视觉变换的艺术表现方式。这种视觉化的媒体艺术表现手法,既可以解决民间工艺传承人数量较少、难以保障现场展示效果的问题,也能够将民间工艺中的视觉内容和文化内涵提炼出来,以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手法为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与传承寻求新的途径与方式。例如,在以铜鼓为主题的艺术项目中,因为展览规则和保护文物方面的考虑,游客不允许直接接触展览物品。而新媒体艺术可以开发出与公众进行良好互动交流的虚拟展览项目。访客借助设备既可以接触虚拟展览物,也可以进行乐器敲打体验,满足公众亲身参与文化体验活动的需求。这样的视觉表达方式既可以赋予展览品在虚拟现实中的“另一重生命”,形成“动态”展览,也能让公众体会到铜鼓艺术的自身特质。

(三)有助于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IP

文化IP的塑造是新媒体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以新媒体艺术为媒介进行文化IP的挖掘,是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它伴随着文化IP开发过程中不断丰富的艺术手法,不断将文化IP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和改造,并形成具有强烈体验效果的文化旅游休闲项目,综合应用光影、视听等多重技术,将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从平面的视觉效果向多维度的立体效果进行转化与拓展。

经过新媒体艺术重塑的艺术形象不仅可以将文化IP的文化内容和精神价值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播,还可以用技术手段对已不存于世的文化遗产进行复原和再现。社会各界民众也可以通过多维的感官获得更好的文化传递,让文化IP的传播效率更高,这对传统文化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间工艺而言,有助于其树立立体饱满的文化形象,为传统工艺的传承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四、结语

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背后是几千年积累的民族文化的历史底蕴,更是少数民族群众日常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独白”。在全新的艺术与技术理念支持下,新媒体艺术作品让传统的民间工艺有了全新的视觉传达方式。通过新媒体艺术在文化传播中的技术优势,将桂西南民间工艺的视觉形态和文化内涵用新媒体艺术的形式进行传播,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探索出新的途径和方法。将传统工艺的造型、色彩和文化语义以新媒体艺术的艺术语言重新进行组织,既能够把传统文化转化成现代人群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视觉符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其内在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民间工艺传统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纸的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工艺的传承分析及阐述
立足发展民间工艺的大师工作室运转模式研究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