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

2021-01-07 09:30王笑丹
学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语文农村

王笑丹

摘 要:在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转化成效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特分析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并就具体的转化实践措施进行探究,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3-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07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但是农村教育条件以及教育措施仍然无法与城市相比。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因素是造成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中务工,导致其子女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怀与照顾,在学习中也得不到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家长外出务工,无法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管,只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而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缺乏自制能力,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进而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再加之家长与教师的批评,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信心,导致其成为学困生。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地区也出现了网吧、游戏厅,甚至还存在这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等,这些场所虽然都明确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但是初中生缺乏是非分辨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日常的生活中比较愿意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所以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其养成抽烟、喝酒以及打架等恶习。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诱惑,部分初中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反而会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用于社会不良活动之中,导致其学习成绩不断下滑,逐渐成为学困生。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目前的初中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庭中受到了过分的溺爱,在家长的驕纵下,其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不爱动脑的习惯,导致学生缺乏进取心,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便会退缩,在畏难心理的作用下不愿意克服困难,逐渐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再加之自身学习不努力,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会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最终成为语文学困生。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实践

(一)帮助学困生转化思想

在农村一些地区,目前仍然存在着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家长以及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习并不是自身发展的主要方向,甚至还秉持着“读书无用论”理念,因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是应付了事,缺乏对学习的重视。而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首先要帮助学困生转化思想,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之中,进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明白学习对于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多给予学生以关怀和爱护,还要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且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关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提出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会逐渐提升,学生在认识到自身的进步与成长之后,会增强信心,并且会更加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进而实现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对于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而言,其一方面缺乏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行为,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也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和指导,针对学困生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表扬与鼓励。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多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应多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并且在其正确回答问题时给予表扬。这样能够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更加积极努力地进行语文学习,逐渐提升语文学习成绩。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困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为其设置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供学困生自主探究,一旦学困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便会极大地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注重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产生,缺乏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相关知识的灌输,导致初中语文课堂十分枯燥和乏味,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语文知识的学习便是大量的古诗词背诵,无尽的作业练习和作文写作,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不仅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反而会产生厌学情绪,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为转变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语文知识的魅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之中,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为此,教师首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的学习去求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生物的入侵》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物学科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逐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四)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

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往往都会对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便会退缩,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进而逐渐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仅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而且会变得更加内向与孤僻。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学生成长与今后的发展。为转变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使其用于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逐步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我的信念》这篇文章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居里夫人的事迹对学生产生影响,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组织相应的合作学习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同时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困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同时还可以使学困生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学困生的信心,使其形成坚毅的性格,能够勇于面对和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而提升学习效果与学习成绩,实现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五)给予学生更多的爱护

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外出务工,使得学生长时间得不到家长的关爱,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爱护,通过教师的爱心来感化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教师的关怀与期盼,促使学生认真努力地进行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实现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语文偏科比较严重的学生,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应分析产生偏科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此类学生都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课外阅读量更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比较贪玩,其课余时间都会用于玩游戏,基本不会看书学习。另一方面在于缺乏阅读氛围,在学生的家庭中,父母都不爱看书,进而会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学生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练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阅读,久而久之,会使学生逐渐丧失阅读兴趣,进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较差,成为学困生。为转变这种状况,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爱护,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正确引导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在家庭中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创造出有利的阅读环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鞏固所学知识,也能学习到大量新知识,通过不断的积累,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进而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马汝菊,高云鹏.浅析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

[2]朱建云.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2).

[3]陆小燕.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2).

[4]沈晓红.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探究及转化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1).

猜你喜欢
学困生初中语文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