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滩地景观协同设计
——以长江武惠堤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为例

2021-01-08 05:33
绿色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长江水质景观

程 蓉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

1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武汉青山区最北湾,是长江在武汉主城区唯一的湾头地区,与中心城区直线滨江岸线景观相比,空间条件特殊、视线条件优越。基地直面对岸未来的长江新城,是长江新城南岸一线的滨水观景平台,工程总面积不到7 km2。

为探索长江滩地新的发展方向,景观与规划专业相结合,梳理设计脉络与定位;景观与水利专业相结合,设计丘陵式堤防、生态岸坡,使堤防既能保证防洪安全,又能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的空间;景观与环境专业相结合,设计尾水净化景观系统,既能提升入江水质,又能成为生态教育、生态示范的场所;景观与农旅相结合,保留现状农业生产特色,注入旅游景观活力,使景观既是休闲旅游的场所,又具有农业生产的功能,实现了景观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1~2]。

2 问题挑战

2.1 场地安全保障与活动筛选

基地位于长江城市防洪堤临水侧,每年受洪水影响程度不同。由于防洪要求,不能在滩地内建设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需要拆除原有建筑物。如何选择场地内可进行的活动并保证活动的安全性,是设计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2.2 生态水循环净化提升入江水质

通过生态及物理处理手段,协同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优化入江水质;如何将生态水净化功能与水景观相融合,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内保证净水量,并保证游憩观赏性、科普性与趣味性,是又一课题。

2.3 场地记忆保留与可续活力规划

场地处于重工业区,周边工业景观集中,场地内工业码头与企业搬迁后,如何利用其遗存改造升级为游客吸引点?同时,区内仍保留生产性基本农田,如何提升农田的生产效益,一三产结合发展?基地处于生态绿楔中,大面积的湿地、林地、滩涂,如何保护提升其生态价值,生态性结合经营性,可续发展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4 交通可达与服务提升

场地处于滨江区域,目前场地的区域交通直接可达性较弱;如何提升其交通可达性与可视性?而未来场地周边城市开发较远,如何提升其服务质素,吸引游客到来,需要结合功能发展要求进一步研究[3]。

3 设计定位

针对基地所处的特殊生态区位,提出“江城生态北湾,钢城记忆绿洲”的设计定位。本项目将是武汉绿色发展四水共治的标杆示范;青山转型创新生态文明的展示窗口;长江外滩湿地生态科教的互动平台。图1为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图1 景观设计总平面

4 设计策略

4.1 安全保障

通过地形测绘、资料收集、座谈走访、现场踏勘和数据分析,详细了解基地现状地形地貌、径流走向和湿地坑塘情况。充分尊重水利专业对防洪、水文和地质资料的分析成果,结合海绵城市规划理念,在最小干预的前提下梳理整体水系布局,保障防洪安全。工程段水位落差较大,防洪设计水位与设计枯水位之间落差高达15 m。本案在考虑防洪要求的同时,设计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堤防,将防洪、生态与景观融于一体,提升堤防安全感。沿江台地梯级驳岸设计,保证滨江行洪安全与亲水观景效果,防止岸坡侵蚀[4]。

4.2 水质提升

基地东侧主要为湿地滩涂,现状已经形成一定面积的湿地滩涂生境。景观专业与环境专业相互配合,将水质提升的净化过程和景观游憩融于一体。为保证人工湿地净水量,在经过方案比较后采用以表流湿地为主,并联排列潜流湿地的净化方式。利用现有湿地滩涂将附近污水处理厂尾水提升至场地高程最高点,利用现状地形高差,经过沉淀池、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叠水曝气、明渠对尾水进行净化、利用和展示,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水质。并通过景观设计展示水循环净化过程、增加游憩功能,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与宣传,使水质与环境得到全面提升[5,6]。

4.3 记忆传承

4.3.1 农旅融合景观

基地西侧为民垸,现状有大片农田、水域、沟渠等。设计方案尽可能保留现状农田、水域和沟渠的肌理,通过整体规划和局部优化,引入农事体验、大地艺术、游览体验等新型农业文化体验方式,强化基地农耕特色的同时引入新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机遇。

4.3.2 工业遗迹保留

基地北临长江,东南侧为红钢城,西南侧为化工区,是武汉近现代工业文明、工业转型升级的先驱示范区;是目前武汉唯一保留的工业文化、工人生活文化的特色重点区。项目滨江沿岸现状分布有多处工业码头遗迹,保留并提升现状工业码头遗迹,结合工业文化旅游,为区域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注重保留码头遗迹的肌理和特征,塑造工业记忆延续、文化特色鲜明的活动空间。结合江滩现状地形植被,修复部分裸露滩地,丰富滨水空间生境。

4.4 游憩网络

本项目设计6个层级慢行体系,保证区域内慢行游览体验的舒适度。道路设计注重游憩网络的建立、无障碍通行需求和回游空间的建立。沿武惠堤路为游憩主线,结合现状道路向北设计了6条主要道路延伸至江边,并在内部由东西向主路串联起来,贯通全域。

武惠堤路是以慢行主导的人车混型堤路,限制过境车辆进入;园区内部主路,可通行电瓶车与自行车,构成交通骨架;人行道路分为4类,分别是人行主路、人行辅路、滨水栈道和特色步道;人行主路可达主要景观节点,是以人行为主导的服务道路,通过与现状景观的结合和优化,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人行辅路为场地创造更多样的回游空间,丰富游憩网络;沿基地内南侧主要水域岸线设计滨水栈道,曲折的栈道线型创造宜人的亲水体验,增加游览乐趣。因项目紧邻长江,设计长江形态的特色景观步道,加强南北向的景观联系性,串联多样的景观特色。在重要的出入口处、主路交汇处及景观优美处设置广场,形成休息节点,并为广场设置各具特色的主题,增加景观的丰富性[7~9]。

4.5 智慧服务

4.5.1 智能监控网络建立

建立防洪预警体系,实时监控场地附近江水水位,预警洪水,协同场地闸泵控制。建立水质净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尾水净化情况,针对性改进净水方式,提升水质净化能力[10]。

4.5.2 品质服务提升

结合功能策划,强化区域交通、停车、信息、环卫、安全等公共服务,通过便利的服务网点提升区域吸引力。通过线上、线下的知识互动提升湿地科普知识的学习普及趣味性。通过手机APP管理打造智慧田园,推出移动预定、网站直销、农场租赁、亲子农场活动、农场创意节庆等活动。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对长江滩地的保护和利用也应该将安全、生态、景观、游憩功能集于一体,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就本项目而言,景观与规划专业合作,可以从更宏观的层面定位项目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梳理城市规划对项目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寻找更好的设计策略;景观与水利专业合作,既可以保证滨水景观的安全性,又提升了水利工程的景观效果与游憩功能;景观与环境专业合作,可以提升景观的生态功能、优化入江水质;景观与农旅相结合,创造生产性景观,增加经营收入,降低运行维护费用;多专业合作将是未来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希望本项目的设计经验对今后江滩设计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长江水质景观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长江之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