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背景下杭州市青山湖区块林业综合发展研究

2021-01-08 05:33张瑞华
绿色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产业带竹海临安

张瑞华

(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人民政府,浙江 杭州 311305)

1 引言

产业融合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现象,2010年农旅融合进入加速发展期,是指农业与旅游业在各个环节融合互动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和市场机会形成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新业态[1,2]。现阶段下,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都是新兴的农旅特色项目的载体,通过农旅融合发展,能盘活乡村区域的产业活力[3~6]。青山湖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青山街道,被誉为临安第一景,四周群山环抱,森林资源以次生林和竹林为主。研究区范围见图1。

图1 研究区范围

2 研究区发展农旅产业的有利条件分析

2.1 区位优势明显

临安地处浙西,东邻杭州,西接安徽宣城市宁国市,南连阜阳、桐庐、淳安,北靠安吉。临安区地处杭州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内,是杭州网络化大都市区的重要外围组团,处于都市区功能疏散与生态建设的结合地带。随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凭借其优势的区域位置及生态环境,临安区进入与杭州同步发展的同城时代,未来将发展成为浙江省科创与文教基地;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基地。本项目位于杭州西郊临安东郊5 km的青山街道,距离杭州38 km,位于青山湖高速出口附近,毗邻知名景点青山湖,生态环境良好。距离杭州主城区仅1 h车程,距上海、苏州、宁波、金华等大都市仅2 h车程,交通便利,客源地市场庞大,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旅游业优势明显。

2.2 资源禀赋优异

研究区面积为17.96 km2,东至鹤亭街万马集团西侧道路,南至朱村南部乡镇边界,西至牧松线,北至鹤亭街。区内拥有万亩竹海,樱桃、柑橘种植园(爱媛农庄),大山水库等山水林田湖景观。朱村拥有代表佛教文化的兴教寺;位于西部的产业带与青山湖骑行步道入口紧密相接;位于东部的横山和丹山生态环境优美,拥有大片竹海和农田。本产业带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条件优越。

2.3 可依托青山湖风景区打开旅游市场

青山湖风景区是杭州西部地区独特的优质旅游资源,面积64.5 km2,核心为大型人工湖,水域面积10 km2,有100万m2国内罕见的水上森林,为20世纪60年代从亚马孙引进的一批池杉树种。2019年修建完成的全长42.195 km的以青山湖为核心、沿湖而建的青山湖环湖绿道,形成了以城市滨水景观段、水上森林绿色乡野段、大坝运动休闲体验段、南岸岳山林荫风情段、泥山湾品质生活段、近郊游憩体验段六段串联的“一心六段”布局结构,将“绿色生态”与“吴越文化”完美结合,且该产业带与青山湖毗邻,可以与青山湖绿道相结合,打造绿道—农林休闲旅游圈。

3 研究区发展农旅产业的劣势和威胁分析

3.1 基础设施不完善

研究区内多为山林地,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区内道路与区外道路连接不完整,且道路多为土砂石路,缺乏硬化,通车不便。

3.2 建筑风貌不统一

研究区内涉及到3个行政村,当地建筑风貌多为村民自建房,缺乏风貌的统一,也缺乏独特的建筑文化的凝练,对景观的风貌影响较大。并且缺乏景观设施和游憩设施。

3.3 产业结构不多元

当地主要以水果种植、竹林资源等农业生产为主,产业单一,其余产业发展并不完善。

3.4 人口年龄结构不年轻

由于本研究区毗邻青山湖街道城区位置,有大量就业机会,当地大量青年人口外出务工,白天村庄只剩老年人,缺乏活力。

3.5 缺乏系统规划,资源没有形成合力

区内的3个行政村,并未进行统一的精品村规划和产业带规划。区内产业单一、趋同,没有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类资源的优势。

4 研究区发展林业综合体的建设方案

4.1 功能定位

本项目立足临安区、面向杭州市,以生产性服务为基础,符合休闲娱乐、生态居住、亲子休闲等功能,打造青山湖未来科技城农林旅居、现代服务的生态新林区。以下3个主题具体打造:旅居乡野——宜居型和谐品质乡村、现代田园——复合型农林产业园区、魅力林区——生态型旅游服务典范。最终能呈现“一片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型产业带、一片风光秀美,轻松休闲的科技城大竹海、一片高度可持续发展的山水林田湖、一个杭州西部地区创新性农林产业发展的典范”。

4.2 发展策略

(1)吸引投资,培育产业带。政府率先完成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与青山湖绿道、国道和省道的道路连接,并通过政策支持、多方融资等方式招商引资,从“住、购、娱、种、餐、游、康”等角度来打造产业带[7]。

(2)积聚人气,盘活产业带。通过网络宣传(打造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宣传等手段)、增设引导路牌、举办特色活动等方式增强产业带知名度,做活项目区块内产业[8]。

(3)营造特色,做特产业带。利用丰富地形和山水林田湖资源,打造特色项目,赋予产业带魅力,如森林房车露营项目、船屋民宿等特色“住”,亲子厨房、高山茶舍等特色“餐”。

(4)培育活力,做强产业带。根据地方原有功能和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针对不同地区配置相应功能。研究区内,重点打造两个农业特色小镇,通过特色小镇,构建农旅结合的田园综合体[9]。

4.3 以农旅特色小镇为核心的产品开发

(1)橘香小镇构建。以项目区内的股份制企业“爱媛农庄”为牵头单位,依托高品质的柑橘、百亩柑橘基地,以及周边特色的田园和乡村风光,打造高品质柑橘的品牌效应,柑橘文化。开发的特色农旅产品有:果蔬采摘乐园、采摘驿站、亲子厨房、柑橘体验馆、乡村民俗博物馆、乡村特色民宿集群等旅游游乐项目。

(2)竹香小镇构建。以竹海、林海森林景观为核心,覆盖周边乡村,境内有农业灌溉小水库3个,开发的特色农旅产品有:船屋体验中心、房车露营基地、“穿梭花海”迷你卡丁车、CS真人竞技、竹海观光平台、船屋树屋民宿、渔与鱼餐馆、高山茶舍等旅游项目,并积极策划了毛竹文化节、竹制手工艺品创造大赛等活动。

猜你喜欢
产业带竹海临安
蜀南竹海竹韵天下
京喜与澄海玩具产业带携手
服装设计作品
——竹海印象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路径研究
论区域分工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杭州,下一个一线城市?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
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共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