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综合防治

2021-01-08 20:07李恒山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24300
兽医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猪只病猪猪场

李恒山/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24300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对妊娠母猪和1 月龄内仔猪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感染后病猪两耳皮肤发绀,又称“猪蓝耳病”,其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具有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和发病突然等特点,妊娠母猪流产率高达超30%,仔猪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也超过50%,PRRSV 能在感染猪体内存活数月,并通过胎盘、交配、空气和直接接触感染猪群,是威胁我国以及全球养猪业有序发展的一大疫病,笔者对PRRS 传染病的综合防治进行概述,具体内容如下:

1 病原特点

PRRSV 对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37 ℃最多存活2d 或56 ℃45~50min 即可完全杀灭,因此可通过煮沸方法对猪只用具进行消毒处理;PRRSV 对氯仿和乙醚等消毒剂也具有高度敏感性,所以可使用相应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PRRSV 在猪、牛、羊等大家畜红细胞上无法凝集,且在鸡、鸭等禽类和小鼠、大鼠等鼠类动物红细胞也不具有凝集性。PRRSV 具有极强的变异性,对我国不同省市或同一地区不同猪场感染病猪感染的病毒株进行分离,发现其抗原性具有差异,且不同毒株的毒力强度也不同,其中以欧洲和美洲PRRSV 分离株的毒性较强。这些PRRSV 均能感染猪只,且对猪的免疫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破坏,在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同时,还容易激发猪瘟、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继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或链球菌等细菌,严重损害猪只的免疫力。

2 流行特点

2.1 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只均是PRRSV 的自然宿主。

2.2 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均携带PRRSV,可通过多种途径排毒。

2.3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毒可通过口腔传播到自然空气中,通过呼吸道感染健康猪只,因此风向直接决定病毒感染速率和位置,也是PRRS 传染病出现跳跃式发病的主要原因,同一区20~30km 左右猪场也可以传染发病。

消化道传染:健康猪只接触病猪或带毒猪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均可感染发病。

精液传染:公猪发病后症状不明显,可通过精液感染健康母猪,且呈持续性,因此引种不规范或人工授精前对精液品质不检测均可能传染疫病。

胎盘传染:妊娠母猪可通过胎盘将PRRSV 垂直传染给仔猪。

2.4 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病,呈区域流行或跳跃式流行。

3 临床症状

3.1 急性型病猪感染后出现体温升高(最高可达41.5℃)且高热不退,病猪精神不振,嗜睡,食欲下降,心跳和脉搏加快,气喘,呼吸困难,体表皮肤发绀,部分病猪出现咳嗽,便秘,粪便中夹杂着血丝。PRRSV 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若隔离和治疗不及时,发病率高达100%。妊娠母猪会出现流产(流产前体温下降)、早产、产弱仔、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且母猪经过抗生素药物治疗后仍无好转,而仔猪即使出生后其死亡率也高达80%,一般在断奶后每窝仅剩1~2 只仔猪。公猪临床症状不明显,青年猪症状较轻。猪场对PRRSV 感染可根据妊娠母猪流产率、产健仔数仔猪出生1 周后的存活率进行判断,流产率>8%,产健仔数<80%,仔猪出生1 周后的存活率<25%即可初步诊断为PRRSV 感染。

3.2 慢性型猪感染PRRSV 后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质变差,消瘦,部分猪只出现腹式呼吸、咳嗽、黄疸等症状,大多数猪只的发情周期延长,猪耳、肩部、四肢皮肤颜色呈蓝紫色。哺乳期母猪感染后泌乳量下降甚至不产奶,仔猪体质更差,若人工护理不当,死亡率约为40%~80%。

4 病理变化

大多感染PRRSV 的仔猪病理解剖症状不明显,而育成猪和成年猪组织病变更突出,尤其是感染的肺部症状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PRRSV 容易继发其他感染,若单纯的PRRSV 感染,病猪主要为呼吸道系统感染症状,肺部呈现间质性肺炎。病猪剖检可见胸腔内有大量积液,肺脏明显肿胀,肺内结缔组织和血管变宽,背侧肺部有出血斑,被膜下的分泌物呈胶冻状,病猪气管和支气管内有许多泡沫状分泌物。病猪心内外膜均有许多出血斑,心包内有液体充盈;病猪胃肠粘膜肿胀、出血,并有许多针尖状的出血斑;病猪肾脏明显肿胀,肾皮质有淤血,颜色呈紫茄色,其他脏器肿胀出血不明显。

5 诊断方法

5.1 病毒分离病毒分离对实验室洁净度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是准确率最高。PRRSV 分离细胞可选用猪肺泡巨噬细胞或非洲绿猴胚胎肾细胞,采集病猪病变淋巴结、肺脏组织或血液,接种到细胞后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进行初步鉴定,然后借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蛋白印迹(WB)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进行验证。

5.2 荧光定量PCR(qPCR)qPCR 实验是通过对PRRSV 序列的上下游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对病料RNA 病毒进行提取,经反转录呈cDNA 后,采用荧光定量PCR 仪器进行特异性检测,该方法仪器成本高,目前仅适用于实验室诊断,但是结果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

5.3 血清学实验诊断

5.3.1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IPMA 实验 原理为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是最早应用于检测PRRSV 的血清学检验试验,将抗PRRSV 的多抗猪血清混合到感染PRRSV 的细胞中,37 ℃孵育40min,加入标有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山羊抗猪二抗稀释液,在加入AEC 显色液可观察反应,若细胞表面产生沉淀物,可洗去显色液,置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若颜色为砖红色则为阳性,阴性不着色,研究发现,IPMA 实验阳性符合率高达93%,具有特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5.3.2 ELISAELISA 实验原理同IPMA,但检测仪器为96 孔板酶标仪,通过检测孔内OD 值来表示样本中抗体水平值,OD 值和抗体水平呈正相关,若待检样品/阳性对症值小于0.4 为阴性结果,大于等于0.4 为阳性样本,即该样本含有PRRSV 抗体。除了定性分析外,还可以对不同分子大小的抗原进行定量分析,且实验灵敏度高,可检测至ng 水平,检测结果特异性好,适合大批量样本检测,也可实现自动化操作。

6 防治措施

6.1 防治措施

6.1.1 规范养殖管理模式猪场坚持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疫情期间严禁引种。若正常情况下实施引种操作,需要对引种猪只进行健康检疫和入场前的隔离,隔离时间至少为30d,且检疫安全后才能混群饲养。猪场要对种猪场进行定期的抗体检测,每个季度至少1 次,若发现PRRSV 阳性猪只必须及时淘汰,并做好环境消毒管理,产房用0.1%甲醛溶液熏蒸消毒,空舍7d 后再用复合酚溶液喷洒消毒。

6.1.2 做好科学免疫接种种公猪接种PRRSV 的灭活苗,育肥猪接种PRRSV弱毒苗,间隔4~5个月再接种,后备母猪配种前60d 接种弱毒苗,间隔30d 后再加强免疫一次,疫苗使用方法为肌肉注射,每头猪只4mL 剂量。

6.1.3 及时上报,严控疫情猪场一旦发病,需要及时隔离病猪,并向有关兽医防疫部门报告感染和病死情况,有利于上级部门组织力量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以防疫情扩散。疫情期间对猪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管理,暂停引种、售猪、参观等活动。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可用实验室诊断方法对猪群进行阳性筛查,及时隔离病猪,降低病毒危害。

6.2 药物治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PRRSV 的特效药物,由于PRRSV 主要破坏猪只的免疫系统,尤其是侵害猪只体内的巨噬细胞,因此猪场一般发生PRRSV 感染后,均会用抗生素进行干预,药物可选用泰妙菌素或阿司匹林,除灌服药物外,也可以在日常饮水中加入水溶性抗生素来增强药效,若妊娠母猪感染,泰妙菌素治疗效果尚可,能减少PRRSV 对巨噬细胞的侵害。当猪只感染PRRSV 后,为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可根据猪只体重合理注射阿莫西林注射液或庆大霉素注射液,分早、晚各注射1 次,连续使用3~5d。若病猪停止采食,可静脉注射0.5L 的10%葡萄糖注射液+抗生素药物,抗生素药物选用可根据不同猪场药敏情况合理选择,并在病猪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 和维生素E,连续饮用7d。中草药治疗和预防:在猪饲料中加入清热解毒的连翘、蒲公英、甘草、金银花和龙胆皮,清热凉血的黄芩,清热泻火的石膏,凉血消斑的大青叶,宣肺化痰的桔梗,利尿通利的鱼腥草,泻火除烦的栀子,抗炎消炎的泽泻,利水消肿的麻黄和茯苓,每种中草药粉剂500g 混入到每吨饲料中,每天1 次,连续饲用1 周左右。

7 结语

总而言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致病性强、死亡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药物,因此一旦发病,给猪场及其所在区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养猪场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全进全出、自繁自养养殖模式,做好预防性消毒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防疫系统减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病率,通过科学疫苗接种和疫情控制,为猪群健康生长繁殖创造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猪只病猪猪场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