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治疗中雷尼替丁单用及联用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1-08 22:18姜英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6期
关键词:雷尼替丁多潘立酮胃酸

姜英红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儿科,内蒙古 牙克石)

0 引言

小儿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的饱胀、不适、疼痛,伴有厌食或者恶心呕吐,并且常反复发作。由于长期消化症状、厌食影响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1]。主要是与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有关,导致胃排空延迟,特别是固体食物排空延迟。雷尼替丁和多潘立酮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常用药物[2]。现将我院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患儿联合应用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患儿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龄最小3 岁,最大12 岁,平均(6.0±1.5)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3 d,平均(5.5±1.5)d。观察组患儿中,男22 例,女21 例,年龄最小4 岁,最大11 岁,平均(6.5±2.5)岁;病程最短3 d,最长14 d,平均(5.8±1.8)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单独治疗,雷尼替丁,每次50 mg,口服,每日2 次。观察组给予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雷尼替丁,每次50 mg,餐后口服,每日2 次。多潘立酮每次0.3~0.6 mg/kg,餐前口服,每日3 次。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1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

1.3 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分为无、轻、中、重4 级,无(0 分):症状未有发作,无需耐受;轻(1 分):偶有发作,症状轻微,可耐受;中(2分):偶有发作,症状时轻时重,基本可耐受;重(3 分):持续发作,几乎不可耐受,影响患儿正常生活[3]。疗效判定:显效-经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除或明显改善,彻底消除或改善≥80%;有效-经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病情减轻,食欲不振改善,彻底消除或改善50%~79%[4];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发作次数等未见改善,甚至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儿的症状消除时间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儿43 例,腹痛消除时间(1.30±0.55)d,腹胀消除时间(2.12±1.40)d,食欲不振消除时间(3.35±1.32)d,嗳酸消除时间(2.40±1.65)d;对照组患儿43 例,腹痛消除时间(2.54±0.74)d,腹胀消除时间(2.85±1.31)d,食欲不振消除时间(4.53±1.45)d,嗳酸消除时间(3.51±1.25)d。

两组对比,观察组症状消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观 察 组 患 儿43 例,显 效20 例(46.51%),有 效21 例(48.84%),无效2 例(4.65%),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儿43 例,显效14 例(32.56%),有效22 例(51.16%),无效7 例(16.28%),总有效率为83.72%。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两组患儿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儿43 例,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3.4±2.6)分、治疗后(3.2±1.5)分;对照组患儿43 例,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2.5±3.5)分、治疗后(4.4±2.5)分。

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积分均较之前有所降低,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对两组患儿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儿43 例中,发生不良反应3 例,口干1 例、头痛1 例、乏力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对照组患儿43例中,发生不良反应7 例,口干3 例、头痛2 例、乏力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 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不良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指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综合征。它是一种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或反复上腹部不适、饭后饱胀、胀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胃灼热、胸骨后疼痛和恶心[5]。抑制胃酸、促进胃动力是小儿消化不良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帮助孩子家长了解病情,引导孩子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排除与症状有关的可能致病因素,提高缓解症状的能力。

雷尼替丁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是一种强H2受体阻滞剂,可抑制胃酸分泌,是西咪替丁的5~12 倍[6]。静脉注射可使胃酸分泌减少90%,抑制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高,具有见效快、长效的特点。能有效抑制组胺和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和胃酶活性。除了抑制胃酸的分泌外,还可以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而不影响胃泌素和性激素的分泌[7]。对胃粘膜损伤和急性溃疡有保护作用,对胃泌素和性激素分泌无影响,口服吸收迅速。多潘立酮胃肠动力药物一般适用于运动障碍患儿,是一种白色片剂,溶于乳酸、柠檬酸,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水。苯并咪唑衍生物,选择性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8],增加幽门舒张期直径,但不影响幽门开放的频率,抑制胃底的适应性舒张,增强胃窦的收缩,改善胃窦和十二指肠的协调,促进胃排空,防止胆汁返流[9];调节和恢复上消化道的运动;抑制恶心和呕吐,这是通过作用于化学感受器的兴奋区域而发生的[10]。胃肠动力药不能与胃酸抑制药合用,多潘立酮应在饭前服用,雷尼替丁应在饭后服用[11]。

本研究中,观察组43 例患儿应用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相较于雷尼替丁单独治疗的治疗效果的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更高,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7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积分均较之前有所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3.2±1.5)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症状积分(12.5±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 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可作为小儿消化不良的有效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雷尼替丁多潘立酮胃酸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及药学分析
常用胃药雷尼替丁中出现致癌物还能用吗
经典胃药雷尼替丁可能有致癌风险
常觉得胃酸烧心,五种食物可以调理
胃酸时,吃点苏打饼干真能缓解吗?
心脏病患者:慎用多潘立酮
胃溃疡不宜少食多餐
吃苏打饼干养胃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