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践*

2021-01-08 06:17刘元强景怀国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模块

刘元强,景怀国

(1.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2.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1 研究目的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教育大会精神,实现学校体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政元素在高职体育课程中的融合,文章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课程论、方法论为抓手,在教学实践中,提出“核心素养目标—学科教育手段—核心素养达成”的培养路径,将“体育情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公平竞赛”“职业发展、爱国情感”贯穿整个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体系中,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成教学成效。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丛书、中国知网、百度,归纳高职学段体育素养发展内容。

2.2 社会调查法

(1)访谈法。就高职学段学生体育素养培养,走访用人单位、职教专家、专业主任、课程教师和往届毕业生等群体。(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在课程实施前后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3 实验教学法

在体育课程实施和评价中,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以体育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继承于素梅[1]、尚力沛等[2]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社会访谈归纳认为,具体到高职学生年龄阶段和教育层次,构建“立德树人”下核心素养理念的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就是进一步精准化体育教育在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健康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道德品质、沟通与交流、合作能力”、发展“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实践、批判与创造”等中的育人作用。可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体系划分为3个等级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3.2 高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实践中,设计课堂教学模块内容包括体育技能项目、职业体能(躯干力量、肢体灵敏、心肺耐力等)、职业拓展项目、体育保健能力(预防职业病与运动损伤保健项目)共4个方面;课外体育核心素养模块主要安排每个学期每人课外阳光长跑距离累计不少于80km。具体实施的体育课时安排和内容如表2所示。

表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体系

表2 体育核心素养内容课程安排

3.3 高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实施

(1)体育技能教学模块。以篮球选项课小团队教学为例[3],球类项目实施2次选课,即第一次选项目,二级学院按专业留存时间空道,学生按兴趣爱好选项目;第二次选班,在第一次课堂中,对选同一项目的学生,经技能水平测试后分班,因人施教。

课程实践表明,7人左右的团体在执行任务时,效果最佳。因此,采取8人一组的小团队,并遴选队长一名,统领团队的学习建设,涉及平时课堂管理、比赛中队员分配以及成员表现评价等。小团队教学模式实施基本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小团队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第一,设定目标:教师向班级学生简洁地讲授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预期目标和实际结果之间可能的差异,目标间距是弹性的,每个小组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子目标。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完善最初的目标,并将其转变为较小的目标,学习掌握实现更大的目标的方法。

第二,集中学习:教师向全班讲解和演示,以提供原始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大脑中产生正确而清晰的动作图像。这与传统的小组教学方法不同的地方在于90min的篮球课,控制在10min强化学习,它强调时间短、内容准确和效率高。内容选择应精简,如运球可以选择代表性的高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基本上确保团队中的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某些练习快速掌握。集中学习是小团队教学实践的第一阶段,其成功实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分队学习:每个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子目标在团队内部进行独立的合作学习和沟通,包括利用小团队成员各自的优势在团队内进行协作学习,以更好地掌握关键学习内容。在此过程中,团队负责人要组织各种成员进行练习,并从团队讨论中获得每次练习的方法和次数,调动所有成员的热情。同时,练习的形式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练习效果。

第四,课堂调控:教师全方位观察小团队的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师应密切注意以下问题:①学生是否都参加了学习活动并尽力而为;②小团队活动是否基于每个团队的子目标;③全体团队成员是否互相支持、互相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鼓舞人心;④学生是否一无所知以及如何启发他们;⑤教师是否需要进一步示范和集中学习。

第五,教学比赛:在教师指导和规范每个小团队的学习活动之后,组织小团队之间进行“班级联赛”,即课堂教学比赛。规则如下:①周期跨度为整个篮球选修课;②采用类似于CBA职业联赛的积分模型,获胜的球队得到2分,而失败的球队得到1分;③在学期末,每个小团队都按照分数顺序排名,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

(2)拓展项目教学模块。户外拓展中,常采用的几个典型的案例如下:①信任背摔。项目导向为“成长、责任”发展。②天梯。项目导向为“性情导向、职业导向”发展。③穿越电网。项目导向为“思想、行动”一致发展。④逃生墙。项目导向为“个性、共性”发展。课程采用团队(小组)学习活动的形式,其是通过体验感悟和分享总结的方式来实现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和提升心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可促进院校人向企业人的加速转化。

在体育节等活动中,研究组联合思政部开展每年一届的“行走长征路”户外拓展活动,开展血战湘江、保卫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突破关卡拓展活动,在每个关卡都设置障碍(如知识问答和阻击行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积极分子的思想觉悟,增进“战友”间团结和友谊,培养青少年一代战胜困难的品格,以体育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职业相关体能教学模块[4-5]。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确立后,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未来就业方向,除以运动项目教学为核心外,精准化分析未来就业所需的职业性身体素质要求,选择职业体能和保健的内容,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代表性专业岗位的体能模块教学实施内容细分如表3所示。

3.4 课程评价模块

(1)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程评价主体机制,将教师、学生、社会关注(家长、用人单位)等都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侧重学生评教、用人单位回访等。

(2)注重体育课教学的前、中、后,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多元机制。

(3)完善现有的体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如内容调整为体育课成绩50%、课堂表现(情感态度)10%、“阳光跑”成绩10%、体质测试成绩20%、体育人文知识(职业保健)10%。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培育“立德树人”下的学生核心素养,以项目课程理论设计体育教学模块达成了以下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体系,重组了教学内容模块,设计了弹性化的教学方案。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态度、方法、效果等认可度优于以往。职业体能课程教学、课外阳光长跑,体现在国家学生体测成绩合格率明显提高,良好率在75%以上;课内外拓展项目培育学生职业道德、完善人格,促进其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4.2 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经过5次发展更替,新一轮基于“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研究和实践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优于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门应加强体育教师的多学科思维能力的培训;课程设计时,课程团队应全程参与课程开发、实施、评估和管理的整个过程, 提升课程活动的归属感和加快角色转变。

表3 职业相关体能课程实施模块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核心模块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