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方向

2021-01-09 11:48许田辽宁省环境规划院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辽宁大连116000
化工管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十四五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许田(辽宁省环境规划院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

0 引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开端,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发展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比较突出,黑臭水体、臭氧和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等现象相继发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明显短板[1]。因此,本文探索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方向,实现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

1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开端,发展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从速度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的转变,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安全。因此,高质量生态发展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为目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1]。“十四五”时期,我国通过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2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相继出台了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逐步贯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转变[2]。“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于新老环境问题交织的复杂阶段,传统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未完全消除,新的环境问题又陆续凸显出来。因此,在巩固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放在突出位置,调整转移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方向、重点,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最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3]。

3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污染防治重点方向

3.1 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基于“十四五”时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面临的新挑战,筛选具有地区普适性、对环境质量有关键影响的污染物种类,作为控制要素[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提出挥发性有机物、温室气体与区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实施协同控制。因此,“十四五”时期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和温室气体的防治技术路线和装备的研发,并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力争实现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

3.2 强化总磷、总氮的协同控制

治理黑臭水体的污染问题仍是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时期,全面排查重点流域和湖泊点源、面源污染防治情况,开展河湖生态修复工作,优化产业布局,开展水质监测,强化总磷、总氮的污染控制,将总氮、总磷纳入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3.3 推进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进程

推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污染地块动态清单和联动监管机制,强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快建设全国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2]。持续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分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加强部门联动监管,强化协同治理。利用《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推动自然资源部门形成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的机制。坚持水、气、固废和土壤等多要素共管,减少土壤污染物接纳量,从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出发,构建系统科学的环境污染解决方案[5]。

3.4 持续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

建立闭环式全过程管理体制,鼓励进口废物加工企业的转型,社会源危险废物纳入监管体系,积极推行“无废城市”试点建设,鼓励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模式、建立全周期监管体系固体废物智慧平台建设模式。加快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置,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

3.5 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定期开展大气、水、土壤、地下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以化工、石化企业、园区为重点,有效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消除环境隐患。建立完善环境风险隐患规范化、常态化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3.6 完善环境应急防范能力

完善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专业化队伍和应急处置装备,结合环境风险排查制度,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事件应对能力。完善重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应急预案,落实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备用处置设施与配套能力建设。对疫情期间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转交、运输和处置操作规程进行规范。

3.7 加快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

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施智慧环保,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将企业排污在线系统统一整合集成,实现污染一张图、监测全覆盖的监管流程,提高了环境监管部门反应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监测制度,实现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估、环境风险预警和环保执法的综合集成,提高常态环保监管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提高环保常态监管的成效[6]。健全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持续提升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效能,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在源头预防和过程监管中的效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3.8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淘汰产能。引导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及应用,构建多领域循环经济产业链。

3.9 明确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持续推动落实企业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自上而下的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完善产生者责任延伸制度。强化政府和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合理设立指标体系建立考核机制,督促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的环境监管、处置能力保障等工作的组织领导、方案编制和能力建设,确保工作成效。

3.10 引导公众参与

广泛开展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等要素的污染防治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培训、发放相关宣传资料等多种渠道加大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通过公开违法典型案例,引导广大企业自觉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同时推进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等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健全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渠道和方式,推动社会监督。

4 结语

“十四五”期间,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思路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下,着力强化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是实现“十四五”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的重要保障。逐步探索开创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方向,是推动污染防治工作向着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十四五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农村水环境污染及协同治理研究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