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鼻蝇蛆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2021-01-10 13:15
饲料博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蝇蛆虫体病羊

辛 莉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宁 810000)

羊鼻蝇蛆病主要是羊的鼻腔和额窦内有狂蝇属的羊鼻蝇幼虫寄生而引发的一类寄生虫病。在养羊地区该病经常发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感染率,而且无论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羊都可能感染,并导致病羊出现鼻炎以及鼻窦炎等症状,影响了羊的正常采食和休息,降低了羊的生长速度,导致其消瘦,如果情况严重还会造成病羊死亡,因此需要进行有效防治。

1 羊鼻蝇蛆病的临床症状

1.1 成蝇感染

当成蝇侵袭羊群时,会在羊的头部位置围绕和盘旋,使羊群出现恐慌不安的情绪,进而影响到羊的正常休息与采食。而且在受到侵袭后,羊群还可能会出现狂奔、摇头以及低头触地等相关行为。如果是妊娠期的母羊受到成蝇侵袭,则可能会使母羊产生相应的保护反应,导致羊群间出现拥挤、狂奔、践踏、跳跃等情况,进而导致母羊流产。而在羊群放牧期间,一旦发生成蝇侵袭,则会造成羊群恐慌,出现盲目乱窜以及拥挤等现象,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羊跌入沟壑,最终造成羊的损伤或死亡[1]。

1.2 幼虫感染

当羊感染羊狂蝇幼虫时,虫体会损伤羊的鼻腔以及额窦黏膜,该类症状往往长时间无法痊愈,而且还会有炎症状产生,使得羊鼻孔内持续流出黏液性鼻液。当情况比较严重时,还会流出混杂血液的化脓性鼻液,进而导致羊鼻孔堵塞,使羊呼吸出现困难。在此情况下,羊往往会张口呼吸,同时眼睑部位还会出现浮肿症状。当幼虫在羊鼻腔内寄生后,会对机体产生连续刺激,使其出现连锁反应,例如羊往往会通过甩头以及打喷嚏等行为试图将幼虫排出鼻内,从而减轻自身的痛苦。在这一情况下,病羊会逐渐精神沉郁,采食量降低,机体也变得消瘦。部分病羊还会有贫血症状出现,并存在被毛粗乱以及走动不稳等现象。此外,部分幼虫会通过病羊的额窦侵入脑中,导致病羊的脑膜受到损伤,进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例如不断转圈等[2]。

2 羊鼻蝇蛆病的实验室诊断

2.1 初步诊断

相关研究人员可以结合病羊的实际发病经过和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初步诊断,在发现病羊疑似患上羊鼻蝇蛆病时,还应进一步采取实验室诊断的方式进行确诊。

2.2 实验室诊断

研究人员需要在病变位置采集幼虫,然后进行镜检,判断幼虫是否为羊鼻蝇蛆。对于第1期幼虫,其长度往往在1 mm 左右,颜色为淡黄色,在前端腹面共有2个黑色口前钩。而第2期幼虫的长度则可以达到20~25 mm,形状为长椭圆形,在体表有不明显的刺生长。当到了第3期幼虫,其长度则为30 mm 左右,共分为8 节,每1 节的前缘都有数列小刺生长,而且各个体节上还有深棕色的膜带,其腹面保持平直,背面则发生凸起。除此之外,虫体的前端相对比较细小,有1对比较发达的黑色口前钩,其后端保持平齐,共有2个较为明显的黑色气孔,此时期的幼虫颜色为棕褐色。相关研究人员可对若干只病羊进行随机选择,并在其鼻腔当中喷入浓度为2%的敌百虫溶液,多数病羊会喷出一些已经死亡的幼虫,由此则可对病羊发生羊鼻蝇蛆病进行确诊[3]。

3 防控措施

3.1 药物治疗

在治疗病羊时,可采取内服药物与外用药物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有效保证治疗效果。具体来说,相关养殖人员需要针对全部病羊,结合体重用75 mg·kg-1的敌百虫与适量水混合后对病羊进行灌服,可以使病羊鼻腔当中所寄生的幼虫得到有效消灭,在灌服后需要间隔1周的时间再次用药。与此同时,养殖人员还应在病羊鼻腔内用3%来苏儿进行喷射,每次的药物用量应控制在20 mL,在用药后还应使病羊头部呈现上仰姿势,在保持5 min后方可缓慢松手,这样可使药液与虫体充分接触。对于此种治疗方式需要每天进行1次,连续5 d为1个疗程。在病羊鼻腔内喷射药液后,病羊可通过打喷嚏有效排出鼻腔当中的幼虫。相关养殖人员需要及时收集排出的幼虫,并以焚烧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

在药物治疗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使用药液有效清理病羊鼻腔,在清洗过程当中需要保持病羊的头部朝下,防止药液顺着病羊气管流入到其肺部。通过采取以上的治疗措施,可在1个疗程后使病羊症状得到完全消除,恢复健康生长。

3.2 消灭病原

兽医人员应根据羊鼻蝇具有的寄生特点,采取合理防控措施。具体来说,为防止羊感染虫体需要对雌蝇生产幼虫的过程进行有效阻断,这样幼虫繁殖将会出现断代现象。然而此项措施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从具体的防控角度进行分析,兽医人员应以防为主,并配合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实际开展防控工作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以及羊鼻蝇蛆病的流行特点,合理选择时间,提前开展驱虫准备工作,从而减少夏季羊鼻蝇蛆病的发病率,减少羊鼻蝇蛆病对羊的困扰。在驱虫时需要对场地进行清理,保证场地干净卫生,并将羊鼻蝇的蛆蛹清除。在夏季时羊鼻蝇的活动比较频繁,兽医人员可在羊鼻腔内用3%来苏儿进行喷射,从而消灭鼻腔中可能存在的幼虫。在虫体繁殖后,第1期和第2期幼虫可以侵入羊鼻腔较深的地方,此时可采用敌敌畏进行熏蒸毒杀,通过对敌敌畏进行加热,从而使其雾化。此过程需要有效控制熏蒸时间,使羊鼻蝇能够得到有效驱除。在消灭成虫时,相关兽医人员应在羊舍四周定期使用敌百虫溶液进行喷洒,其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通常来说,在喷洒药液时,兽医人员需要选择清晨或傍晚等时间,此时虫体活动相对较弱,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4]。

3.3 合理放牧

通过防控实践发现,采取相关治疗手段往往无法对羊鼻蝇蛆病进行彻底根除,这需要养殖人员对放牧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从而降低被幼虫感染的概率。通常情况下,每天中午是羊鼻蝇的活跃时间段,因此养殖人员需要错开该时间段,选择清晨或晚间放牧。

3.4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人员应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圈舍,使饲养环境能够保持干净卫生,并要做好清污工作,清除地上松软的陈土,当有较厚且松软的粪便堆积时,容易进一步促进羊鼻蝇的幼虫羽化。所以,养殖人员需要及时清除粪便,并将其堆积在合适地点进行发酵,通过生物发酵使虫体被有效杀死,减少幼虫羽毛化成成虫的数量。

4 结 语

综上所述,羊鼻蝇蛆病会对羊产生严重危害,不仅会导致羊机体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降低生产力,而且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羊死亡。通过多年防控羊鼻蝇蛆病经验可知,在对第2期幼虫进行驱除时,对比驱除第1期幼虫难度明显增加,而到了第3期幼虫驱除难度会再次加大。因此,针对羊鼻蝇蛆病需要及早治疗,明确最佳治疗时间,采取合理防治措施,从而使幼虫被有效消灭,避免造成羊群感染,使养羊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使养羊产业得到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蝇蛆虫体病羊
羊鼻蝇蛆病的防治方法
畜禽粪便与蝇蛆分离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羊脑包虫病的原因和诊断防控要点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技术和防治方法
对肉羊瘤胃积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病羊识别要点
基于蝇蛆养殖技术的畜禽粪便处理模式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