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猪杆菌性疾病的诊治措施

2021-01-10 13:15杨高杰
饲料博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嗜血性疾病氏杆菌

郑 洪,杨高杰

(周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河南 周口 466000)

随着生猪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最近几年的猪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给诊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了避免生猪养殖过程中杆菌性疾病的感染及扩散,需要明确有效的治疗方式。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感染引起的;猪巴氏杆菌病是由感染力较强的巴氏杆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则是由较强传染性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1]。这三种杆菌性疾病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猪的伤害性较大,对猪场的健康发展不利。本文就此三种杆菌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旨在引起相关人员对杆菌性疾病的重视,重点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为养殖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措施

1.1 临床症状及诊断

大肠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的一种,广泛存在肠道中,但是多数不具有致病性。在很多环境条件的作用下,会使得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如环境卫生条件差以及气候变化不规律等,让猪群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有一定的下降,除此之外,生猪肠道中的有益菌受到抑制,从而出现致病性。由于生猪的年龄段不同,所以在感染大肠杆菌之后,在临床症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有黄痢病、白痢病以及仔猪水肿。此病高发期为仔猪断奶到70日龄期间,通常为突然发病,同时伴有呼吸急促以及四肢麻痹等症状,最终死亡[2-3]。

1.2 治疗方式

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常用药品为庆大霉素以及利菌性氧氟沙星等。在仔猪出生后,可以投喂痢菌净,对大肠杆菌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如果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十分显著,则需要采用注射的方式,利用氧氟沙星注射液进行给药,具体用量0.4 mg·kg-1体重,使用频率1次·d-1,3 d为1个疗程。如果使用的药品为庆大霉素,具体剂量为4 mg·kg-1体重,采用注射方式、使用频率及疗程与氧氟沙星相同。

1.3 有效的预防措施

大肠杆菌疾病的预防需要保证产房的干净整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尤其要提高对临产母猪乳房消毒的重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对养殖密度做好合理明确及调整,及时清理猪群粪便及杂物等,避免长期堆积产生病原菌及有害气体。

2 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措施

2.1 临床症状及诊断

猪巴氏杆菌病又叫做猪肺疫,或者猪出血性败血症。此病的病原为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年四季都是高发期,尤其对小猪来说,危害性最强,如果没有做好预防工作或者得不到及时救治,整体的死亡率可以达到90%及以上。患病猪一旦发病,会出现连续性的干咳症状,同时有脓性分泌物在鼻腔中流出,可见大量血丝掺杂在分泌物中,患病猪的体温会出现升高现象,最高可达42 ℃,患病猪喉咙部位出现肿胀,并且伴有采食量下降、腹泻等表现,严重的病例会在发病后的2~7 d出现心跳急速及死亡现象。

2.2 治疗方法

针对猪巴氏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来说,常用的药品为链霉素,主要采用口服的方式给药,具体用量为20 mg·kg-1体重,用药频率1次·d-1,需要连续使用3 d。与此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采用肌肉注射抗血清的方式给药,具体用量0.2 mg·kg-1体重。通常情况下,采用以上联合治疗的方式连续用药3~5 d,能够让患病猪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2.3 有效的预防措施

为了降低猪群感染猪巴氏杆菌病的概率,需要养殖人员提高对饲养管理的重视,切断一切传染途径。同时加强对猪群的检疫,如果发现存在疑似病例,需要及时采取隔离饲养措施,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积极且有效的治疗,避免此病的进一步扩散。

3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措施

3.1 临床症状及诊断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此病具备较强的传染性,高发阶段为1~2月龄的猪群。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患病猪发病后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最高可达42 ℃,并且表现出呼吸困难以及精神萎靡不振等状态。通过对患病猪的外表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其体表皮肤苍白,光泽度较低,严重的病例出现关节肿大的情况,无法正常行走。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在脑部以及关节等部位存在浆液性渗出液,且脾脏肿大。

3.2 治疗方法

相对其他疾病来说,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较为简单,通常情况下,利用对喹诺酮类、四环素、氨苄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即可。由于此病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特点,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要选择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4-5]。

3.3 有效的预防措施

为了对此病做好预防,需要保证养殖环境的干净卫生,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免疫接种工作同样重要,利用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无需区分不同的年龄段,保证每头生猪都需要接种。其中种公猪的接种频率为2次·年-1;对于后备母猪来说,需要在产前的8~9周进行1次免疫接种;而仔猪的疫苗接种工作应该在2周龄时做首次免疫,并将第2次免疫接种安排到首次接种的3周后进行。

4 结 语

生猪养殖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感染各种疾病,常见的杆菌性疾病有猪大肠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病。为了避免以上疾病在猪群中出现大面积爆发,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和治疗,养殖人员应该深入了解不同疾病的临床症状,掌握诊断方法,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舍的干净清洁,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猜你喜欢
嗜血性疾病氏杆菌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住口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