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2021-01-10 11:40李雪梅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中医内科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李雪梅

摘要:目的:评估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是否适用及相关效果。方法:在某时段(2020-7至2021-7)选定93例中医内科患者用作实验素材,进行组别区分:对照组,样本数46,常规治疗;观察组,样本数47,活血化瘀法。划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用作比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非同组数据呈现差异(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实施活血化瘀法,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强。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在我国,中医应用范围非常广。其中,活血化瘀法应用普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因机体损伤,会出现病理代谢物在体内沉积的情况,诱发淤青、瘀血等,以至于对正常血液循环造成干扰[1]。在中医内科运用活血化瘀法,其价值在于使机体血液循环加速,化解血瘀,视发病特点、机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2]。本研究借助已知病例对中医内科临床活血化瘀法应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起始时间为2020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7月,病例素材即93例中医内科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实验对象划分对照、观察两组,前者46例,后者47例。对照组中,性别数量相同;年龄最小31岁,年龄最大74岁,中间值(52.52±2.31)岁;胸痹19例,偏头痛14例,其他13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1:26;年龄区间32岁至73岁,均数(52.53±2.48)岁;胸痹23例,偏头痛11例,其他13例。两组一般信息保持同质性(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以肌酐、葡萄糖液等治疗胸痹患者;在偏头痛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实施活血化瘀法治疗。胸痹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组方如下:郁金、枳壳各6g,生地黄、红花、桃仁、柴胡、降香各10g,赤芍、当归各12g,人参、牛膝各20g,黄芪、川芎各30g;在偏头痛治疗中,给予通窍活血汤,方剂如下:桔梗6g,桃仁、川红花、白芷各8g,川芎、地龙、桃仁、枳壳各9g,当归、全瓜蒌各12g。上述方剂,添加400ml水煎煮,每天1剂,早晚各口服1次,连续用药21d。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3]:显效:经用药,相关症状消失,机体血液循环正常;有效:用药后,症状有所改善,血液循环基本正常;无效:虽经用药,但未见任何改善,甚至加剧。总有效率=(1-无效/总例数)×100%。

②不良反应:统计乏力、恶心、呕吐发生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即以百分数呈现不良反应例数与总例数之比。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3.0版本统计学工具内填录、读取实验数据。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的呈现形式分别为(n,%)、(x±s),验证方式X2、t。P<0.05标志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数据比较存在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比两组可见差别(P<0.05)。如表2

3讨论

在中医内科,瘀血病证较普遍,其对患者的健康危害非常大。临床上,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法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兼具,该疗法深受患者及家属认可。中医领域,活血化瘀的作用在于活血通络,消瘀散结,从而使患者的病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研究证实,血瘀由血液运行受阻所致,其多见于组织细胞、脏腑器官等,会干扰其正常功能,使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受到威胁[4]。举例而言,腹痛、头痛、痛经等均与血瘀有关,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活血化瘀治疗。临床治疗中,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使临床用药及治疗方式更具针对性。对于寒邪所致的血瘀状况,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温阳散寒;针对气血虚弱者,以补血补气为主。倘若机体过于虚弱,需谨慎用药,以免健康受损。上述方剂中,郁金、红花均属于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类药物,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等功效;桃仁能够达到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效果,多与红花、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同用;枳壳为理气药,具备兴气消积,化痰除痞等作用;生地黄可养阴生津;柴胡的功效为抗炎、解热、镇痛;降香的作用在于活血行气止痛;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人参能够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牛膝可活血祛瘀,补肝肾,引血下行;白芷具备散寒除湿,通窍止痛等作用;地龙可清热祛风通络[5]。诸药合用,起到活血化瘀作用。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较对照组的82.61%高;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较对照组的15.22%低(P<0.05),提示该治疗方法有效。

综上,在中医内科实施活血化瘀法治疗,不仅能够增强临床疗效,还可控制不良反应,说明该治疗方法适用,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翟萍萍.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饮食保健,2019,6(50):102-103.

[2]杜滨宇,舒玲.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3):68.

[3]孟祥鹏.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9,6(22):2.

[4]肖中直.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臨床中的应用研究[J].饮食保健,2017,4(2):131.

[5]刘伟.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2.

猜你喜欢
中医内科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