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

2021-01-11 12:12何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中班幼儿角色游戏

摘要:学前期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最佳时期,研究表明,角色游戏是幼儿分享行为形成的首要渠道,而这一教育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实现却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本研究立足于幼儿园角色游戏,通过观察教师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过程中的指导情况,从而揭示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角色游戏;中班幼儿;分享行为;教师指导

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幼儿玩的最多也是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逐渐培养个人的思想情感。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会将个人的物品、想法以及思想情感与他人分享,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在角色游戏教学中逐渐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特点,抓住幼儿分享行为养成的最佳时机,努力做好教学引导工作,为未来幼儿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分享行为的主要特点

1.目的性:幼儿的分享行为不稳定

出于人的本性,任何人内心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倾向于占为己有,不乐意和他人分享,幼儿也不例外。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看到, 老师为了帮助幼儿结交好朋友,经常鼓励幼儿积极分享自己的东西,但幼儿的分享通常是有条件的,其中各取所需是最基本的条件,它以彼此交换为目的,换去各自想要的东西,并非毫无目的不图回报的分享。

2.功利性: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可持续的

如上所述,幼儿分享的目的是未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无形中却让自己和同伴都感受到了快乐。不过幼儿的认知和道德水平还比较低,并不能充分理解分享能带给自己和别人快乐,因为这已经上升到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上了。但是,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引导和培养,也就是说,幼儿的分享行为可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教师表扬某个分享玩具的幼儿,那么这个幼儿会从中受到鼓舞,之后还会继续分享,并希望被老师看见。因此,幼儿的分享行为具有功利性,但可以在鼓励下持续性发展。

3.独占性:幼儿的分享行为有待引导

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一类现象,有少数幼儿偶尔会出现独占行为,比如,从小娇生惯养的幼儿或者独生子女,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心理优势,常常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选取让自己满意的东西,甚至独占,然而自己却不一定喜欢,由此暴漏出其心理劣势,这也是教育中教师不容忽视的地方,同时,教师在对幼儿分享行为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教育和引导的方向。

二、角色游戏中幼儿分享行为研究现状

1.教师对幼儿分享行为指导的认识不充分

当前,部分教师认为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是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游戏中幼儿分享行为表现不明显、社会教育效果的延迟性以及课程目标中没有特别强调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没能真正解读游戏中“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教育理念。另外,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支持幼儿独立自主地完成角色游戏,因此对幼儿的游戏过程采取少干涉甚至不干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角色游戏教学中,由于幼儿自身社会经验的缺乏,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很难生成分享行为。所以教师要在活动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观察者角色,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特征,能根据幼儿角色扮演的行为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促使幼儿可以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生成生活经验。

2.幼儿的分享行为较单一

近年来,在幼教工作中,幼儿的分享内容主要以经验分享、实物和角色分享为主,这也是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够体验到的最直接的情感。正如,在角色游戏中同伴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却难免会发生矛盾,此时教师就需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教育,促使幼儿转变思维方式,引导幼儿换位思考,进而提高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技巧以及丰富幼儿的经验。但这种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幼儿情感与态度的分享,情感与态度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隐性表达思想,一些幼儿由于性格偏向内向,在游戏活动中会压制个人情感态度,使得难以充分融入到角色游戏教学活动中。所以教师也需要针对幼儿的情感态度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主动将自己的经验与情感分享给他人,培养幼儿情绪分享的好习惯,让幼儿学会感受他人的情绪,形成更加具体的分享过程。

三、加强幼儿角色游戏分享行为的有效策略

1.加强学习与幼儿分享行为相关的理论

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幼儿分享行为指导的认识;强化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解。转变传统以知识和技能培养为主的教育观念,良好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才是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的。

其次,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一些教师认为通過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具有一定难度,也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忽视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培养。由于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要角色,作为教师需要时刻把握好角色游戏的动向,对游戏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密切关注,同时,从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目标出发,引导角色游戏顺利开展,确保角色游戏的分享具有教育价值。

2.丰富幼儿的分享行为

首先,教师对实物与角色的分享行为指导应多采用深入指导的方式。教师的有效指导有益于幼儿深入理解分享行为的实际意义,从而为幼儿提供一个舒适的心理环境。在日常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做好反思,逐步养成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通过不断积累经验,逐步的做好分享行为的指导工作。

其次,教师应重视过程与经验的分享行为指导,充分利用榜样的形式将教师的丰富经验传递给幼儿,另外,也可以通过深入指导,使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内心的愉悦。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幼儿情绪与态度方面分享行为的培养。情绪与态度分享很难进行观察指导,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而了解幼儿情感分享的发展特点,对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并不断积累优秀案例。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关键在于教师要了解幼儿分享行为的主要特点,然后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带给幼儿体验分享及被分享带来的快乐,感受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爱,帮助幼儿形成主动的分享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幼穗,赵莹.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4]朱晓红.角色游戏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10):36-38.

[5]刘源. 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何丹(1996.08-),女,汉族,四川平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中班幼儿角色游戏
创设现实生活版的初中数学教学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灵动指尖的艺术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