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与探讨

2021-01-11 12:12陈艺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陈艺勤

摘要: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习近平主席提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及“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形势下,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能力培养,更多是肩负起国家、民族、时代的重任,从之前的“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培养模式应丰富为“想为国家做事,能为国家做事,为国家干大事”的方向转变。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民族担当”的责任感与行业、产业、专业相融合,从思想上全面塑造“为国家做事”的人才。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因此,生活中的物理学想作为优质的课程思政的素材,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政教育三个层次阐述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生活中的物理学”;国之良才;教学改革

引言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大学对青年学生提出的“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的殷切期望,以文化涵养家国情怀、以实践培养责任担当、以党建强化理想信念,打造协同协作、同向同行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培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人才。申请人在本科生《生活中的物理学》通识选修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建设,使该通识选修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完善体系,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本课程作为一门为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德育为先、文化传承”育人理念,注重人文类课程的融合与渗透,强调不同学科的共同基础,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下的知识学习,重在启发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和思想视野。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及“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形势下,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能力培养,更多是肩负起国家、民族、时代的重任,从之前的“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培养模式应丰富为“想为国家做事,能为国家做事,为国家干大事”的方向转变。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民族担当”的责任感与行业、产业、专业相融合,从思想上全面塑造“为国家做事”的人才。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因此,工程起重机械作为国家基础建设的“大国重器”,可作为优质的课程思政的素材,申请人将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政教育三个层次阐述本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全面提高我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一本基础学科,而物理学的发展是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关键因素,而许多科学发现及技术发明生活中源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技创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横向联系,开导学生们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探索物理本质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们对生活中科学现象背后的物理本质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生活中的物理学》是高等本科院校面向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学课程。内容包括,力学、热力学、电磁学、光学、核物理、近代物理学。本课程的特点是在介绍物理学概念的同时,引入了可用这些概念来解释日常现象,通过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横向联系,开导学生们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探索物理本质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们对生活中科学现象背后的物理本质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本课程可面向全校任何专业的学生,不管是理工,还是经管法,还是人文社会学科。授课教师擅于将生活中的物理实例发散道所从事科学研究中,并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本质。从课程内容上来说,有基础性,有趣味性,还有实用性,对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应该会有所帮助。所以,结合《生活中的物理学》的教学內秉特点,老师应该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深刻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趣味,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基础科学的热情,引导其习惯深入思考,养成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世界观[2]。

《生活中的物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

1)物理学是如何体现其在国家建设与国民经济“重”的地位

2)物理学分支和物理学思想的发展

3)不同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内容

4)近代物理学发展史

5)现代物理学中的测量观和科学理性思想的几点重要发展

6)东西方科学思想方法的融合

2.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物理本质能力与分析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4)了解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让学生们理解物理学在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

5)对生活中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拥有探索的兴趣及好奇心。

6)希望这门课程培养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由表面现象探索背后的本质的思维方式。

7)能够体会到科学给周围的生活带来的改变,能深刻理解科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具备辩证思维、逆向思维思考问题能力、具备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责任感。

3.思政教育目标

1)中国是如何完成基础科学的“大国重器”的自主研发与制造?

2)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国重器”?基础科学人才!

3)为什么我们可以完成“芯片”自主研发?基础物理与数学

《生活中的物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措施

1.思政元素的挖掘

物理是自然科学之基。作为自然科学的核心,在我国的产业发展与工业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钥匙。将从我国基础物理的发展历史、技术突破与赶超、制造强国三个内容进行思政元素挖掘。

(1)我国工程起重机械的发展史

从美、欧、日主导,中国的位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到成为工程机械的重要出口国,稳稳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工程机械的“走出去”之路可谓越走越稳、越走越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走出去”、“走进去”后努力“走上去”,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铸就了敢与国际抗衡的国之砝码、创造出了属于中国的大国重器。通过回顾历史,建立民族自信及民族自豪感。

(2)技术突破

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中国人的内心。话语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突破。在技术创新的这片沃土上,中国一直深耕创造,不遗余力。大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零部件实验室等。从当年的蹒跚学步到今天的世界第一,中国已将技术创新的基因深植全球,依靠先进的技术创新,国际大佬对中国工程起重机械的技术垄断被一一冲破。中国工程机械技术突破与赶超作为课程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增强学生作为未来机械工程师的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制造强国

放下当下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程机械工业留给中国的“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创造中国的风华正茂!在加深学生对科技进步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坚定学生的中国梦自信。

(4)FAST射电望远镜

国之重器是立国之基,乃强国之本。作为“大国重器”的FAST对我国的天文研究领域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我国走向科技强国的缩影。将从我国FAST的发展历史、技术突破与赶超强国三个内容进行思政元素挖掘。放下当下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航天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航天工业留给中国的“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创造中国的风华正茂!在加深学生对科技进步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坚定学生的中国梦自信。

2.课程知识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1)深化课程

以思想认识为基础,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需共同研究课程,分析教材,而且还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思想动态等因素实施详细分析和掌握,确保课程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并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产物,转型为具有时代感浓、社会性强、关联度大的教育信息和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切合实际的联想到现实生活。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感悟、内化,在强化课程教育的情况下,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以此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2)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通过课程教学向学生作出表率示范,为学生提供学习参照的同时,让学生内心中树立起对教学者的权威感和榜样感,并根据教学者对专业课程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点的讲解,对其相关内容实施深入挖掘、了解和认识。利用在学生内心中树立起的榜样感和权威感,积极激励学生自主参与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带动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3)教育适度,注重原则讲究艺术

不一味的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喧宾夺主”的作用,将工作原则、教育原则融入到教学实际中,坚持在本科高校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后,能够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素养的共同成长。

3. 创新课程育人的方式

(1)升维思考

从某个知识点出发,结合时事事件,引领同学们思考其在所学课程、所学专业和所在学科中的作用,进而升维到该学科的发展前沿,对相关行业的支撑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在国家重大需求的大背景的意义。通过上述升维思考,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摆脱学习中的迷茫,帮助其树立“为国奋斗”远大目标,拥有“为国家解决重大问题和需求”的思想格局[3]。

(2)降维行动

在这种思维格局下,适当设立开放性的课后进行一些行业调研作业,鼓励同学们脱离考试和分数的束缚,让同学们自己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真正培养同学们带着“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强心”的思想去学习[4]。

4.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1)科学的馈赠

案例一:年轻的法拉第在面试著名科学家戴维的实验助理的时候,戴维曾问法拉第“年轻人,你的执著精神让我很感动。之所以你愿意到我这儿来,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到实验室中干过,科学太艰苦,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几乎没有任何报酬。”而法拉第却回答到“但是,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报酬。”通过这个案例能够让同学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及人生价值观念。

(2)多角度思维能力

案例一:Alexander Fleming没有盖好培养皿的盖子,实验细菌就被窗外飘进的青霉孢子感染了。但他因祸得福,由于注意到青霉孢子周围的细菌消失了这一现象而发现了青霉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案例二:固特异决心解决这一问题。他使用种种不同的材料与天然橡胶一起进行试验。1839年1月,他的试验终于有了重大突破——他把橡胶、氧化铅掉进了煤炉中,却意外得到了类似皮革状的物质。这就是最早的硫化橡胶。然而,当时的社会并未认识到硫化橡胶的价值,固特异的生存状态始终没能改善。伴随着汽车时代的黎明,固特异当年的发明终于显现出了它的价值。科学中没有失败,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3)理解科学真正内涵

案例一:伽利略是第一个做抽象实验的人。他想研究物体是怎么下落的,当时没有精确的计时设备,他只能设法把下落速度减慢。为此伽利略做了一个斜面,让铜球在斜面上滑下来。这个实验之所以“抽象”,是因为伽利略的关键一步是把铜球和斜面都弄得非常光滑,甚至还抹了油来把摩擦力减小到最低 —— 这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伽利略试图研究一个理想化的情况,也只有这样,他的数学定量方法才有意义。伽利略发现小球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速度和球的重量无关。这是一个绝对反常识的发现。此前亚里士多德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都是越重的东西下落速度越快。所以开启科学的第一步,是脱离日常生活束缚。我们以前常说“科学是人们对生产生活的观察和总结,科学知识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这句话完全是错的。

5.延展思考

(1)贯彻好奇心驱使是科研第一要素这一理念,教学中努力体现:

(2)好奇心驱使的而无关应用的对深层次问题探索,往往能够催生出最伟大的科学发现。

(3)科学应该建立在自由的精神上,而只有自由的精神才能体现大学的包容。

参考文献

[1]深刻把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N],四川日报,张磊,2019-09-11-(003).

[2]张强,陈逸超.“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

[3]“思政”融入专业课创新育人新路径[N].杨莉虹,宋万杰.河北经济日报.2021-06-26 (003).

[4]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邏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2018(1).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