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厌学的表现、原因和应对方法

2021-01-11 16:25李东梅戴桂金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应对方法厌学小学生

李东梅 戴桂金

摘要:近年来,厌学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其中,以自我意识、意志力较为薄弱的小学生更为直观。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可分为三类:屡战屡败造成习得性障碍;家庭强控制造成个人内在价值缺失和娱乐大爆炸背景下学习内在价值的弱化。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须从方法上优化学习方式、行为上助力学生找到个人价值、思想上重构学习的意义,由内而外,推动学生由厌学向乐学转变。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应对方法

一、厌学的概念

厌学一词由来已久,其简易的表现形式为:对学习产生抵触厌倦的情绪,学习过程中难以投入,学习效果差,严重者身体存在应激反应,出现冒冷汗、频繁生病等症状,包含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其严格的判定涉及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评价因子涵盖持续时间、学习情绪、学习效果、厌学范围等。但教学中往往缺乏客观测量的机会与现实条件,因此多以教师的观察和经验进行主观判断。

二、小学生厌学的表现及原因

认知需要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人天生对事物感到好奇,抱有探究学习的欲望。好奇心和求知欲共同构成人对学习的兴趣。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厌学,本质上是丧失学习的欲望,对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或厌倦的心理,进而停止学习。本文将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这三个维度是如何对厌学学生的个人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的,其三者的心理结构上又有怎样的差异。

1、“娱乐爆炸”背景下个人意志力薄弱

当代处于娱乐大爆炸年代,各类娱乐活动层出不穷。比起电视时代和早期的网络媒体时代,现阶段的短视频时代使得娱乐信息呈指数倍增加。游戏、网络小说、短视频等娱乐活动的受众也在不断下沉。娱乐活动的目的指向短时间内抓住人们的眼球和注意力,让人尽快得到及时满足,获得快感奖赏。而书本和成体系的学习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其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学习的快乐需要漫长的浇灌才能获得。这与以迅速、便捷和短小为特征的短视频时代格格不入。作为小学生的青少年对世界的认知仍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具备辨别能力,更容易沉迷于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中。有一步到位的娱乐快感在前,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就难以抵制手机的诱惑,难以发现学习的乐趣。沉迷手机,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2、“习得性障碍”背景下个人积极性的消失

习得性,是指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由于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形成稳定的习惯。习得性障碍是指由于多次打击,经历多次失败后,内心产生退却,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放弃努力。在学习中表现为学生在努力无果后,自暴自弃,逃避学习。一类是由于短期学业跟不上引发负面学习情绪,导致的自我怀疑。如学习成绩本身良好的学生,因为某几个知识点不过关,阶段性的成绩下降,产生的诸如“我就是学不好这个”“我看到这个题就想跳过”等的畏难情绪。第二类是由于长期的基础不扎实,知识体系不完善,后跟不上教育教学进度。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庞大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有心无力,力不从心、常出现高投入低汇报的现象,进而逐渐产生放弃的念头。

屡战屡败的学习经历,会摧毁学生的自信,使得学生不断自我否定。为了掩盖自己对再次失败的恐惧和自身的自我防御机制,学生往往会躲入娱乐活动中,回避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并自我安慰“我不努力我就不会失败”。长期以往,短期的学习逃避就演化为长期的厌学情绪。

3、“鸡娃”背景下个人主导性的消失

现阶段社会中,“鸡娃”盛行,家长为了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心理上不断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要求学生不停拼搏,不能止步;行动上恩威并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布置周密的计划,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安排去学习去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负担重,课后被迫参与各类培训班,逐步丧失了安排自己学习,课外生活的权力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导性被弱化,代替的是由家长主导的填鸭式教育。知识以填塞的方式被學生吸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被要求,被控制而逐渐失去思考、批判和创造的能力;缺乏对周边事物与环境感知的能力;缺乏对他人和事物的关切与呵护。个人主导性的消失,使得学生迷失于反复枯燥的填塞教育中,难以从内而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随着五六年级青春期的到来,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向两类表现衍化:一类是产生叛逆心理,进而厌恶学习;一类产生学习虚无主义的想法,认为人生无意义,学习无意义。一旦学生脱离学习情景,产生与己无关的学习态度,很容易因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产生倦怠的学习情绪。

4、“学习内在价值弱化”背景下个人主动性的消失

厌学,不仅仅与老师、家庭、学校有关,更与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日渐功利性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经济至上和功利为主的社会文化,导致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难以避免的以分数论。当前社会,比起学术水平,更注重财富积累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带来的衍生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的内涵严重偏移,学生以为学习是为分数而学习,是为荣耀而学习,而缺乏对知识的探究创造精神,对实际生活的深刻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仅立足于教科书,老师的课件和记笔记,完成作业只专注于应付考点。将学习局限为记忆性活动,缺乏体验和感知,缺乏拓展和探究。这与教育教学体系内专注教学课本内容及教学进度,而缺乏唤醒、激发和引导兴趣的环节息息相关。学习内在价值的弱化带来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学习无用论的盛行带来错误的学习观念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三、小学生厌学的应对方法

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若想转变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必须由内而外对学生进行引导。心理上让学生感知到学习之乐,精神上体会到学习的意义,行动上逐步落实计划,抵达目标。

1、层层分级,意志培养

娱乐大爆炸时代,尚未成熟的小学生难以抵挡对及时满足的依赖。游戏等娱乐活动,设计层层等级,吸引玩家一步步付出努力,去获得丰厚的奖励。在玩家达到这一目标后,立刻提出新的分级目标并设置新的奖励使玩家持续在游戏中投入时间,对任务完成度越高的玩家,获取最高的奖励;对于单纯完成任务的玩家,也设置基础奖励作为保底。游戏利用人对及时满足的依赖,推动大量玩家在游戏中不断向前。利用及时满足,不断提出目标,达成后迅速满足要求,这样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一样适用。学习是长期效应的活动,教师和家庭要注重对学习目标的分解,对目标完成度进行分级分层,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来划分奖励等级。对学生小进步小努力也给予保底奖励。以游戏诱惑学生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坐下来,静下来去快速高效完成任务。

一方面我们要带动学生投入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在分层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在层层分级的目标中,我们要注重对学习与课外拓展深度和广度的加深与延伸。同时,要在抵达目标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的专注程度,鼓励学生进入“心流”的状态,全情忘我的投入到学习中。“心流”的状态对于意志力的培养的有着重要的意义,越是忘我,越是投入一件事,就越容易体会到事情的乐趣,坚持完成这一件事。

2、因材施教,方法探寻

习得性障碍的出现,其根源是学习成本的投入和学习收益不成正比。提高学习的收益率,方法有二:一是降低学习成本;二是提高效率;这两者与学习方法息息相关。人大脑智能体系是多元的,不同的智能体系组合带来了人的差异。每个人在认知方式,记忆风格上都有自己的方法,在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上都有自己的偏爱。唯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可以事半功倍。

面对学生学习方法单一,学校成效低这一现象,教师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丰富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在教育中根据学生不同的特性提供不同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次次实践中,摸索到与自身相匹配的学习方法。家长应当适当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探寻热情有重要的意义。

3、家校合力,重拾自我

针对因家长过于焦虑,对学生控制力度过大导致厌学这一现象,家长和学校应当共同合作,注重家庭和学校良好氛围的塑造。

学校应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恢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把支配时间和安排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权利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进而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实践中可表现为作业布置的强度和作业的多元性和灵活性。在教育中,注重呵护学生天真烂漫的天性,要回应学生的质疑,满足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性。

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注重家校合作。家长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过刚易折,学生过早的承担过大的学习压力,各种心理问题会悄然滋生。提早借外物推动孩子成長,是在揠苗助长。面临内卷的大环境,唯有打好良好的心理根基,平衡好教育和成长之间的关系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4、丰富内涵,价值重构

面对功利主义,高度内卷的社会带来的学习虚无主义,我们应当引导学生追寻学习的意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生命的炽热,尊重生命,积极探寻个体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意义。热爱生活,打破虚无主义,走向热爱学习的第一步。

在教育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量。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多实践、多动手、多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创造共享性合作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封闭的学习空间中走出来,跟同学一起合作,一起交流、共同进步。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特简介,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有效的在生活场景,工作场景中运用。我们要将外部世界的大门向学生打开,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促进学生与世界相联系,从而消除学习虚无感,淡化学生的厌学情绪。

四、总结

重拾学习的内在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于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教育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功利的分数主义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培养上。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精神享受,从“要我学”转变为“我乐学”才是降低学生厌学率的根本。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更应在学生的一生中埋下一颗终生学习的种子,使学生在漫长的一生中终生收益。

猜你喜欢
应对方法厌学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大数据对媒体管理的作用以及应对方法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