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参与“再创造”的过程

2021-01-11 23:57张洪芹刘全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再创造数学教学

张洪芹 刘全增

摘要:再创造的过程就是一种研究的过程,是通过教师充分挖掘数学素材潜在的"再创造"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应用的过程",像科学家发明研究一样,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现、提出、形成、应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再创造”;参与过程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与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并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本人将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下面就结合《标准》的先进理念,谈学生进行再创造的一点体会。

一、把“已完成的数学”变成“未完成的数学”,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

任何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产生背景、生成过程和实践价值。这里所说的“已完成的数学”,是指以理性、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浓缩、静态的教材知识,它略去了前人已完成的反映数学知识发生、演绎、推理、形成、应用的实践研究过程,着力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和运用数学公式、法则、性质、概念等数学结论。这种|“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大大局限了学生“再创造”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创造灵性,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功效。《标准》对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做了深刻的反省,主张将数学还原成“未完成的数学”来开展教学,也就是说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潜在的“在创造”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像科学家发明研究一样,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 数学知识 的发现、提出、形成、应用的“再创造”的过程,以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二、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提出的“再创造”过程

数学教学不仅局限与解决数学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收集、处理信息,进而提出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人与事、景与物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拓展“再创造”活动的时空,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产生对数学问题进一步分析与解释的强烈愿望。

三、讓学生参与数学结论形成的‘在创造“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总伴随着特定的活动过程,可以说活动过程展示得愈充分,学生体验愈深刻,也就愈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然而,由于数学教材篇幅的限制,不能详尽、动态的展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生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屏弃“教教材”的做法,树立“用教材”的理念,善于将静态的知识结论还原成多层次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努力引导学生在动态化的活动中,像科学家一样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

、价值观及一般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应用的“再创造”过程

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利用数学经验服务、改造客观世界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传统的以反复机械的题海训练为特征,以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学会解答数学问题为归宿的狭隘数学教学观,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学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拓展教学目标,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里应数学概念、法则、规律、定律等数学结论,进行判断、分析、解释、应用等“再创造”活动,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数学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郑艳.让学生参与数学教材“再创造”过程[J].陕西教育(教学),2010(12):21.

[2]孙艳文.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再创造”过程[J].山东教育,2006(13):43-44.

猜你喜欢
再创造数学教学
目的论视角下看《瓦尔登湖》徐迟译本再创造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广告翻译探微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中学数学“开放式多循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