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测指导临床输血的相关性分析

2021-01-11 00:45胡生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7期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胡生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的指导方法,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临床输血治疗的84例患者,同时接受常规凝血检测与血栓弹力图,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值)与常规凝血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正相关,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值)与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指标呈负相关,弹力图最大切角(Angle角)和弹力图最大振幅(MA值)与Fib和PLT呈正相关。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后的输血率(57.14%<85.71%)显著低于常规凝血检测(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测在指导临床输血方面存在相关性,但差异性十分明显,需要合理、恰当的选择和应用。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检测;临床输血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7--01

在临床输血中,患者凝血功能状态的检查十分关键,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临床输血的可行性。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测均能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在凝血功能监测中合理、恰当的选择和应用[1]。本研究以我院接受临床输血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测结果对于临床输血的指导作用和价值,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临床输血治疗的8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7例,最高龄79岁,最低龄18岁,平均年龄(42.6±4.2)岁,以上排除血液病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凝血检测与血栓弹力图进行检查。在常规凝血检测当中,患者接受空腹采血,取2.7ml血樣,经抗凝(枸橼酸钠)离心处理后,使用CS-2000i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对上层清液进行检测,记录各项凝血指标的数值。取2.0ml血样,经抗凝处理后,使用MEK-8222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PLT计数。取2.0ml血样,经抗凝处理后,将1.0ml抗凝血注入高岭土激活剂瓶,将激活后的340μL,注入含有0.2M-CaCl2(20μL)的普通瓶中,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经由TEG 5000血栓弹力图仪(唯美血液技术医疗器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行处理,获取血栓弹力图,并予以描记。

1.3观察指标

根据常规凝血检测、PLT检测以及血栓弹力图分析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其标准如下:①常规凝血检测:PT:>17s;APTT:>47s;TT:>19s;Fib:<1.5g/L。②血常规检查:PLT计数<50×109/L。③血栓弹力图:R值>8min;K值>3min;Angle角<53°;MA值<50min。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测指导临床输血

经血栓弹力图显示,R值、K值以及Angle角异常患者需要输注血浆,MA值异常患者则需要输注血小板。经常规凝血检测,PT、APTT、Fib异常患者需要输注血浆,PLT计数异常患者则需要输注血小板,见于表1:

2.2血栓弹力图参数、常规凝血检测以及血常规检测结果描述

血栓弹力图参数、常规凝血检测以及血常规检测结果描述如下:①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为(7.49±0.65)min;K值为(2.91±0.14)min;Angle角为(58.24±4.21)°;MA值为(56.9±2.34)min。②常规凝血检测以及血常规检测结果PT为(14.25±1.24)s;APTT为(44.25±3.16)s;Fib为(2.94±0.21)g/L。PLT计数为(156.42±15.64)×109/L。

2.3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3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是患者血液成分的必要补充。而在临床输血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不良输血反应的预防。临床输血前,需要对血液输注的适应条件予以确认,关注凝血动态变化,并通过有效的检测方法,具体掌握凝血功能状态,进而为临床输液提供指导。常规凝血检测和血常规检测主要对PT、APTT、TT、Fib以及PLT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查,能够根据各项指标水平对凝血功能进行判断。而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凝血功能检查方法,通过对凝血过程的监测,从中了解凝血因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根据R值、K值、Angle角以及MA值等参数,准确反映出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的功能和计数,根据其异常情况,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输注血浆或血小板,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血液补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测对于临床输血均具有指导性价值,根据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测结果,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合理的进行血液输注,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2]。

综上所述,利用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科学、合理的进行患者凝血功能状态的检测,其对于指导临床输血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侯涛,赵广超,邵小宝,等.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试验指导临床输血的对比[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10):739-741.

[2]樊瑞军,刘波,李东杰,等.血栓弹力图指导围手术期临床输血的应用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11):1253-1256.

猜你喜欢
血栓弹力图
血栓弹力图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中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分析凝血功能的一致性比较
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双重完全抑制现象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蔡松泉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策
血栓弹力图在深静脉血栓评分中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常州地区血栓弹力图alpha角值参考范围的确立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观察
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检测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