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综述

2021-01-12 01:13柳慧陈静张如苗王玉盛王晓红谭亚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6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电针

柳慧,陈静,张如苗,王玉盛,王晓红,谭亚芹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0 引言

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1]。中医称“口眼歪斜”,是指口和眼喎向一侧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眼睑不能闭合,洗脸或者漱口时发现口角歪斜,前额的皱纹减弱或消失,不能闭目,流泪,眉毛下垂,做鼓腮动作时可有漏气,进食时食物常于嘴角露出或留于口齿间,口水自该侧流下,鼻唇沟变浅等。少数病人初时会有面部、耳后及耳下的疼痛,甚至还可出现患侧舌前3/2的味觉减退或消失或听觉过敏等症。周围性面瘫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近几年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总结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法及优势,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1 针灸治疗方法

1.1 普通针刺

王晓棠[5]等针灸治疗本病,取合谷、太冲、足三里、四白、颊车、地仓、阳白、翳风、水沟、攒竹等穴位,直刺或斜刺0.3-0.5寸,得气后留针30min。针刺后总有效率97.22%,痊愈时间缩短,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可促进患者的康复。黄秋海等[6]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针灸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普通西医组,痊愈时间及面神经评分均高于普通西医组,说明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临床有效率、缩短痊愈时间。

1.2 温针刺

张加英[7]等以牵正穴温针灸治疗本病,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使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加用牵正穴温针灸治疗,温针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王双艳[8]等在听宫穴及翳风穴上温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0%。杨阳[9]等以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外感风寒),观测面神经功能评分、临床表现及不良反应等,总有效率96.67%。

1.3 电针

李艳华[10]等选取80例患者,取患侧阳白、攒竹、颧髎、四白、地仓、下关、承浆、牵正,予浅刺激,平补平泻,轻度电针刺激,留针30分钟。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5.0%。王乐[11]等使用针刺配合电针疏密波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予头维-阳白、地仓-颧髎两组穴接电针,波形为疏密波,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10%。吴朝刚[12]等运用针刺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92%;对照组分别为32%、76%。说明电针治疗忧于普通针刺。

1.4 放血

徐莹等[13]采用点刺放血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取牵正穴,用三棱针点刺,每次出血量为1-2mL,若出血量较少予以拔罐,每周2次,外敷方药取:全虫、白芍、防风、僵蚕、羌活、防己、川芎、乳香、独活、荆芥等磨粉,以白酒调糊,涂抹至患侧,纱布覆盖,予热水袋促进吸收,每日一次。四周后治疗组显著高于实验组,王萍[14]等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针刺疗法,治疗组采取针刺加刺血疗法。对照组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每周针刺加放血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的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DI)、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及恢复时间后,治疗组恢复早于对照组。证明点刺放血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

1.5 其他针灸疗法

1.5.1 紫外线联合针刺

张聪等[15]治疗该病,将68名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两组均进行普通针刺治疗,取地仓、颊车行透刺法,瞳子髎、太阳、合谷平补平泻,先针健侧在患侧的针刺方案;观察组加紫外线光照治疗,将紫外线灯罩置于患侧耳后茎乳突孔处,距离皮肤5cm,首次治疗量16min,之后的治疗量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而定。采用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测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针刺联合紫外线可提高治疗周期及效果。

1.5.2 揿针联合针刺

瞿丹等[16]选取阳白、颧髎、颊车、翳风、四白、太阳、地仓、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针刺,治疗组在针刺的基础上加揿针贴压耳穴,取口、眼、面颊、神门、额等位置,每次24h,每周3次,2周为治疗总周期。结果治疗组面部动态对称性评分和FDI均高于普通针灸组,而面部静态对称性评分低于针刺组。

1.5.3 面部熏蒸联合针刺

黄裕金等[17]治疗该病,将78例患者按照1:1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与针灸治疗,取百会、合谷、足三里,味觉丧失加廉泉;眼睑闭合困难加攒竹等,实验组使用面部中药熏蒸后穴位按摩与针灸联合治疗。熏蒸方药包括防风、白芷、全蝎、天麻、白芥子等,风寒者加桂枝、细辛;血瘀气虚加红花、桃仁。熏蒸后,由印堂按摩至神庭36次,再由攒竹穴按摩至丝竹空36次,每穴停留3S,治疗周期为1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64%;试验组满意度97%高于对照组67%。周围性面瘫患者接受针灸联合面部中药熏蒸后穴位按摩将体会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

2 讨论

中医治疗可分为中药治疗及针灸治疗,中药治疗常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苔薄厚、脉型变化来辨证分型,于每位患者形成不同的治疗方案,如风寒袭络型多予牵正散合葛根汤加减以散寒祛风,活络止痛;风热袭络型多予牵正散合银翘散加减以疏风散热,通经活络;气虚血瘀型多予通窍活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以补气养血,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风痰阻络型多予牵正散合温胆汤加减以祛风化湿,清热通络。《黄帝内经》中记载“风为百病长”;又长在治疗中提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药中常使用川芎、当归、僵蚕、全蝎、防风等行气活血祛风的药物,综上所述中药汤剂可提高该病的治愈率[18,1]。但中药汤剂量多、味道难闻,加之患有周围性面瘫患者因容貌常会有极大的心理负担[20],长时间使用可能引起患者的抵触心理。针灸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特效方法,大多联合单纯针刺后效果明显提升,大大缩短治愈时间,提高了治愈率,针灸等方法同时具有痛苦小、安全性高、时间短等优势,易于使患者接受,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现阶段针刺治疗面瘫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对于治疗效果缺乏对比,无法了解最优选项,同时大多临床文献质量一般,样本量较少,不能体现针灸治疗面瘫的优势,缺乏大数据统计。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规范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电针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术前弥散张量成像面神经重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