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的花火再度被点燃

2021-01-12 05:45
风采童装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女孩绘画美术

作为一名儿童美术老师,彭雅军是幸运的,由某知名杂志设计师改行做一线美育工作,曾在四个画室代课,所教学生总人数超过六十人,她的美术教育事业始终走在同行前列。

疫情前,彭雅军便将绘画分析和疗愈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教学模式。也因此,常常会有同行向她请教,并收到一家培训机构给同行做分享和讲课的邀请,彭雅军的美育教育做得一度风生水起。然而,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彻底改变了以前快节奏的生活秩序,犹如皮克斯的电影《心灵奇旅》主人公一般,人生使命的火花突然被“熄灭”了。

如果说,疫情改变了很多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彭雅军便是其中之一。当所有的线下课停了困在家里时,彭雅军却迎来了难得的充电时光。2020年,彭雅軍用半年的时间系统学习了美国K12培训美术教师的课程,又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上海美术师范学院王大根教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程培训。随后,她还学习了博物馆的相关课程,艺术鉴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作为老师要储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作力。

当恢复线下课程孩子们回到课堂后,在她所教授的低龄段小朋友中,一个小女孩的变化引起了她的思考。疫情前,这个孩子总是提前到,非常认真地听讲,每次都说听懂了。然而,让孩子们开始用笔自由创作的时候,如果老师在她旁边看着她、鼓励她,她就能画一会,而当老师去关注别的孩子时,她就停下笔不画,但目光会随着老师的移动而移动,直到快下课才突然画起来,以致常常无法完成自己的作品。

孩子的画便是孩子的话。小女孩作品中的色彩线条和创作的故事也透露出一些信息,有着儿童教育心理学背景的彭雅军知道,这个小女孩的状态是在“求关注”,缺乏安全感。

经过和小女孩的妈妈沟通后,了解到女孩的哥哥在上小学,妈妈白天上班、晚上要辅导哥哥做作业,而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她玩,彭雅军建议妈妈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直到疫情后,美术班重新开课,此时的小女孩也长大了一岁,课堂上的状态俨然像换了一个人,爱说话了,也会抢着举手发言,每次创作也不需要老师一直在旁边看着她。彭雅军知道,这是陪伴换来的结果。

2020年底,彭雅军和几个孩子妈妈去大觉寺看秋天的银杏,她们不约而同地说起了想学画画,于是一个特殊的美术小组成立了,每周固定的一天学习绘画或看画展,这个艺术活动已经坚持了一年。一年来,妈妈们相互分享在绘画中得到的疗愈,更好地理解了孩子,深刻体会了艺术滋养人的心灵。如今,美术小组也迎来了新的成员,继续让艺术行为陪伴家庭教育,让妈妈们起到榜样的力量!

注:本文孩子绘画作品均来自“阳光画室”。

猜你喜欢
小女孩绘画美术
大扫除
可爱的小女孩
美术篇
小女孩的三、六、九
穿格子裙的小女孩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