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之从我到我们

2021-01-12 05:45周立伟
风采童装 2021年6期
关键词:物种年轻人生物

周立伟

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地球最美丽绚烂的外衣。35亿年前,从地球上有生物出现时起,就不断地有新的物种产生与灭绝。迄今为止,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约有300万——1000万种以上,有案可查的便有150万种,而被人类研究和利用的生物却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我国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仅高等植物就约有3万种之多。

生物多样性是解决一切包括气候、健康、粮食和水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和基础。然而,时代进步、工业发展必然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系统,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滥采乱伐,如今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消失。而物种一旦消失,就不会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

生物多样性的力量

世界最美的事物之一莫过于生命,就像我们去褒奖一件事物,最高的评价一般会是:感受到了它其中的生命力。而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就是无数个生命力,经历了几十亿年的进化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生物多样性看上去仿佛能量无限,但实际上,它也是非常脆弱的,当这个微妙的生物系统一旦发生某些变化,丛林有可能变成沙漠,珊瑚礁可能变成死气沉沉的石头,还会发生更可怕的火山喷发或行星冲撞等毁灭性灾难……

生物多样性的密码

在面对变化时,是什么决定了一个生态系统的优胜劣汰?答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其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三种特征之间联系得越紧密,生态网就会越密集,恢复能力也越强。这种生态网下,一片雨林可以自愈,而一片珊瑚的生态就有可能毁灭……

生态系统多样性:

指的是一个地区的生态多样化程度,其涵盖的是在生物圈之内现存的各种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也就是在不同物理大背景中发生的各种不同的生物生态进程。

物种多样性: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基因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代表生物种群之间的遗传结构的变异。每一个物种包括由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个种群由于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

一片雨林的自愈

以亚马逊雨林这个地球上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为例,它具有复杂的生态系统,大量混杂的物种,并且这些物种的遗传因子十分多样。

缠绕在树上的蔓藤,它们沿着丛林地面向树冠攀爬,与树梢一起不断成长,从而支撑大树的树干。在蔓藤的帮助下,树林为食草动物提供种子、水果和叶子作为食物。这些食草动物又将种子散播在丛林内外,这样丛林才会繁衍生息。

有一些种子会被数不尽的昆虫吃掉,营养物质会被分解和循环,将土壤变得更肥沃。雨林这个大系统包含了很多这样的小系统,每个小系统中,不同物种紧密相连,这些联系一环扣一环,不断强化着生物多样性网络,这个网也通过单个物种间的遗传多样性而进一步增强。

那么,如果我们移除雨林中一个物种,这个系统会崩溃吗?

也许不会,多样的物种形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紧密生态网产生了如此丰富的雨林生态系统。因此,单个物种的消失并不能使之瓦解,因为雨林的自愈能力使之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一片珊瑚礁的毁灭

在某些环境中,一个重要部分的缺失可以破坏整个系统。以珊瑚礁为例,很多生物寄生在珊瑚上,珊瑚为成千上万种鱼类、虾蟹和软体动物提供着重要的庇护所和繁殖地。珊瑚同时也和真菌、细菌相互依存。有了珊瑚这个织布机,生物多样性的网才能细细的编织起来。

珊瑚的健康生存成为其他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石,如果有一天珊瑚这一物种消失了,便会让依靠珊瑚而生存的生物群体的生存环境变得岌岌可危。

同样,我们人类也在这个生物多样的网络中,我们的安康也会受到威胁,如果切断太多生物间的联系,那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未来发生的事虽然不可预见,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势在必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性别倡议平行活动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用实际行动去呼吁、体验和传播,让我们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人与自然的共生

10月11日——25日,举世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并落幕。

COP15大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领导人峰会主旨讲话中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表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面对恢复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雙重任务,我们要加强团结、共克时艰,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强调,目前我国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要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来自中国的承诺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發展。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有效遵守和实施国际规则。设立新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该兼顾雄心和务实平衡,使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

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生物多样性行动洞察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经济、生态、科学、文化和潜在价值。但对行动青年来说,驱动他们关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核心动力不是源于对这些价值的感知与理解,而更多来自于疫情后与自然重建联系的渴望,在情感上对自然的亲近感,以及在价值观上将人类与其他物种视作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1.生物多样性与城市环境

城市是地球上众多生态系统的其中之一,居住着不同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物种。疫情之下,很多人减少了远行计划,而把眼光投向身边的自然。小区楼下的花儿什么时候会开?清晨的鸟儿有多少种不同的叫声?公园里的植物都叫什么名字?年轻人开始从居住的城市空间里去发现、感受和了解这里共生的其他物种,从而与自然建立更深的联系。

2.生物多样性与休闲娱乐旅行

去郊区爬山,到海里潜水,在草地露营,年轻人向往从亲近自然的休闲娱乐旅行中获得放松与治愈。在进入森林、海洋、草原等不同的生态系统与大自然互动过程中,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目睹了人随意丢弃的垃圾、大量使用的塑料、生产建设等活动给生态系统带来的问题,从而有更强的动力去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3.生物多样性与公众健康

新冠疫情影响了所有人的生活,人们看到滥杀和食用野生动物带来的严重公众健康危机,也意识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疫情期间,人们开始了解“病毒宿主”“病毒跨物种传播”等专业词汇,完成了一系列野生动物携带病毒的科普,对拒食野味、保护野生动物有了更高意识。

4.生物多样性与博物爱好

博物爱好正渐渐地从一个小众爱好变成年轻人推崇的生活方式。能够分辨不同的物种,了解它们的习性,探索大自然的广袤,并且用这些丰富的知识来提升生活的乐趣,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5.生物多样性与日常消费

随着可持续消费意识的提高,年轻人越来越关注消费对于生态带来的影响。调查中,其中77.6%的年轻人表示在消费时会考虑其消费选择对生态的影响,超过80%的年轻人选择理性消费、不过度消费,超过50%的年轻人会关注产品生产过程对生态带来的影响。

6.生物多样性与内容消费

从陪伴“80后”年轻人长大的《动物世界》,到近年来在年轻人当中颇为流行的BBC系列自然纪录片,年轻人在这些呈现地球丰富物种生命之美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了解了不同物种生存的秘密,在被大自然治愈的同时,也被大自然所震撼。

注:摘选自起点财经《2021年轻人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洞察》报告

谁是绿色时尚“小小设计师”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只是保护濒危生物,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衣服不仅是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文化的象征,是思想的形象,从人们对服饰的选择,可以窥测到他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底蕴。

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地球,更好地宣传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指导,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环保娃娃公益发展中心、《风采童装》杂志社、中国-欧盟青少年文化艺术节承办,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杭州宸帆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性别倡议平行活动“小小设计师”绿色时尚设计作品公益征集活动于9月正式启动。

该活动以“妈妈与我共同守护”为主题,以女性、家庭、少年儿童为核心,希望通过孩子们的作品表达关注生存发展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活动也将引导少年儿童在创作过程中理解、学习、实践环保服装材料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时尚新理念的道德意义。

动动脑筋 动动小手每个孩子都是 “小小时尚设计师”

猜你喜欢
物种年轻人生物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丽水发现新物种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第12话 完美生物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生物趣多多
年轻人如何理财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