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设计及其改进

2021-01-12 00:59易进齐子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教材

易进 齐子怡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设计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以教学背景分析为基础,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的过程。全面了解教学目标的功能,清晰认识教学目标的价值,把握教学目标设计与改进的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根据地区、学校,以及所面对的学生和自身特点,设置更具适切性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不断思考和完善,更加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逐步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1.恰当的教学目标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依据,导引着师生的教学活动,能激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指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规范化与方向正确的保障。教师要着眼于课程目标来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才能抓住不同学科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有主次和难易的顺序与层次,方能指导教师和学生抓住并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學效率。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能激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目标能使教师的教有追求的方向,使学生的学有向上的动力。这一切建立在教学目标能为教师和学生领会与接受的基础上。

具体可测量的教学目标能发挥改进教学的作用。教学效果的评估就是衡量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便于测量评估,便于教师及学校管理者等相关人员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及时纠正教学中的偏差,改进教学。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有助于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恰当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等原则。

2.当前小学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听课研讨、项目研究以及文献阅读,我们发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尽管教师都会在教学设计里写下若干条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授课中,有些教师只是按照教学设计的环节“走流程”,从提问、学习提示、反馈总结里无法看出教师具体的教学意图,也难以识别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使教学目标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不能为教学所用。

教学目标设计过程欠缺科学性。有些教师仅凭教参或经验制定教学目标,甚至直接搬用教参或他人的教学设计。这容易出现教学目标不适应本班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问题,也可能因教师未真正理解目标内涵而难以发挥目标的导引作用。

教学目标表述空泛。教学目标应该指向学生认知、情感、方法等多维度发展,但教师在撰写教学设计中,关于具体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表述比较清楚,关于情感态度或方法能力的目标往往流于空泛,譬如“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能理解课文大意”等。这些目标不具有实际操作性,难以在教学中落实,也难以检测和评价。

3.改进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思路及策略

教师改进教学目标需要钻研课标与教材,把握课程改革方向,并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思考。

一是把握课程改革基本方向。教学目标设计要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

首先,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思考学科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全面性和整合性。全面性是指教学目标不应只强调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还应注重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在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情感态度的养成。整合性要求教学目标的各个维度有机统一,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学目标要重视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

其次,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预设学生的长期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发展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合适的、能够帮助学生取得进步的阶段性目标。

最后,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生活经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目标要求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层次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设计依据。确定教学目标要考虑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三个方面的要素。

各科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对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引作用。教师需要通过课程标准把握所教学科的特点,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变化。

教材是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选编的材料,教科书是教材的主要形式。大多教科书以课为单位提供学习内容,教师需要理解这些内容,明晰内容各个环节的关系,挖掘其中对学生发展有价值的教学信息。除了分析某一课的教材,还需要立足教材系统,把握前后连贯。对教材的系统分析有助于教师精准定位所授课的教学目标,不至于降低或拔高教学要求。

对学情的分析在内容上涉及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在分析的角度上既需要考虑群体的共性,又要考虑个性的差异。学情分析需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以科学的测评为基础,教师可以借助作业分析、问卷调查、行为观察、个别访谈等多种测评手段全面系统地识别和诊断学情。

三是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首先,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语来进行表述。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预期学习结果的描述,主要阐述学生的行为而非教师的行为。其次,教学目标应该准确清晰地描述学生达成目标后的行为。这就要求描述学生行为的动词应是可观察的、可评价的。知识类的教学目标可以参考修订后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它将认知维度的目标划分为六个层级,每个层级后都有相应的行为动词,教师可以参考借用这些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知识类目标。而针对情感态度类目标,有学者借助布鲁姆对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列出了情感类目标的行为动词,可供教师们参考。例如,经历层次的行为动词有参加、合作、分享等;反应层次的行为动词有遵守、采纳、反对等;领悟层次的行为动词有热爱、坚持、追求等。清晰准确地描述目标,还应对学生行为达成的程度予以规定,以便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目标还应对学生表现预期行为的条件或者情境作出规定。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活动教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