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

2021-01-12 00:59张梦琪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排序习题

张梦琪

1.确定教学目标的考虑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课标与教材,我发现,识字与写字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与中高年级相比,低年级的语文要素呈现方式不同,往往分散在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处,目的是引导低年级学生背诵、积累词语。因此,小学低年级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识字写字上。充分了解学情,通过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认读课文,尽可能读流利并尝试背诵。

2.如何确定适宜的目标

《传统节日》是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第二课。纵观低年级识字单元中语文要素的发展:由认识象形字到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再到自主阅读、识字写字。本课要求学生知道偏旁之间的关联,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灵活掌握识字方法。因此,教学目标之一可以确定为: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通过图片识字、字理识字、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传”“统”等15个字,观察并写好“贴”“街”等9个字。

横向对比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教材从不同的维度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四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都纷纷指向词语积累和课文的朗读、背诵,由此可知,学生的认知发展应该是由识字到理解词语含义再到感知韵文内容,从而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大街小巷”“祭扫”等词语的意思,能背诵课文。

结合教材,精准定位。《传统节日》一课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序。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是节日的热闹,对节日的时间记忆模糊,对其内涵更是一所无知。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了解传统节日习俗,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对教学目标适宜性的检验

在试讲中发现,学生对于不太熟悉的节日记忆较难,传统节日排序呈现出了“两级”现象,多数学生靠死记硬背完成。于是,我反思了教学目标中的一些问题:第一,低年级学生学习经验不足,个体差异大,要分清层级目标,不拔高;第二,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给学生搭梯子,但不能代替学生主动学习。在下一次试讲中,我借助古诗,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并引入“日历”,帮学生认识农历。教学目标的改变让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

4.教学目标的确立

经过多次试讲、多次修改,教学目标最终确定为: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通过图片识字、字理识字、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传”“统”等15个字,观察并写好“贴”“街”等9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大街小巷”“祭掃”等词语的意思,能在教师的提示下背诵课文;知道传统节日的时间和名称,能借助日历给传统节日排序;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借助古诗,了解传统节日习俗,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排序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排序不等式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恐怖排序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节日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