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1-01-12 01:01党芳
启迪·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背景双减

党芳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落实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综合技能素养,并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教学价值与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得到发挥,逐步使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效率得到增强,从而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基于此,本文对“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现存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借此保证小学生的全面与健康发展。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稳步前进,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教学讲解时,还要对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完善、改进,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教学活动,并将“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对语文教学现存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构建更为高效的语文课堂,丰富学生的学科视野,促进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語文;教学问题及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语文课堂教学缺少吸引力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导致其注意力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集中,所以使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极易“开小差”;同时,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吸引力,则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激活,这便会出现课堂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问题。同时,因少数教师没有对语文教学素材进行及时扩充,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只能依据有限的教材落实教学活动,这不仅使生活与教学相背离,还造成了教学内容空泛、乏味等问题,这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1]。

(二)语文教学方式缺少合理性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其思维以及各项能力也正在逐步形式与发展,这就会使小学生在学习、接受新知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相应教学内容的同时,对语文学科技能进行灵活运用,所以教师应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但现阶段,仍有部分教师依然选择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并采用“阅读—分段—归纳”的模式进行语文教学,这种刻板化的教学行为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的满足,甚至会消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高效性语文课堂的建立。

二、“双减”背景下解决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进行合理而高质的语文课堂导入

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言,高质量的课前导入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导入内容进行精心的设置,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同时还能采用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进学习活动当中。语文教师应抓住并合理运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教学,这样才能迅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小学生所具有的活泼、好动等特性,使游戏对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同时学生也更喜欢参与集体游戏活动;所以语文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可尝试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导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进语文学习[2]。

(二)注重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以及其它知识点,从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并且要依据生活实际与教学需求,吸纳有效的教学素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科视野,促进其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使小学生保持长久的积极学习态度,并且能更清晰、充分的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可以逐步形成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意识,这都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动力来源。例如,语文教师在针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查询有关纳米技术应用的信息与资料,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分享,引导学生进入到“纳米技术”的氛围当中,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课堂教学效率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改变自身的教学思维、理念,重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进整体的语文教学过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能对其进行灵活运用。语文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更好的落实“双减”政策,应合理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为学生设置更具针对性的课后练习内容,以便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例如,在进行《海上日出》的课后作业设置时,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对作业题目进行“精挑细选”,降低作业的数量,保证其质量与典型性;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模仿课文框架,口头描述一处自己熟悉的景致,借此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提高。此外,在布置、落实作业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与家长保持通畅的联系,这样能有效提高作业的完成效率,使学生得到更高效、全面的教学培养。

结论

综上所述,为全面贯彻“双减”教学新规,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与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分析现阶段的实际教学问题,同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借此促使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并使小学生得到更全面、健康地发展。此外,教师还要立足于实际教学,精准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调整相关的教学形式,以便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稳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红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学周刊,2021(10):2.

[2]郑少仁."减负增效"环境下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三态"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2):1.

猜你喜欢
背景双减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跟踪导练(一)5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你是谁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