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表演的继承和创新

2021-01-12 01:01严林林
启迪·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木偶继承创新

严林林

摘要: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以“木偶”作为舞台演员,在特定的场合下进行表演。其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原始宗教中分化出来、由简单的生活形态走向复杂多样等曲折的变化过程,但随着时代和社会变迁以及人们思想观念转变而产生了更多的新问题与挑战,木偶戏要想继续传承下去,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本文从我国木偶表演的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木偶表演的继承与创新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木偶戏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木偶;继承;创新

引言

木偶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表演和欣赏方面有着独特而丰富之处。它是中国戏曲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是传统戏剧之一,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随着经济水平的进步与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下,木偶剧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重新组合,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现代艺术特色的木偶剧,并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提出后,为现代木偶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因此,如何对木偶的表演形式进行创新,并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是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1 我国木偶表演行业现状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我国木偶剧也在致力于寻找继承与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限制,且多元文化为木偶表演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导致木偶艺术无法取得新的突破,从而难以实现有效的继承与创新。一方面,在“泛娱乐化”的时代下,木偶表演的观众不断的减少,木偶表演的观众范围不断缩小,这就使得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木偶戏的表演内容和形式也会逐渐呈现出单一化、呆板古式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于木偶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是目前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不会选择从事木偶表现行业,认为其没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迫于收入待遇的现实压力,不得不选择转行[1]。除此以外,现有的木偶表演者缺乏创新意识,木偶戏的表演形式缺乏新意,导致木偶戏在舞台上出现同质化现象,只有少数木偶表演者会将现代科技融入到木偶的表演中,这些因素都严重限制了木偶表演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2 木偶表演的继承和创新策略

2.1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木偶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继承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让它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求,因此只有在尊重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与发展创新,才能使传统木偶表演的韵味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符合大众对娱乐的基本需求,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现代人的认可。比如在传统的木偶表演中加入“书法”以及“变脸”等表演元素,并融入现代化的风格,如《解放—江山岛》这部戏剧中,就出现了现代化的大炮、飞机和战舰,且为了使时空背景中的故事表现的更加真实,演员还在脚下垫了一个高台,居高临下的对木偶进行操控,受到了广泛观众的喜爱,让木偶戏能够更加贴近现代生活,这也是木偶戏所具有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木偶戏的传承和创新中,需要不断吸收现代文化元素,将传统与现代化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加具有现代气息,使木偶戏在舞台表演中更加有生命力[2]。

2.2培养木偶表演艺术的优秀接班人

木偶戏从产生到现在,历经了无数的历史岁月,它经历过许多的挫折和磨难。在舞台上,演员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观众们所关注的焦点,也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要想保证木偶表演的继承更加有效,必须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木偶表演接班人,使其能够将木偶戏的精华传承下去并加以改造和提炼,使其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首先,可以引进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加强对木偶表演艺术创新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将资金用于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以及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等方面,从而为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其次,在各个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中广泛宣传木偶表演艺术,并创办木偶表演艺术兴趣班,培养潜在的木偶表演后继人才,为木偶表演的优秀接班人培养事业奠定牢固的基础。

2.3牢固树立改革与创新的意识

木偶戏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漫长而复杂、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在这个进程中,必须树立起改革与创新意识。首先,要敢于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对现有剧目加以改造、升级,以此来适应新时代人们对审美观念上变化的基本要求[3];其次,通过戏剧表演来提高观众的参与感以及互动性,提升舞台效果和欣赏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观演人群的眼球,并且扩大木偶表演的影响力度与知名度;最后,利用现代化手段广泛宣传木偶表演,使观众对木偶表演有更多的了解,在新媒体平台也可以实现与观众的实时互动,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对木偶表演感兴趣,进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和戏曲艺术市场的发展。

3 结束语

木偶表演的继承与创新,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进步、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木偶戏是我国传统戏剧之一,其传统的表演形式与内容已经无法充分符合新時代环境下人们对娱乐的基本需求,木偶戏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应从表演形式、人才培养、宣传渠道等方面入手,创造出具有现代艺术风格的木偶戏,为我国的戏曲艺术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肖怡欣,张煌杰,张世超,林凡.传承闽南文化的布袋木偶机械臂改造与实现[J].电子制作,2021(21):79-81+95.DOI:10.16589/j.cnki.cn11-3571/tn.2021.21.022.

[2]任中亚,Air.一场戏的台前幕后 访提线木偶表演非遗传人[J].海峡旅游,2021(09):78-85.

[3]杨严慧.从如皋杖头木偶戏谈地方木偶戏剧的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21(25):12-14+80.

猜你喜欢
木偶继承创新
木偶奇遇记
小木偶找智慧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木偶的眼泪(一)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