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

2021-01-13 18:35□文/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银行业江西省转型

□文/周 静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

[提要]用户行为、用户需求、市场特点的变化,对银行业产品创新、产品运营、平台支撑提出重大挑战,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生存的必选之路。本文从江西省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出发,构建江西省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

“距离带来安全”的意识近两年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对银行业而言,在线数字经营能力决定着金融未来,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生存必选之路。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自1988年美国发布《浮现中的数字经济》研究报告以来,全球开始了数字化经济转型之路,在短期内吸引着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丰富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全球经济正在向数字化经济转型,引发国外经济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其中:Matthew J.Mowry(2015)认为部分银行使用数字化技术将银行的网点变成智能化场景的网点,各银行间正在利用金融创新技术进行数字化技术的竞赛;HM Hennayake Bandara(2016)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满足人们不断改变的消费习惯,从而提升银行的竞争力;Rhodes Michael(2017)认为数字化时代,银行业应当以用户需求和服务体验来设计金融服务系统,以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出台了一些与数字化经济相关的发展战略,以加速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如新加坡实施了“iN2015计划”,美国出台了《支持数据驱动创新的技术与政策》等一系列发展战略。

(二)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数字经济也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中国数字化经济迅速发展,深入推进供给结构性改革以及坚持“开放、绿色、共享、协调、创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数字经济最终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高达69.9%。随着习近平对“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的强调(2016),我国出台了《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这是第一个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对“数字经济”的首次纳入(2017),全国各地政府纷纷开启了数字经济建设热潮,相关研究重点集中在数字经济体系研究、数字经济评估研究和数字经济的影响分析等三大方面。

1、数字经济体系研究。自数字经济概念被提出以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智慧经济、新经济等相关概念的混杂使用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以及信息经济与数字经济之间存在差异,数字与网络经济分别从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角度来反映经济特征,知识经济是基础内容、信息经济是催化中介、数字经济是发展结果;另一方面学者们认为这些概念都是由数字技术引发的经济现象,彼此之间并无本质区别。无论从国际共识、历史沿革还是技术经济演进的角度分析,数字经济最适合用于表述信息技术革命以来的经济现象,且未来都将转向使用数字经济这一概念。

2、数字经济评估研究。在有效反映数字经济规模大小、行业渗透、分类影响等因素的前提下,国内基本形成了包括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如物联网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等)、宏观经济发展(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产业融合状况(如“互联网+”协同制造/智慧能源/普惠金融/高效物流)等指标在内的数字经济评价体系。随着数字经济规模的增大和相关数据的积累,在对国内外统计年鉴、信息年鉴、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政府统计公告、世界银行等数据库相关数据进行广泛搜集的基础上,这方面的研究渐渐从最早的构造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性研究转向近些年来以简单描述性统计、熵值赋权法、灰色相关度分析等为代表的量化研究上。

综上所述,学界在数字经济体系、国内外发展、影响分析、评估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为数字经济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分析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的数字经济研究存在重复性研究过多、学术质量不高等问题,具体来看:一是研究尺度上,大都为全国性、宏观性分析,缺乏从区域视角进行的针对性研究;二是研究方法上,大都为定性描述,缺乏具有数据支撑的量化研究;三是理论基础上,当前数字经济研究大都为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研究,无论是从整体架构上,还是对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都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四是对策研究方面,主要是从政府的层面提出一些广泛的和数字经济相关的发展对策,不具有区域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而言缺乏适用性。

3、数字经济的影响分析。首先,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它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和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能有效加速全球要素流动、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软化、构建信息时代国家竞争新优势。其次,数字化经济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能通过组织模式创新改变传统市场结构,通过智能化基础设施加速实体经济重构,借助专业化分工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再次,数字经济能有效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政府透明度和有效性要靠数字经济,加速开放式治理、协同式治理的转型。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体系,在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革命性变革的同时,也对银行、会计、政府等诸多领域特别是税收行业造成了一系列挑战。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银行业的营销手段和技术基础,冲击了会计职业道德,挑战了政府现行规制政策,打破了政府在就业、社会公平、监督等方面的既有努力。

二、江西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及问题

减少接触的用户行为变化是近年来银行业面临的一场对金融科技发展的考验,引发了银行金融科技革命,银行业开始了场景创新高潮,不断深化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江西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与国际和全国银行业数字化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问题。

(一)在线金融的金融服务体验尚待提升。面对无接触用户行为的挑战,要求银行业日常交易提供数字化的在线金融服务模式,智能化地为客户服务,江西省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供的在线金融服务主要是存贷款和理财等,产品整体结构单一,未能完全根据大数据深挖客户需求,客户服务体验远不能适应数字化银行的发展方向。

(二)数字化服务模式不足以满足用户需求。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要求网络支付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目前江西省银行在线上主要能满足用户存贷款和理财这些需求,其中贷款方面多数银行已经按去中介化的融资理念搭建了线上融资平台,构筑新的借贷业务模式以提升竞争力,在投资理财业务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服务门槛,大力发展互联网理财。但总体来说,江西省银行业数字化服务的模式还是比较单一,在社交、消费、医疗、旅游等其他生活场景方面没有太多的数字化服务,服务用户市场有待拓展。

(三)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稀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复合型的金融科技创新专业人才,江西省银行业所在的行政区域大多为二三线城市,引进人才的政策力度不够,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导致对比其他发达省份,江西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很少有具备一定特色和差异性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虽然不断有新产品推陈出新,但多而不精,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

(四)数字化创新能力不足。数字化创新的各项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江西省银行业以中小银行居多,部分银行受资金的限制,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受限,数字化发展均未达到预期;同时,目前江西省银行业在数字化产品的研发缺乏前瞻性,大多跟随同业比较成熟的项目,没有系统地进行创新性金融科技的研发体系,银行业整体创新机制及实践成果的检验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江西省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设计

数字化经济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以及银行经济格局,本文将从数字化运营、客户体验、管理数字化创新三个方面构建江西省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

(一)大规模建设数字能力,实现线上数字化运营。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将银行业务实现线上全面场景化,业务工作全部智能化,产品服务体验线上化,打造新型的开放式银行,形成生态圈银行,银行业务可以脱离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二)提升客户体验,打造无接触银行。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与体验,打造全新无接触银行将为客户带来舒适新体验。具体可以将客户销售、客服、业务处理等业务由线下网点操作改为线上云平台转化,在产品的运营及研发、组织模式方面渗透无接触银行的理念,全面提高线上平台获取客户的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及销售协作能力,在线上为客户提供全场景云网点服务。

(三)在银行管理方面的数字化创新。无接触业务的用户需求改变激发了江西银行业在场景化方面的创新高潮,江西省商业银行发展转型可以从打造银行核心竞争的角度出发,大力进行用户场景化的相关数字产品的研发,用开放银行的运营思路,在对公业务、零售业务以及普惠金融业务等方面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猜你喜欢
银行业江西省转型
模拟成真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转型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