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分析

2021-01-13 20:43江苏省兴化市竹泓初级中学李从杰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步伐频率游戏

江苏省兴化市竹泓初级中学 李从杰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短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短跑教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易掌握技术要点。此外,初中短跑教学对于学生的技术要求以及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不科学的训练方式或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与身体上的双重疲劳感,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短跑技术,导致学生技术提升缓慢,逐渐丧失了对短跑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通过有效的策略来激发学生对于短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原则分析

个体性原则。在课堂上,学生间体能差异是不能忽略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短跑练习时,应当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短跑运动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尽量降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影响,将体能练习与短跑运动充分结合起来,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对于短跑教学来说非常关键,在短跑运动中,如果盲目地强化学生的单项素养,就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短跑水平。另外,如果教师没有从整体性原则出发,就会导致学生的运动状态不合理,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强化学生整体技能的协调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平衡学生各项运动能力,逐渐加强学生的短跑技能。

层层深入原则。在进行短跑训练时,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体质,关于动作练习需要从最基本的动作入手,慢慢过渡到复杂的动作,练习的时间也应当合理的控制,运动量也需要逐渐增加,整个训练系统需层层递进。只有将这一原则完全融入到教学中,才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

二、初中体育短跑教学策略

借助游戏优化教学策略。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想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可在课堂上融入游戏,这样一来便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过程中。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知识性,能够带领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增强自身的体质,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借助形象的讲解结合动作的演示使学生受到感染。另外,教师还可通过站立、蹲踞式等起跑姿势,百米内追逐游戏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效率[1]。在课堂上,教师可在短跑练习中设计一些反应讯号,由此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与起跑能力,同时做好记录,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在屈膝、下蹲的状态下,当学生听到信号枪响以后,快速跳起来,并努力用头部去接触头顶的气球。此种简单又有趣的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充满热情,由此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可安排拍肩奔跑,将学生五人分为一组,分别站立在20米处、40米处、60米处以及80米处,当学生听到信号后,向20米处的学生奔跑,并拍其肩膀,随后向40米处的学生奔跑,直到最后一名学生达到100米终点。通过这一游戏,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顺利掌握短跑的技巧。

选择恰当的方法,顺利达成目标。想要合理地评价一节课堂,就需要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教学策略的制订应当为目标达成服务,在短跑过程中教师应当先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起跑、起跑后加速跑教学。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通常会将关注点放在蹲踞式起跑技术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相应的技巧,但此种形式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对短跑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就可借助“单、双数起跑”等方法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可将学生分为两组,随后让学生报数,同时要求学生记住自己报的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开始游戏时,每个小组都应当按照教师给出的口令做好准备动作,教师喊出“奇数”口令时,与之相对应的学生起跑,而偶数的学生不动,当教师发出“偶数”口令时,则正好相反[2]。通过此种游戏教学的形式,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使学生对短跑产生兴趣,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短跑的技巧。

其次,途中跑教学。在体育课堂上,途中跑是提高学生速度的关键要素。途中跑是全程跑中距离最长,速度要求最快的部分,是最重要的部位,同时也是教学要点。在练习途中跑时,学生通常会消耗很多体力,很快就会产生疲劳感,因此很多学生都很抗拒途中跑练习。为了改善此种情况,教师就可引入竞争性活动,丰富教学内容。竞赛结束后,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一同寻找失败的原因,由此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弱点,并进行合理的改善,借助途中跑技术来提高短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融入一些专业术语,如“加大摆臂的幅度以及身体前倾”等,由此提高途中跑的效果[3]。

再次,终点跑教学。终点跑是最后的阶段,是否能够快速且以正确的姿势跨越终点线,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先给学生示范动作,将学生分别站在重点线的两侧,教师来讲解动作要领。当学生练习时,教师应当及时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学生在慢跑过程中,教师可提醒学生身体前倾,用胸部做出撞线的姿势,随后用中等速度做出相同的姿势。完成了全部动作后应当慢慢减速,不可立即停止。快速跑40~50米,直接冲过终点,在终点前20米处加快步频同时增加身体前倾的幅度,此时还应加快摆臂,快速冲过终点。最后应当将所有动作连接起来进行练习,在做终点撞线的动作时,应当避免跳起撞线,而撞线后则应当渐渐放缓速度,避免发生意外。

三、短跑教学训练设计

短热身训练。在体育课堂上,无论是短跑练习还是长跑练习,热身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没有热身的情况下直接参加短跑练习,很容易出现抽筋或者扭伤等情况。只有他提前充分活动好四肢,才能够在短跑时发挥最强的实力。在课堂上,教师可带领学生活动四肢、腰部与肩部等,其他的热身活动可结合气温等条件来开展,在热身过程中不可耗费过多的体力,热身完后应当放松一下,由此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短跑训练。

短跑的步伐频率训练。在跑步过程中,步伐频率代表一个人的节奏,如果节奏混乱,很容易出现岔气或者步伐不稳等情况。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准短跑中自己的步伐频率,随着步伐频率的缩减,我们就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即便步伐间距很小,但借助步伐频率的优势就能够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因此在锻炼学生的步伐频率时,也应当增强自己步伐间的距离,如此一来便能够提高学生的短跑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步伐频率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训练,通过一些列的训练,学生的步伐频率就能够增加,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导学生加快脚的落地速度与时间,控制腾空的间距,或者引导学生加快腿的摆动频度,使学生肢体摆动的频率更加和谐[4]。

短跑的耐力训练。在体育课堂上,虽然短跑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但对于体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因此学生的耐力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锻炼学生身体上的耐力,还需要锻炼心理层面上的耐力,在锻炼的过程中应当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

总之,短跑训练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结合学校的条件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教学与训练计划,才能够帮助学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确定科学的指导思想,同时设计合理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优化训练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步伐频率游戏
振动与频率
轻快漫舞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导航频率源的同步与控制
萌你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