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试卷,怎一个义字了得!——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印象

2021-01-13 20:43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显彬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杨成乙卷大义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显彬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陈 宏

义指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可以理解为从某种品行出发所遵循的做事原则,按照此原则努力去做该做的事,就是义。孔子曾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意思是说君子要做正确的事,以礼为原则,以谦逊的态度待人,用诚信最终成就理想信念,这样的人是君子啊!时至今日,做该做的事,义、礼、谦逊、诚信相结合,仍然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循的做人做事原则。

今年的全国高考语文乙卷,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一个“义”字,在古文阅读、小说阅读、作文中出现了仁义、正义、侠义、公义等以义为先的核心思想表达,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出题者在高考这样万众瞩目的高度上,引导广大考生乃至于全社会认真思考: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是什么,人生规划中应该将“义”放在什么样的重要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概括归纳:人生选择中的国家大义、职场合作中的担当之义、生活交往中的侠者之义。

●理想选择中的国家大义

青年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当心中有了“国家大义”,则无论职业选择、理想确立,还是人生规划都会有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的动力。在国家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南湖红船上的13名学贯中西的优秀知识分子挺身而出,以救亡图存为理想初心;而同时代的鲁迅先生毅然选择弃医从文、救治国人。他们是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是浩然正气的代表,是林则徐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义凛然;在和平年代,在祖国发展建设中,无数航天人、华为人为代表的大国工匠站出来,甘愿默默无闻,奋斗一生,以无私奉献为己任,勇挑重担,无惧外部敌对势力的疯狂进攻,心念天下苍生,用理想创造国家的美好未来。这样符合国家大义的理想选择是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具备的最优秀也是最根本的品质。

2021年语文高考乙卷的作文就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点,作文原题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青年人追求理想所遵循的“义”,当是于“三省吾身”、高远深刻的思考之后,所郑重确立的,以国家需求为核心,以民心所向为动力,以天下安宁为己任,以民族复兴为目标的国家大义。以此为起点,堂堂正正地做人,兢兢业业地做事,终能以一己之力振奋时代精神。孔夫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当一个人的理想与时代、国家、民族紧密相连时,定会有更多的同行者与之分享阳光,分担风雨。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心中有国家大义,则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世界更美好,人类更幸福。这个作文中所蕴含的国家大义,体现了中华教育的深意,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引导年轻学子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养成优秀品德,心怀祖国、天下,实现远大理想。

●职场合作中的担当之义

孔子曾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在孔夫子的理想朝堂上,君有仁心,以礼待下,则大臣感念,报之以忠。一国之君最大的仁,莫过于心中有民,目中有人,担当天下,行事公正、公平,制定法令有理有度有情,执行法令有法必依,当赏则赏,当罚则罚,绝不会“因喜而谬赏,因怒而滥刑”。作为臣子最为重要的是做事出于一颗公心,忠于本分,恪尽职守,据理力争,忠于国君,但绝不是惟命是从。君仁臣忠,构成了君臣各自的担当之义:当权者一跬步,必然涉及到庞大的受益者和受害者群体,居上位者能否以仁心为出发点,以公义为落脚点,做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公正选择,成为历史评判一个朝廷的道德水平与执政能力的着眼点。

2021年语文高考乙卷的文言文阅读选材正体现了这种各司其职的担当之义。文章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主要内容是唐代大理寺少卿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在执法办案时与唐太宗李世民出现意见分歧,以致天子震怒,皇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而戴胄秉公执法,直言“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最终在他的坚持下,几乎“天下无冤狱”,戴胄做到了恪尽职守,尽心竭力。而唐太宗胸襟广阔,听得进大臣的逆耳忠言,能在决断中战胜怒火,回归理性,最终察纳雅言,依法治国,主张“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对案情三番五次地详细审核,竭力避免冤假错案,体现了天子的担当。唐太宗、戴胄是真正的君仁臣忠,从司法层面保障了贞观之治的清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有言:“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他对君臣之义的论述简捷清晰,一个朝廷,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各司其职才能形成合力,有贡献智慧出主意的,有奋勇向前出力气的,有团结队伍充满凝聚力的,有充满信任紧紧跟随的,这样的团队文官武将恪尽职守,必将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今天的职场与此类似,满腔热忱的青年学子走上工作岗位时,最初学会的一定是如何在团队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学习各司其职,各理其事,共同形成并主动维护团队中良好的秩序,为将来走上更高的管理岗位夯实基础。一个团队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就,形成合力,则上位者要学习唐太宗的治国理念,纪律严明,奖惩有度,礼待属下,关爱有加,以理节情。处下位者要学习戴胄爱岗敬业,严守规则,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对上怀恭敬之心,不失做人做事之准则,义字为先,威武不能屈。处理好这样的上下级关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秩序与融洽的氛围,在职场中理顺适宜工作生活的人际关系。

●生活交往中的侠者之义

侠义是一种崇高的人格精神,是对弱者怀有一种慈悲、仁爱的救助,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高贵情怀。那些仗义援手,扶贫济困,救人于水火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上千古流传,那些临大节而慷慨出手的小人物,甚至鸡鸣狗盗之徒所做的大义凛然之事会永载史册。正如金庸先生所说:“真正侠义的行为,是自己没什么好处可得,也可能会牺牲自己的生命,如能为国为民,更是‘侠之大者’的风范。”

农耕时代安土重迁,商人的地位在士农工商里垫底,是一群被嘲讽为“商人重利轻别离”的重利轻义小人。但恰恰在今年的试卷中出现了仗义出手、扶危济困的商人,在利益与大节的两难中做出了震撼人心的良心选择,令人拍案赞赏,侠义不死,道统犹存。

2021年语文高考乙卷文学作品类阅读材料所选内容是作家谈歌的小说《秦琼卖马》,小说展示了民国时期保定古玩业内发生的一件离奇故事:古董店“艺园斋”老板杨成岳为救助落难之人,不惜重金收购了落魄的京剧名角王超杰珍藏多年的雍正“官窑粉彩过支碧桃大盘”,而成交后他为维护信誉及收藏者的利益,毅然摔碎了这几只价格昂贵的盘子,原来这是只值十几吊钱的赝品。杨成岳在声色不露的情况下,损其家产资助了穷困潦倒之人,恰似当年秦琼卖马时侠肝义胆的单雄信,也留下了为世人赞颂的佳话。尤其是“摔盘子”这情节,虽然着墨不多,只写杨成岳:

“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

寥寥数语,便将一个古道热肠、扶弱济贫的侠义商人的形象写得跃然纸上,更让人叹服不已的是他所作一切并不让被帮助者知晓,而仅仅是向朋友袒露心声,他遵循的是商人的义:坚守诚信,善待顾客;等价交换,两不亏欠;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给人留活路,为己留后路,等等。这样的侠者之义因为其稀少而更加的震撼人心。正如李白在《侠客行》所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小说主人公杨成岳是这样一个商人形象,他在善与恶、强与弱、义与利、侠肝义胆与落井下石之中选择了侠义助人,选择了人性之善。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出小说作者谈歌为传统商人形象翻案的当代良心,为侠义精神鼓与呼,为商人形象注入新时代的清新气息,令这部小说有了它独特的存在价值。

这试卷,怎一个义字了得,仁义之风、正义之志、公义之情、侠义之事扑面而来。正是出题人的胸中之义,让我们看到了多角度讲述正义故事、充满正能量的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倡导,让全社会心向良善,坚守大义。青年学子于仁义、正义、忠义、侠义、义利之辨等教育中,必将树立健康三观,未来报效国家的人生道路得以顺畅而广阔。

猜你喜欢
杨成乙卷大义
A Clever Rabbit
“能见大义”的杨明义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勘误说明
破解高考词汇障碍之熟词生义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
左宗棠棋前明“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