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返乡创业人员培养机制研究

2021-01-13 03:11张嫚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农民工贵州政策

□文/张嫚茹 何 山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州·贵阳)

[提要] 在国家双创政策持续推进下,贵阳市出台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积极引导创业带动就业,吸纳更多的返乡创业者就近转移就业,呈现出创业人员多元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内外联动、新型业态不断发展壮大等特征。但是,创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科技创新不足、缺乏高层次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等问题,制约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创新创业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建立相关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调整相应政策,以激发农村创新创业人员的活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对推进创新创业进行政策上的保障。农民创业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农村创新创业现状

(一)贵州农村创新创业成效显著。依托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支持,贵州农村创新创业发展态势良好,激活了农村产业要素,为农村创新创业提供新的创业动机。新时期贵州农村创新创业初步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同时伴随农村发展条件的改善,一二三产业的内外联动激发农业发展活力,使农村创新与创业呈现出新模式和新业态。

目前,大多数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创办的企业都具有新业态、新模式等产业融合特征的特色产业,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与农村产业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电商、旅游与乡村文化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绿色产业与生态园相结合打造的休闲农业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项目,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形成可依托产业,为农村注入新的动能。互联网与农村产业的结合为农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互联网+”颠覆了传统农业生产及经营的模式,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贵州以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实行多产融合,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三次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思南县的“园区+6”(示范园区+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建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多产融合发展模式;水城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贵州农村从单一产业向多产融合的转型,促进一二三产业的交叉融合发展。

(二)贵州农村返乡创业主体多元化。创业主体是指以个人或团队为核心的具有相应知识资本并能协同攻关的各类人才的有机整体,它是创业活动的策划者、推动者、组织者和执行者。2019 年中央1 号文件中提出,要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鼓励农民工、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城市等各类人才下乡创业创新。在政策的依托下农村“双创”主体呈现多元化,包含了合作社、家庭农场主、乡贤以及外来“精英”四大类。据中国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已达到850 万人,比2018 年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增加100 万人,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3,100 万人,这些返乡、下乡以及在乡人员构成农村创业主力军。

(三)贵州农村创业人才需求现状。了解农村人才需求情况才能为农村创新创业引进和培养相应的人才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当前贵州农村在创业人才需求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创业人员素质水平层次不均,教育培训投入力度较弱,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等多个方面。

对于贵州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需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受教育程度不高,就业流动性较大,导致了农村从业人员老龄化,人才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的教育资源较城市落后,他们普遍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程度较低,相关知识技能训练的机会也较少,导致大多农村青年过早辍学,认为留在农村只能靠种地为生,因此大多会选择外出务工从事一些体力劳动的工作。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弱,对教育培训投入的力度也较小导致了教育体系不完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在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转移就业、创业培训模式缺乏创新,相关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目前贵州农村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二、返乡下乡人员在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难、融资慢。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户、农民工都有创业的打算,可是往往都不了了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相关金融机构的门槛太高,要求太多,农村又普遍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因此申请贷款十分困难。在银行方面来看,农业贷款见效慢、风险大,银行不愿意承担高风险。并且大多数返乡创业农民工所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基本的金融素养和金融知识,对如何采用贷款创业的方式不了解。加之大多数金融机构贷款手续繁琐、周期长,资金流转不及时,以及高额的借款利息,让创业者们心生畏怯,并且农村承包的土地、房产等无法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因此导致大多数返乡下乡人员的创业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缺乏灵活性。

(二)缺乏创业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目前,农村创业的人群大多数是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以及少数的大学生下乡创业。返乡下乡创业人员的学历不高以及具备的创业经验方面有所差异。农村创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导致目前农村创新创业项目质量不高,同质化严重,技术水平低下。并且政府对农村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不够,与金融机构、高校研究所以及社会人力资源组织的协调力度不大,导致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单打独斗。

(三)抗风险能力较低。由于农村创业信息闭塞,农户创业存在“随大流”的盲从性,他们选择的项目大多是效仿同村的其他人,导致项目同质化严重。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贵州农村属于较落后的地区,当地返乡下乡双创人员接受新事物,新的创业理念不如发达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返乡创业者。对于中西部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创新创业的理念较陌生,又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人员帮扶,创新创业难以呈规模化态势发展。

三、对返乡下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支持

在农村创新创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创业者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技能,引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以及在创业资金方面的大力扶持,为搞活农村创新创业经济开拓路径。

(一)资金支持。贵阳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积极引导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以及各项金融扶持政策,拓宽农村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创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2017 年,农发行与农业部携手鼓励和扶持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发展,下发了《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农村创新创业的通知》,农发行贵州分行通过信贷产品、融资模式和差别化信贷政策给予小额信贷支持,吸纳更多的返乡创业者就近转移就业。

(二)知识和技能培训。首先,在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上要进行创新,培训内容要有实际的针对性。《贵州省2019 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按需实施精准培训,推进分层培训,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在开展培训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统计贵州返乡农民工以及大学生需要接受哪些方面的帮助,对返乡农民工是否愿意接受培训进行深入调查,从创业人员的根本需求上制定精确的培训计划,解决创业者的根本问题。其次,在培训工作中要对各方面的资源整合严格把关,要按照“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参与的双方携手共进”的培训体系来执行,政府应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主体参与到培训农民工实用技术的活动中。

(三)创业信息服务支持。在当地广泛地进行创新创业信息的宣传,在农村基层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优势。并且在显眼的地方张贴标语以及大量印发创业政策宣传册,村委会要举办农村创新创业的宣讲会,并且宣传创业担保贷款和补贴政策等政府相关支持政策,政府要积极搭建相关媒体社交平台来宣传创新创业相关支持政策,大力在线上推广平台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公众交流平台以及在平台上专门开展一些介绍农民工、大学生等人返乡创业政府给予的支持政策以及引导,并且对国家下发的创新创业精神类文件以及国家和当地政府颁布的对创业主体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政策等指导性文件要大力宣传。

四、总结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大对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给人才以“钱、地、技”三方面的政策支持,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创业者处在一个难能可贵的时代,要想让我们的“田间创客、乡村专家”越来越多,越发展越好,政府就要进一步扶持返乡创业农民工、鼓励入乡创业人员、发掘在乡创业能人,让“田间创客、乡村专家”深深扎根乡村建设,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农民工贵州政策
政策
政策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助企政策
政策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