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底层的随创式包容性创新

2021-01-13 09:25尤成德张建琦赵兴庐
中国科技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包容性低收入草根

尤成德,张建琦,赵兴庐

(1.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3.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0 引言

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却经常将低收入群体排斥在外,加剧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1]。为此,源自包容性增长的包容性创新,强调创新不能只关注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也必须考虑长期被传统市场经济体系所排斥的金字塔底层 (Base of the Pyramid,BOP)市场的需求,实现创新的商业和社会属性相互兼顾、相容发展,促进社会公平[2]。然而,由于低收入群体所处市场情境与传统上更受多数企业注重的中高端市场存在诸多不同特点,使包容性创新在思维、特征和模式上都与传统创新存在很大差异[3]。企业如果因循既往的创新思维方式,将严重制约包容性创新的开展。因此,如何采纳更契合的创新理念和模式,促进包容性创新,使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弱势群体,亦让人人皆可创新,这是理论和实践上仍存在困扰的重要问题,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付阙如。鉴于此,本文借鉴源自人类学并在创业领域方兴未艾的随创理论,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模式,随创强调企业和创业者可以通过对手边各种闲置、廉价乃至无用的资源进行重新审视和巧妙利用,赋予资源新的用途,实现创新性的创造和整合[4]。通过随创思维开展的创新活动,有助于突破创新中的资源匮乏约束,有效降低创新成本,形成更契合低收入群体的创新模式,这将为如何更加有效开展包容性创新提供新的解决视角。

本文通过对包容性创新和随创思维的内涵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包容性创新的一种新的重要模式——随创式包容性创新,阐述随创思维对包容性创新的重要意义,剖析随创思维对包容性创新的作用机制;然后根据创新主体和创新动机两个维度,提出随创式包容性创新的四种不同类型,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探讨说明。通过对金字塔底层的随创式包容性创新进行探究,为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包容性创新提供新的理论逻辑,完善了包容性创新理论,也拓展了随创理论的应用情境。特别是基于多个中国本土案例进行分析,补充和丰富了源自西方国家的包容性创新和随创理论。

1 理论基础

1.1 包容性创新

包容性创新是运用科学、技术和诀窍以解决低收入群体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强调企业在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也帮助穷人增强生存能力、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2]。传统的主流创新主要面向中高收入群体,排斥金字塔底层的困难群体,使社会不平等不断加剧。包容性创新则致力于解决贫困,减少不平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一种新的创新范式[5]。目前,全球的创新政策已经进入更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3.0阶段,包容性创新成为创新3.0的重要内容之一[6]。在包容性创新的体系中,穷人不仅仅被简单地当成被动的消费者,也要被逐步引导和塑造为主动的生产者和创新者[7]。因此,一方面,企业在创新中应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特点,设计和生产出符合相应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也能够有效利用手边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参与和推进创新活动,实现价值共创。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包容性创新的概念、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研究,加深了对包容性创新的认识和理解[8-9]。但包容性创新仍处于理论建构的初期阶段,对具体的创新模式和路径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10]。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所处的市场运行机制和面临的资源条件都有别于传统的市场特征,如何突破传统的认知思维模式,更有效地开展包容性创新,亟待进行深入探索和归纳总结。

1.2 随创理论

“随创”源自人类学家对人们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研究,是一种与传统工程师式的规范科学思维不一样的思维方式。那些具有随创思维的人倾向于打破用标准资源解决问题的传统逻辑和惯例,充分利用手边资源和经验思维探寻新的组合方案[11]。Baker等把随创思维引入创业研究领域,将其定义为凑合但创造性地利用手边现有资源来解决问题和抓住机会的过程[4]。随创的过程包括三个要素:①手边资源——充分运用手头各种廉价或容易获得的资源,特别包括一些在他人眼里无用或者不符合标准的资源。②将就使用——面对问题或机会时积极快速行动,而不是犹豫或疑惑手头的资源能否创造有效的产出。通过不断进行尝试,试探和打破公认的常规限制,主动应对问题和探索新机会,在不完美中通过小步快走的方式改进和蜕变。③整合资源用于新目的——将手边资源进行新的整合和再利用,突破资源的既有属性,使这些资源用于新用途、产生新服务、创造新价值。随创 (Bricolage)在学术界也常被翻译为 “拼凑”[12-14],尽管 “拼凑”目前已经在创新创业的学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与许多企业家和创业者的交流过程中,他们认为 “拼凑”一词在中文语境下有一定贬义,容易引起误会和歧义,不能恰当地反映他们开展的创新活动。因此,本文借鉴中国台湾学者的译法[15-16],将Bricolage翻译为随创,意指 “随手拈来皆可创新之作法”或 “随遇而创新”。

随创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创业者和初创企业面临资源短缺的情境时依然能够积极利用各种手头资源主动作为,突破约束,迎接挑战,不断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后续研究进一步识别出多种创业情境下的随创领域,涉及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客户/市场,以及制度与规制环境等领域 (见表1)。

表1 资源随创的主要范围

2 随创式包容性创新的概念及实现机制

开展包容性创新活动,应当立足于低收入群体的独特环境和需求状况,积极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并将他们一起纳入创新体系中[18]。因此,在金字塔底层市场必须采取与传统市场不同的理念和思维,才有助于包容性创新的成功。随创思维强调充分利用手头现有、闲置或看似无用的资源来应对挑战和开发机会,契合包容性创新的情境条件,有助于企业或草根创业者突破资源约束,深入挖掘潜能,克服资源匮乏的困境,降低创新成本;或者从手边资源中探索和开发出新机会,使金字塔底层市场的资源潜力得到释放,从而创造新的价值。为此,随创是驱动包容性创新的有效机制,是实现包容性创新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将这种面向低收入群体,采用随创方式解决资源需求,并由其共同参与的独特创新模式总结为 “随创式包容性创新”,这种创新模式实现的过程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随创式包容性创新的形成机制

随创式包容性创新的重点是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特殊需求和金字塔底层市场的资源廉价性特征,并注重将客户纳入创新体系中,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用随创思维进行创新,有助于节约成本,从而更好地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可负担、可接受的合适产品或服务。随创思维注重利用手边的各种低廉甚至免费资源,减少了资源投入和成本消耗,实现性价比更高的创新结果,满足低收入市场的需求。而且,这种创新并不意味着低质量,也可以是价廉质优的新产品,即通过全新的资源使用方案,将原来被遗弃或忽视的资源赋予新的使用价值,使其成为有价值、高质量的资源组合[19]。随创的形式不仅体现在产品或服务上,也包括制度、组织、人力资源和顾客等方面,能够满足包容性创新形式多样性的需求,甚至产生独特的包容性商业模式创新[20]。因此,通过资源随创,不仅使企业开拓了市场,而且使各种手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物尽其用。

第二,采用随创思维进行创新,有助于克服资源匮乏的缺陷,甚至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多重机会。在贫困地区,传统的标准创新资源非常匮乏,外部资源的获取成本很高甚至根本无法获得,严重制约创新活动的开展[21]。然而,金字塔底层市场内也蕴含着不少长期被闲置或忽略的零散资源,包括贫困地区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和长期积累的物质、人力和社会资本等资源[20]。因此,随创思维所强调的突破常规思维进行行动,而不是轻易向资源或环境的各种限制进行妥协的特点,非常契合包容性创新的情境特征。通过树立随创思维,企业或低收入群体在市场机会面前拒绝接受既有资源不足的限制和约束,而是重新审视手边各种资源,积极开展资源的创造性整合与利用,赋予原来看似无用的资源以新价值,实现 “枯木逢春”,甚至 “无中生有”。另一方面,即使机会尚未出现,企业或草根创业者也能够充分依托本土优势,密切关注当地环境中的各种闲置或废弃资源,想方设法发挥创造力,深入挖掘资源潜力,从中探索和开发出新的商业机会,从而 “点石成金” “变废为宝”。通过资源随创,使各种闲置资源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第三,随创式包容性创新将促进穷人平等参与市场,实现贫困地区的 “万众创新”和 “大众创业”。在资源随创的过程中,企业和低收入群体都突破传统思维进行新创造,将产生各种有价值的新知识和信息,并不断进行深度对话和分享,使双方的创新能力都得到提升[14]。在创新过程中,双方逐步建立相互信任和共同愿景,进而成为价值共创的商业合作伙伴,构建贫困地区新的商业生态系统。穷人不只是传统创新活动中被动的需求者和消费者,而逐步主动成为平等参与市场的合作主体,创造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实现人人皆可创新,共同享有创新成果。草根群体们植根于当地的市场或资源优势,自谋生计、自主创业、积极创新,使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增强,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3 随创式包容性创新的类型与典型案例

为了加深对随创式包容性创新的理解,本文进一步根据创新的不同主体 (企业或者低收入群体),结合差异化的创新动机 (市场驱动还是资源驱动),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创新类型,并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创新的两类主体中,一类是致力于开拓低收入群体市场、进行包容性创新的企业;另一类是传统意义上只是被视为消费者,但在包容性创新体系中逐步成为生产者、创业者乃至商业伙伴的低收入群体 (也称为草根群体)。创新动机的两种类型中,资源驱动型是指在给定手头具有闲置资源的前提下,通过随创思维,想方设法使这些资源实现新的用途和重新创造价值;市场驱动型是指在了解低收入群体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源进行随创来尽快响应,以满足需求和开拓市场。

本文基于不同创新主体和创新动机的匹配关系,提出随创式包容性创新的四种基本类型 (见图2)。在分类Ⅰ和Ⅲ中,企业或草根群体事先了解市场需求,再通过手边资源随创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从而提供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分别称为 “企业节约成本型”创新和 “草根市场开拓型”创新。在分类Ⅱ和Ⅳ中,企业或草根群体主动对手边闲置或废弃的资源进行创造性运用,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找到恰当的市场需求,分别称为 “企业物尽其用型”创新和 “草根资源利用型”创新。

图2 随创式包容性创新的类型

3.1 类型Ⅰ:企业节约成本型创新

广大金字塔底层的民众尽管收入偏低,但却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能[22]。特别是能够满足穷人需要,而且容易负担得起、更具性价比、更便于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将在金字塔底层市场中具有广泛的需求和机会。因此,那些善于巧妙和创造性地利用手边资源做出迅速响应的企业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成本,甚至构建独特的商业模式,契合市场需求,抓住低收入群体市场的商机 (见表2)。例如,中国南方地区潮湿多雨,尤其在春天梅雨季节期间,衣服难以晾干甚至容易发霉,对干衣设备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在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滚筒干衣机价格昂贵 (一般价格在3000元以上),而且能耗高 (功率1000~3000W),令许多低收入群体望而却步。通过对广东省佛山市的奥德尔电器、耀程电器和志高电器等企业的调研发现,这些企业认为如果能够生产出便宜、稳定和方便的干衣设备,将能很好地满足金字塔底层市场需求。于是,他们立足于手边拥有的家电制造原材料、技术人员、生产线等资源,快速行动,努力尝试,通过将市场上容易获得的热风机、立式衣架和简易衣柜等部件进行简易改造并重新组合,随创出了一款方便用于烘干衣物的低成本、安全和节能的新式家用电器。与传统的滚筒干衣机相比,这种新型的简易暖风烘干机价格便宜 (100~300元)、能耗低 (功率900W甚至更低)、购买方便 (网上商城和传统家电销售渠道都有销售),更好地满足了低收入群体的需求,拓展了市场,也使这些企业通过随创式包容性创新获取了相应的经济回报。

表2 企业节约成本型创新举例

3.2 类型Ⅱ:企业物尽其用型创新

在企业周边或金字塔底层市场里,经常存在不少未充分利用但可能存在潜在创新价值的闲置资源。那些善于资源随创的企业能够重新审视这些资源,从中辨识出新的商业机会,赋予其新的价值,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物尽其用。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企业与当地的低收入群体整合各自资源,发挥各自优势,进行相互合作,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穷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被动帮扶对象,而是共同参与成为商业合作伙伴,其自我造血能力得到持续增强 (见表3)。例如,在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镇,大量的山地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闲置荒废状态。于是,从2011年开始,湘南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对荒山进行开发,建立6000多亩的中药种植基地,大面积种植厚朴、玉竹、黄精等畅销中药材。该基地采取 “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企业出钱供种、供肥、提供种植技术,让当地百姓以 “投工入股、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种植合作社,促进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和致富。公司还逐步利用山地的优质原料和水文条件,喂养了本地黑山羊、土鸡和土麻鸭子,开发了高山冷水鱼养殖项目,实现立体养殖,并计划在周边的山地上开发供游客度假的休闲农庄,使企业与当地百姓共圆致富梦[25]。

表3 企业物尽其用型创新举例

3.3 类型Ⅲ:草根市场开拓型创新

许多金字塔底层市场里的草根群体非常熟悉当地市场的需求情况和面临的机会,但经常囿于资源紧缺的状况,阻碍了创新活动的开展。然而,一些更具随创思维的草根创业者能够瞄准市场需要,直接利用手头资源,积极行动和尝试,从而打破资源使用的常规思维,在资源约束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见表4)。例如,重庆渝北的农民工唐吉生看准当地对砖块的巨大市场需求,接手一个破产的砖厂并进行技术改造。由于传统的烧砖方法成本非常高,为了节约制砖成本,唐吉生想到了 “废物利用”。当时镇上有几家煤矿,挖煤时挖出了大量的煤矸石,但这些煤矸石当时均被当成垃圾,堆在山坡上无人问津。唐吉生用这些废弃的煤矸石来烧砖,烧出来的砖质量有保证,并且每块砖可以节约20%的成本[27]。而安徽阜阳的农民牛灵看到钓鱼业、中药制药和水产养殖等行业需要大量蚯蚓的商机,把别人认为没用的牛粪用来养殖蚯蚓,深受垂钓园、制药厂和养殖场等客户喜爱。经过三年的时间,使养殖规模达到一百亩,成为当地蚯蚓行业的致富带头人[28]。

表4 草根市场开拓型创新举例

3.4 类型Ⅳ:草根资源利用型创新

在金字塔底层市场内,蕴藏着许多废弃或闲置的资源,草根群体生于斯长于斯,对本地环境具有深刻的理解,拥有发现手边资源潜力的先天优势。那些更具随创思维的创业者能够立足于身边这些熟悉的资源,辨识出各种资源的独特功能与价值,想方设法重新进行整合、挖掘潜力,实现新的用途,从而变废为宝 (见表5)。例如,湖北省黄梅县马鞍村的村民陈九开把一般人视为工业垃圾的废弃尾矿加工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园林盆景[30]。这种艺术盆景造型美观且价格便宜,深受市场欢迎,产销量逐年上升,目前由尾矿制造的盆景已经获得多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实用外观专利。浙江省江山市新塘边镇日月村的保洁员姜春宝把村里的剩饭剩菜、腐烂瓜果、零食碎末等生活垃圾,以及作物秸秆、枯枝烂叶、谷壳笋壳和动物粪便等垃圾,通过垃圾处理设备的微生物发酵法,使垃圾变成有机肥料[31]。经过处理,每100公斤垃圾就能转化成30多公斤的有机肥。浙江开化县桐村镇黄石村则将养殖小区排出的猪粪和村内污水统一纳入排污管道,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并将污水转化的沼液和沼渣通过管道输送到果园作为肥料,走上了 “畜—沼—果”的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之路[31]。

表5 草根资源利用型创新举例

4 结论与启示

4.1 四种随创式包容性创新的特征比较

不同创新类型在创新过程的动机、行为、状态和活动等方面的特征存在区别,使创新活动的驱动因素和创新结果各有侧重和差异 (见表6)。通过将随创思维应用于金字塔底层市场的创新情境,也使资源随创的元素构成得以情境化和具体化。由此可见,资源随创是实现和驱动金字塔底层市场包容性创新的有效机制和行动途径。

表6 四种随创式包容性创新类型的特征比较

4.2 随创式包容性创新的风险与防范

企业或者草根群体通过随创思维,能够更好地突破资源约束、节约成本、创造新价值,从而促进包容性创新的开展。但是,随创也是一把 “双刃剑”,在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其存在的不足和风险,在创新过程中 “扬长避短”。第一,随创产生的创新通常是次优的权宜之计或不完美的解决方案[33],可能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在资源随创获得成功之后,随创者不能自我满足、固步自封,而必须着力于创新结果的持续改善,使创新结果能扩展到更广的市场领域。第二,随创过程中形成的默会知识经常是独特的而且高度依赖于特定的情境,这种创新经常难以有效进行编码和模块化,减弱了创新的可复制效果。因此,随创者必须尽快着手考虑产品创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创新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第三,过度采用随创模式可能会使企业或草根群体陷入简单的 “拼拼凑凑”自我强化循环中,从而习惯于一直利用 “凑合”的手段解决问题,走上 “路径依赖”,使产品嵌入劣质和低水平的重复中,滞缓包容性创新的真正实现。因此,企业或草根创业者在随创式创新的同时也应注重对规范式创新思维的训练,并增加对标准创新资源的了解、获取和运用,使随创式创新能够逐步升级,有效规避其内在风险,构筑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4.3 实践启示

本研究为准备拓展金字塔底层市场的企业或草根创业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作为面向低收入群体的一种独特创新形态,包容性创新要求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与传统创新存在差异。因此,建议企业或草根创业者面对金字塔底层市场时要转变既定思维,充分整合手头资源来满足市场需求。要密切关注当地资源和手边资源,充分挖掘创新创业的机会,并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参与到创新活动中。

本研究有助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随创式包容性创新注重对各种闲置甚至废弃资源的重新利用和价值再造,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建立循环经济的创新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约束瓶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研究对政府开展精准扶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随创式包容性创新不仅把贫困群体作为消费者,而且注重让贫困人员平等参与到创新体系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贫困群体在开展创新活动时经常面临资源匮乏的局面,但随创思维强调不囿于资源约束,不等靠观望,而是积极作为,充分识别当地现有资源的改造潜力,因地制宜进行创新,非常契合贫困地区的实际。因此,政府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应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体改变思维模式,积极开展随创式包容性创新,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尽快脱贫,实现全面小康。

猜你喜欢
包容性低收入草根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娶低收入老婆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草根艺术家
草根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草根
草根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