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上,住着一座长安城

2021-01-14 10:39程亦杨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韦庄王建蜀地

程亦杨

对于韦庄,或许我们对他唯一的了解是选修课本中的那首《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人说,韦庄的诗词里,有最美的江南;但在韦庄的心里,那个被他念过千千万万遍的地名,不是江南,而是长安。

少年时的韦庄,出身于长安的世家大族韦氏。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他,每天都过着惬意的生活:或是“陌上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或是“买酒黄金盏,醉上酒家楼”。韦庄本以为自己会按部就班地考取功名,然后留在长安做一名京官,为朝廷贡献自己的一生。然而,天不遂人愿,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唐末时期,他注定无法完成匡扶尧舜的志向——黄巢率领起义军揭竿而起,潼关失守,起义军直入长安。韦庄与长安城内的所有人都一瞬间失去了自己的家园。韦庄狼狈地一路辗转,最后留在了江南。

和饱经战乱的中原相比,江南显得格外繁华与安定。在江南,山也温柔,水也温柔,让人忍不住想老于此间。但是韦庄忘不了在长安经历的一切,战争中的血泪让他寝食难安。在江南,他遇到过老乡,但一想到“与君俱是异乡人”,他总要大醉一场;在江南,他走过了许多山山水水,但一想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惨剧,他总是落下泪来;在江南,他喜欢这里的安宁祥和,但他有多喜欢这里的安宁,他就有多想念曾经的长安。他笔下那些关于江南的诗词,总是写着写着就飘向了远方。

“千山红树万山红,把酒相看日又曛。”

太阳和长安哪个更远?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公元894年,经历了黄巢作乱后,苟延残喘的大唐皇室又一次开科取士。此时,韦庄已59岁了。白发苍苍、阅尽世事的韦庄,还是没能做到波澜不惊。面对回乡的渴望,他毅然选择回长安参加科举。最后他成功考中,留在长安当了个叫做校书郎的小官。“聚散十年人不同”,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已经是磨尽锐气的老人了。但就算岁月变迁、白云苍狗,长安依旧立在韦庄的心上。

不久,韦庄就接到了他的第一个任务——出使蜀地。虽然又要背井离乡,但韦庄非常高兴自己能为大唐尽一份力。他需要对蜀地正准备打仗的两个节度使进行调节,其中一位就是日后蜀国的君主王建。然而,令韦庄十分无奈的是,没有人听得进他的话,仗还是打了起来。最后王建取得了胜利。但韦庄意外得到了王建的青睐。

最后,就在韦庄要踏上归途时,长安却传来噩耗——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朱温掌控了朝堂。总而言之,就在韦庄正满怀希望地报效朝廷的过程中,他心心念念的长安又换了主人。韦庄万念俱灰,选择留在蜀地。

虽然韦庄已经永远失去了故乡长安,但他却守着自己心上的长安,努力让蜀地有了当年长安的繁荣与安宁。

世事无常,韦庄没能够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但他也没有懦弱地选择死亡,去博得后世的虚名。有人曾质疑韦庄,说他侍奉两个王朝,不忠不孝。但只有韦庄明白,他一直都是为了他心中的长安。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改变,在乱世中活着,以一己之身庇佑百姓,护得一方安宁。有时他也会情难自抑,但他只会默默地把自己柔软的思念封进诗词里,只留下一颗坚韧的心去面对世事,去承担责任,去保护苍生,保护来自大唐的子民。

“千山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韦庄的心上,住着一座长安城。

(编辑:王莹)

評点:汪文国

文章构思巧妙,以长安城为线索,以时间为序,用清新而又略带感伤的文字将韦庄生于长安,长于长安,后因战乱流落江南侍奉蜀地却一直不忘心中长安的颠沛流离的人生呈现了出来。作者开篇以《菩萨蛮》起笔,点出韦庄的词里有最美的江南但最放不下的却是心中的长安,总括全文。中间部分,既结合史书记载叙其人物生平,又兼有对其诗词作品的赏析评价,《秦妇吟》、《长安旧里》等作品的引入,从而给读者呈现了更加生动丰富立体的韦庄形象。

得益于作者的精妙构思和细腻文笔,这篇文章既有传记的客观严谨,又有散文随笔的灵动多情,是一篇难得的人物评析佳作。

猜你喜欢
韦庄王建蜀地
Market Values
KALEIDOSCOPE
韦庄:花间词人的一世江南烟雨情
宝墩遗址:蜀地城市之源
蜀地这边独好
从张若虚到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