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2021-01-14 00:42石华
考试周刊 2021年98期
关键词:原因与对策运动损伤高中体育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体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提高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在开展体育课程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性,避免因为不正确的运动方式造成学生身体损伤。基于此,文章对高中体育课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对策进行分析探究,阐述了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体育;运动损伤;原因与对策

一、 引言

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提高体育素养、增强体质、学会运动技能、缓解学习压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体育课中发生运动损伤也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体育课中经常会发生扭伤、拉上、碰伤等运动损伤,或者更严重的伤害,轻者影响学习,重者会影響生命安全。文章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分析了高中体育课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探究了避免运动损伤发生的对策,希望为高中体育教师有效防范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一定参考。

二、 高中体育课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随着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安全,同时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来降低体育课教学中损伤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高中体育课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根据日常教学中的观察及对体育教师的访谈,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热身运动准备不够充分

热身运动准备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肌肉活动,提高神经中枢和肌肉的兴奋性,使体温适当升高,使肌肉的粘带性下降,为基础部分教学与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与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充分的热身准备对预防和降低运动损伤有积极意义。而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却不喜欢热身运动,学生不仅敷衍了事忽略热身运动,甚至还投机取巧,在热身运动的过程中偷懒,这导致热身运动准备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十分常见,在不做任何准备活动的情况下进行体育运动,那么就会让运动损伤的概率提升,所以热身运动看似不起眼,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学生对热身运动不重视的原因也和教师的教学手段有关,教师的热身运动一般都是跑步、慢步、拉伸等形式,这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性,阻碍了热身运动的有效开展。

(二)教师安全培养没有落实

就大部分教师而言,对安全教育是比较重视的,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小部分教师忽略安全教育。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已经是高中生,不需要再追着赶着叮嘱安全,所以在学生运动时教师会忽略对安全的关注。另一方面,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一些问题往往被忽略,然而就是这些小细节有着安全隐患。另外,教师对教学没有考虑周全,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也不够合理,没有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考虑到对学生体育运动的监管。尽管面对的是高中生,但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仍旧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安全操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技能和正确的运动方式。

(三)学生运动技能比较缺乏

很多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但是对其中的运动形式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并不清楚。大部分学生只是一股脑地进行体育锻炼而已,学生在体育课上嬉戏打闹,追逐玩乐,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运动技能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的有效进行,甚至还可能对学生的身体造成危害。从本质上来说,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的,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玩耍打闹很正常,但就是这一被忽视的环节很容易发生意外,造成学生运动损伤。

(四)运动负荷安排不够合理

运动负荷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合理的运动负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与水平,也能促进他们身体健康发展。但是,运动负荷的设计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运动负荷时,是以大部分学生能承受的范围来设计的,部分身体素质较为薄弱的学生可能存在“吃不消”的情况,而负荷量过大或者负荷强度过大等都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加之高中体育课多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班级人数比较多,教师精力有限,在教学与练习过程中,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对运动负荷的承受情况,也不能做出及时的调整,导致学生因无法承受负荷而发生运动损伤。

当然,在体育课教学中发生损伤和当时的天气、环境都有关系,尤其是阴雨天气、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天气等,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的身体造成影响,在不给予关注的情况下,照常运动,很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危险。还有体育设备的老旧、检查不到位等也会造成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造成运动损伤。

三、 高中体育课避免运动损伤发生的对策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正确安全意识

作为体育课上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教师对学生的运动有着重要的监护责任。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要到位,要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好学习榜样,多方面渗透安全意识,进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提高对运动损伤的了解和重视,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还需要意识到在开展体育课堂活动时,要确保所有运动器材的安全性,尤其是一些运动设备,每节课上课前需要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因老旧等原因影响学生安全。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安全不以为然,如若每天看到教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的安全着想,那么学生内心也会对安全提高重视。所以教师的作用就是从自身做起,重视对学生运动损伤的关注,在运动前做好热身,时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且不断向学生科普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学校也要为此出力,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业务培养,积极宣传运动损伤相关知识。在现如今社会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降低,体育课更像是危机课程,稍有不慎就会发现意外。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师的专业培养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专业培养不仅仅是对体育技能的培训,也是对体育教师医疗知识的培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行动,更好地提升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教师要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合理设计体育教学,有效预防体育课中出现运动损伤。

(二)游戏烘托热身环节,激发学生热身兴趣

热身运动是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对身体的一个“警告”,也是一个“准备”,它能够让身体的细胞彻底活跃起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力度,进而使各器官之间的系统活动更加频繁。试想,在天气过热或天气过冷的环境中,学生如果不注重热身运动,直接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那么很容易在身体肌肉不够放松的状态下造成肌肉拉伤。所以不论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热身环节的有效性,还是为了避免学生运动损伤,教师都需要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确保热身环节的合理开展。比如,设计游戏环节来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让热身不再是简单的跑步、拉伸运动,而是将游戏元素融入热身中。利用击鼓传花、队列练习、篮球与乒乓球等各种小游戏来进行热身,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够让热身环节的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做到合理热身、有效热身。教师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热身训练,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对热身运动产生兴趣,以热情的态度面对体育热身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毕竟是热身环节,所以在准备过程中要以和缓的运动为主,避免激烈的运动对学生身体造成损伤。因此热身运动的开展在游戏化、趣味性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更好的进行,其可以在激发学生热身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

(三)媒体展示运动细节,培养学生运动技能

体育运动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一项简单的运动所涉及的细节比较多,如果学生不注重细节,不考虑安全,那么很容易发生意外,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威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运动细节,从实际情况中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将安全教育渗透到运动细节教学中,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细节展示方面教师无法用言行来进行示范,为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可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应教学视频,让学生在教学视频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意识,在直观具体的了解下增长运动技能,由此将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就跨越式跳高这项体育运动来说,一个简单的跨越式跳高所涉及的重点可不少。教师根据多媒体的视频播放,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跳高前的动作、跳跃中的动作、落地时的动作,在缓慢播放视频中了解到专业的跳跃过程,这期间不需要做多余的讲解,学生能够在直接观看中了解到专业的技能操作。同时在多媒体播放中让学生看到不正确的动作可能引来的危害,从而让学生提高警惕。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前布置好安全保护垫,教师负责在一旁监督,加强对学生的保护,有效避免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在学生跳跃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记录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在理论+实践中提高运动技能,掌握运动细节,提高体育素养,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减少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四)普及损伤处理知识,提高学生应对能力

除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普及基本的运动损伤处理方式的相关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让学生在遇见以及发生运动损伤时,冷静处理,进行正确的处理。运动损伤的普及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在发生一些意外时,一个人是无法处理好问题的,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协助受伤者。例如,最简单的擦伤,需要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用酒精进行消毒,在出血严重的情况下需要马上进行止血处理。这些基础的运动损伤问题发生,需要每个学生牢记于心。针对肌肉以及肌腱拉伤情况的发生,这是因为学生的肌肉主动猛烈收缩,收缩力超过了肌肉所能承担的范围,导致出现肌肉拉伤问题。在解决过程中就需要进行冷敷,适当进行加压、抬高患肢等,一定要注意不可马上揉搓以及用热水浸泡。所以在运动损伤处理的科普上需要加强教育,让学生沉着冷静地面对。在简单处理后将受伤学生及时送到医务室进行专业处理,将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

此外,为避免学生在体育课中发生运动损伤,还可以从学校建设出发,加大对学校运动场地的维修和处理,为学生建设出优良的运动场地,合理摆放运动器材,并且不断牢固安装,从根源上保障学生的安全使用,杜绝危险事故的出现。另外,強化学校医疗队伍的建设,能够让学校的医务人员更加专业,使其对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精准的判断和处理方式,在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中,保障学生的运动损伤的事故出现,大大预防运动损伤在体育课上的发生。所以预防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途径有很多,需要在各方面中有所体现,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高中时期学生的一个重要教育课程。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运动过程,树立表率作用,使更多学生提高警惕,最大限度上避免运动造成的损伤。在发生危险后,也要从容面对,运用合理的解决方式,由此来消除运动损伤对学生的伤害程度,保护学生的安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23):158-159.

[2]林敏.高中体育课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体育风尚,2019(11):149.

作者简介:石华,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原因与对策运动损伤高中体育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北京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从女生数学作业抄袭谈差异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