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单元活动课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方法初探

2021-01-14 00:47徐海姣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3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创新能力

徐海姣

摘要:本文以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探索在高中语文新教材实施中,教师怎样利用任务群中的单元活动课,通过有效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素质。

关键词:单元活动课  探究合作能力  创新能力  思辨能力

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和以往教材相比在守正中更有创新,它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由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两条线来组成单元,而学习任务群是亮点。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组成部分,本文便是以第四单元为例来探讨语文单元活动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

一、在分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

(一)营造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首先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作为00后的高中生对各种媒介多半熟悉,也很感兴趣,而第四单元的活动课就和媒介相关。以其中的“探究与运用”环节为例,当时设计的中心任务是“为参加学校戏剧节,小组合作,合理运用媒介,为班级的节目——话剧《邓稼先》设计一个宣传推广方案”。邓稼先是安庆怀宁人,大家既熟悉又感到亲切,因此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同学说利用校报、黑板报进行宣传,有同学说利用校广播、班会进行宣传,还有同学说利用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进行宣传。这种宽松、和谐、平等的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他们先是尽可能去想、敢想,接着便是去说、去表达,进而尽可能去做,而在想、说、做的过程中他们会用脑、会去观察甚至会质疑,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在这过程中慢慢提高。

(二)优化分组,集思广益,在合作中共赢

综合各位同学不同的想法,班上同学7人为一组,共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种媒介设计宣传推广方案,抽签决定其中3个小组上台进行汇报,教师相应进行总结。为提高时效性,我们明确目标,合理分工,将3个上台汇报的小组优化成“权威公正 有字为证”的校报校刊组、“与您相约 时空无限”的校广播组以及“精彩纷呈 自由无限”的自媒体组。其实小组合作要想切实落实,不流于表面,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不同的组各个成员先完成自己的相关任务,再在组长带领下相互协作,相互补充,集思广益,一次次完善自己组的方案,力求发挥最大的团队效应。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步意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合作中既要善待自我,更要欣赏他人,才能由彼此质疑到最终认真倾听,彼此认可,彼此信任和支持。这样不仅语文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也得到增强。当时自媒体组就采用了两人搭档上台汇报的方式,效果也很不错。当然这一过程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角色不可缺位,他要引导学生广开言路、大胆探索;他要耐心倾听、适时点拨;他更要在学生犹豫徘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鼓励动手去做,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高尔基说:“如果学习只有模仿,那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语文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基本任务。创新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实现,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去做。例如:就身边人获取信息的途径进行社会调查,根据调查展开分析,查找相关资料,归纳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并就此进行情境演练:对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进行改写,不同媒体应该采用何种样式?如果将调查对象换成食品安全,你又会想出哪些好的调查与宣传方案?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每一次的参与,都力求能拓宽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在参与中鼓励运用想象,大胆创新,不怕失败。在这一点上,三个汇报小组都有着精彩的表现。因为今年恰逢建党100周年而邓稼先又是伟大的无名英雄,校报校刊组将宣传主题定为“百年颂初心 英雄伴成长”,创作了安二校报特刊,“红色历史再回首”“梨园弟子班级显”“千万英雄总有一个是你(剧目《稼先——此生无悔入华夏》)”“我思故我在(观《邓稼先》思家国情怀传承)”四个板块是其中的亮点。“红色历史再回首”又由“内困外锁激斗志”“条件艰苦不放弃”“两弹研发起宏图”“科学精神代代传”组成。小组汇报人还挑选文中一些精彩语段和同学们一起去朗读、思考、交流。例如《至今热血犹殷红》中的“忠厚朴实的人,毅然决然选择了奉献一生;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永远铭记的人,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齐读声很快就将大家带入报纸中,带入他们的推广方案中,而文字组合本身就是通过想象进行思维和审美的创造。校广播组在汇报时邀请两位同学当堂表演话剧片段,赢来阵阵掌声。自媒体组更是当仁不让,不仅集全組之力创作了一个精彩的小视屏,而且在深入推广期还在公众号上发起同步有奖征集活动:拍照上传邓稼先在安庆故居生活的痕迹,可获得戏剧节相应纪念品。作为高一学生能想到并做到这些真是让人惊喜,他们在实践中大脑得到激活,让语文走出校园,走进了五彩缤纷的社会。

三、学会去伪存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提升能力素养的重要基础能力。在上这次活动课时,我试着从两个方面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去伪存真,运用思辨能力

00后的学生虽然对媒介熟悉,但更多的只是感性认识。面对每天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他们该怎样去辨识并提升自己?在活动课第三课时我设计了两个活动:①请同学们搜集网上被揭穿的虚假信息案例,概括出信息失真的具体特点。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学会分辨媒介信息真伪的方法,获取可靠信息。针对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思考,谈谈如何建立网络信息传播规范机制等。

(二)学会观察,独立思考,提升思辨能力

在本单元活动课接近尾声时有这样一个环节:“活动评价——谈谈你的收获”。就是通过这一单元学习、实践,谈谈你的自我思考:你在认识、应用、辨识多媒介方面有哪些进步?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或需要克服的问题?你准备如何寻求帮助或解决?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除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反思,学会在独立思考中寻找答案、提升自我。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止在于生存。”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思考与实用的结合,就能产生明确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简便方法,这些方法的发现激励着自尊心,而方法的准确性又能使智力得到满足,原来枯燥无味的工作,有了简便方法,就令人感兴趣了。”其实教育不就是要培养具备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人吗?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学习为他们搭起一座桥,努力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绽放。

另外,在上这一单元活动课时,恰逢安庆第九届黄梅戏艺术节,笔者设置了一个作业:利用“十一黄金周”,观察学习2021年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相关宣传。这既是对本单元活动课堂上知识的巩固,更是让同学们学会观察,辨明优劣,去粗取精,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着现实阅历的增多,视野的开阔,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试着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而这一过程中思辨能力也逐渐得到提升。

当然最富挑战性的思维锻炼便是思辨性作文的写作了。我在课堂上出示了近几年与媒介素养相关的作文题。例如2018年上海青浦区“一模”作文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真相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便被人们丢在脑后了,真相变得越来越次要。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写出逻辑缜密、条理清晰、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创意的文章,这对高中学生是挑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多发掘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多一些引导和鼓励。

综上所述,对基于语文活动课中学生素质的培养方法进行探索,可以总结出学生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和尝试。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更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实践,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整体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