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1-01-15 04:2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泪道泪囊泪管

张 佩

(运城市眼科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引发的,临床表现为泪道不畅、溢泪和溢脓等,对患者的眼部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方式治疗,通过在泪囊下造孔,从而重建鼻内引流通道,解除泪道阻塞[2]。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是经皮肤切口作为入路,虽然可以有效解决泪道阻塞,溢泪、溢脓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但是其术中创伤较大、术后颜面部瘢痕明显,影响外观,以及泪液引流效果欠佳,使患者术后满意程度略低。随着鼻内镜技术和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由于具有确切的疗效、较高的安全性、微创及无颜面部瘢痕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基于此,文章分析研究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0例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泪道不畅、溢泪、溢脓等症状,经检查后均确诊为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例和21例,平均年龄为(41.32±8.64)岁,平均病程为(3.35±2.38)年。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患有智力障碍、重大器质性病变和药物过敏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泪道和鼻腔,采用CT确定鼻腔情况和泪囊位置,并于术前3 d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泪道。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后仰40°,用浓度为0.01%的盐酸丙美卡因棉片麻醉术腔表面3遍,再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4 mL对鼻丘周围的黏膜进行麻醉,盐酸丙美卡因棉片和利多卡因中均添加适量浓度为1‰的盐酸肾上腺素,鼻内镜经过鼻腔置入,经鼻内镜于鼻甲前端开一条长度约为1.0 cm的弧形切口,将鼻丘部的黏膜切开,并将黏膜分离开,让前部泪骨和额突前部充分暴露,用咬骨钳将上颌骨的泪骨前端和上颌骨的额突咬除。制作骨窗,并将泪囊中下部充分暴露,沿着泪囊壁的前缘按照纵行切开,冲洗泪道可见从鼻腔中流出液体,将泪囊黏膜瓣翻转并与钩突前缘的黏膜瓣贴合,用小块明胶海绵将泪囊黏膜瓣固定住,以便扩张造口,并联合植入RS泪道硅胶管。术后第3天经鼻内镜将鼻腔黏分泌物清洗掉,且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注射液和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的混合液冲洗泪道,术后30 d内每7 d冲洗泪道1次、并进行1次复查;30 d后调整为每14 d冲洗泪道1次、并进行1次复查,持续进行90 d,90 d时拔除RS泪道硅胶管。

1.3 评价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的泪道不通、溢泪和溢脓的发生情况。其中,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术后泪道通畅,且溢脓和流泪等症消失,泪囊造口形态较好)、有效(术后泪管造口处流出液体,且溢脓和流泪等症有明显改善)、无效(术后泪道不通畅,且溢脓和流泪等症未见明显改善),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并发症主要包括复发性阻塞和泪小点撕裂等;治疗满意度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满分为100分,包括满意(得分95分及以上)、比较满意(得分≥85~≤94)、不满意(得分85分以下),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涉及数据资料均选用SPSS 18.0系统软件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并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临床疗效

结果表明,治疗后30例患者中有20例为显效,9例为有效,仅1例为无效,有效率为96.67%。

2.2 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表明,30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泪小点撕裂、1例出现复发性阻塞,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2.3 手术治疗满意度情况

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有24例表示对效果满意,6例表示对效果比较满意,总满意度为100.00%。

2.4 泪道不通和溢脓的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泪道不通和溢脓的发生率分别为83.33%和96.67%,术后则分别为3.33%和3.33%。见表1。

表1 泪道不通和溢脓的发生情况[n(%)]

3 讨 论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该病大多数都是由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引起的泪囊分泌物滞留,有研究表明慢性泪囊炎也与泪道损伤、下鼻甲肥大和结膜炎等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泪囊区皮肤潮红、流泪、溢脓、内眦部结膜有明显充血,有时还可表现出慢性湿疹样,泪囊区挤压时会流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该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有多种方法,对于不同的适应证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在治疗效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泪道冲洗是诊断及治疗泪道疾病常见的方法,也是术前的必须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泪囊中的分泌物,再联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冲洗液可以起到消肿和抗炎的作用。该方法对于泪道阻塞时间短、炎症较轻、泪道内膜未出现明显增殖者具有确切的疗效[2]。泪道探通术主要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病程较长、泪道冲洗后可减少分泌物,且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治疗。有研究指出,泪道探通术可以达到机械性疏通的作用,临床效果较为有效。泪道置管术具有疼痛感较轻、快捷、泪道生理结构不发生改变、手术成功率较高等优点,可作为鼻泪管狭窄和阻塞较轻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但是成人的复发率较高。激光泪道成形术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对于无法用手术治疗的泪总管和泪小管阻塞也可行。该方法在治疗泪道阻塞方面可以不受年龄的限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操作简单,被患者广泛接受。鼻泪管支架可以准确定位泪道的阻塞部位,再放置合适的支架可以快速地解决泪道阻塞的问题,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属于微创治疗方法。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众多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鼻腔和泪囊壁侧壁间重建引流途径,临床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已得到认可[3]。药物治疗在慢性泪囊炎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泪道冲洗药物为硫酸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可以起到消除水肿、抑制瘢痕形成等作用,临床上多与手术联合治疗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治疗方法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和适应证。

本研究对3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结果表明,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治疗满意度高,可有效改善泪道不通和溢泪、溢脓症状。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泪道泪囊泪管
常规探通术不能疏通的婴幼儿先天鼻泪管阻塞的CT-DCG特征及手术方式选择
治疗马属动物鼻泪管阻塞一例
胎儿鼻泪管囊肿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Nd:YAG激光泪道探通术联合改良的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效果
鼻内镜下保留鼻黏膜瓣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