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正压气道通气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1-15 04:26王晓莉赵贤武郭舜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双相血气体征

王晓莉,赵贤武,郭舜奇

(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广东 汕头 515100)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愈演愈烈,老年人成为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由此导致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由于急性心力衰竭发生后患者普遍伴有严重的低氧血症并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乳酸酸中毒,甚者危及生命安全,而以往临床所用的鼻导管或者是面罩给氧在解除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低氧血症方面取得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1]。双向正压气道通气为新型无创呼吸支持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呼吸衰竭治疗工作中[2]。将其应用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急救之中是否能够促使患者获得更大收益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故本次研究围绕双相正压气道通气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在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2岁~78岁,平均年龄(64.50±2.35)岁;原发病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4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5例、Ⅲ级12例、Ⅳ级3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63岁~79岁,平均年龄(64.55±2.40)岁;原发病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4例、Ⅲ级14例、Ⅳ级2例。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3]者;(2)双向正压气道通气耐受性好者;(3)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年龄<60岁的急性心力衰竭者;(2)深度昏迷或者是植物生存状态者;(3)病情危重,患者家属主动放弃治疗者。两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救治,使用的药物包括强心剂、降压药物、利尿剂、镇痛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药物,通过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经鼻导管或者是面罩高流量氧疗,氧流量控制在6 L/min~8 L/min。

观察组在常规救治基础上加用双相正压气道通气治疗,仪器设备为德国德尔格公司生产的Evata-2 dura呼吸机,根据患者脸型选取适宜的面罩,与呼吸机连接后设置通气模式为S/T模式,设置参数如下:吸气压力8 cmH2O~20 cmH2O,呼气压力4 cmH2O~10 cmH2O。初始通气时吸气压力与呼吸压力从低水平开始,15 min~30 min无不适症状后每次增加2cmH2O至最佳水平,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持续通气48 h,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歇通气,生命体征平稳后撤机。

1.3 观察指标

选取血气指标、生命体征指标、乳酸水平为观察指标。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平均血压、心率。所有观察指标均于治疗前、治疗48h采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以独立t检验,组内以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与各组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h后血气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乳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乳酸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与各组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 h后生命体征指标、乳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 动脉血氧饱和度(%) t P 动脉血氧分压(mmHg) t 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 t P治疗前 治疗48h后 治疗前 治疗48h后 治疗前 治疗48h后观察组(n=20) 72.85±2.35 97.25±1.25 45.821 0.000 61.80±2.34 92.34±2.46 54.774 0.000 43.20±1.20 31.04±1.36 11.342 0.000对照组(n=20) 72.80±2.41 92.50±1.50 33.413 0.000 61.88±2.47 88.79±2.51 48.652 0.000 43.15±1.27 33.20±1.45 8.897 0.000 t 0.734 5.852 - - 0.589 4.376 - - 0.721 3.647 - -P 0.680 0.000 - - 0.521 0.000 - - 0.667 0.000 -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乳酸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乳酸水平比较(±s)

平均血压(mmHg) 心率(次/min) 乳酸(mmol/L)组别t P治疗前 治疗48h后 治疗前 治疗48h后 治疗前 治疗48h t P t P后观察组(n=20) 105.85±5.35 78.50±3.50 62.911 0.000 140.00±5.00 90.50±4.50 70.578 0.000 3.78±0.22 1.05±0.15 5.654 0.000对照组(n=20) 105.92±5.48 82.75±3.85 51.342 0.000 140.50±5.50 96.00±4.00 59.972 0.000 3.85±0.25 1.63±0.18 3.778 0.000 t 0.689 5.342 - - 0.851 7.789 - - 0.474 3.210 - -P 0.510 0.000 - - 0.357 0.000 - - 0.693 0.000 - -

3 讨 论

急性心力衰竭为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已经成为临床中十分突出的心血管病症之一[4]。起病后患者心排血量快速降低,导致肺静脉压持续升高,引起肺水肿并打破通气血流正常比例,使得患者发生低氧血症[5]。低氧血症发生后将会对肺功能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使其肺顺应性下降,气道阻力升高之下加重心负荷[6]。因此,彻底解除低氧血症、提高肺顺应性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中占有重要地位[7]。以往所用的高流量鼻导管或者是面罩给氧在解除低氧血症方面取得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患者气体交换障碍尚未彻底缓解。加之老年患者器官功能普遍处于衰退状态,气体交换障碍不可避免的损伤肺组织,严重削弱患者预后。

双相正压气道通气能够提高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胸腔压力,降低回心血量以减轻心脏负荷,解除呼吸肌疲劳状态,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状态。持续高水平的正压通气有助于提高患者体内气体交换效果,为机体重要脏器功能维持运转提供充足的血氧供给。本次研究中两组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48 h后血气指标、生命体征指标、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表明无论是常规救治还是加用双相正压气道通气均有助于解除机体缺氧缺血状态,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组间比较结果提示,双相正压气道通气在改善血气指标、生命体征以及乳酸水平方面取得的效果更为理想,更具推广使用价值。之所以得出该论断,原因在于双相正压气道通气时采用的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功能在保证潮气量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无创通气效果。此外,双相正压气道通气不会给患者机体带来损伤,后者舒适程度更高,更容易获得患者的配合。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本次研究仅纳入4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属于小样本研究,所得结果尚需今后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支持。

综上所述,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中双相正压气道通气的应用更有助于改善血气指标及生命体征,避免乳酸酸中毒风险,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双相血气体征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双相型障碍概述
黑珍珠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