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延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1-01-15 04:26查勤芳刘玉莹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出院依从性

位 娟,查勤芳,刘玉莹,秦 弦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江苏 苏州 215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1]。目前85%~90%的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就可获得满意的疗效[2],但是腰椎间盘退变是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患者症状缓解出院后,如果不注重防范,咳嗽、便秘、不适当用力和环境改变等因素均会再次诱发和加重疾病,因此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顾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受到连续性的指导,可以为患者及时提供解决问题和缓解症状的方法。目前延续性护理主要应用于COPD、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中,上门访视和电话回访是其主要的手段,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诸多学者都尝试将其运用于出院后患者延伸服务,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我院康复科依托微信平台对LDH出院患者继续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时间顺序选取2018年9月到12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LDH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到4月收入院的35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经CT或MRI明确检查,均为突出型,并有临床症状体征的患者年;②年龄20~60岁;③没有智力和语言沟通障碍,能理解及回答研究者的问题;④非手术治疗的患者;⑤均无并发症;⑥知情同意并配合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转院或接受手术治疗②有严重急慢性躯体疾病;③拒绝参加,不能通过微信联系的患者。研究期间患者选择外地就医或手术的3例,脱落率4.3%。最终观察组33例、对照组34例参与全程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电话访视及上门访视和出院常规宣教,随访时间3个月。具体措施为: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为其讲解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方法和常用药物用法和作用,出院时进行出院宣教,出院1周后上门访视,接下来3个月每月电话访视1次,每次访视内容包括:评估患者目前的功能锻炼掌握情况及日常行为方式是否健康,发现问题给予相关纠正与指导。

1.2.2 观察组

除了常规住院和出院指导外,我科自2019年起,将公众号、微信群等互联网技术运用于腰痛病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2.2.1 建立微信群

(1)申请公众号,成立微信群,成员由1名护士长,1名康复医师,3名责任组长,3名带教老师组成,8名成员中男1名,女7名,年龄:33~40岁,工作年限:6~20年,文化程度:本科6名,研究生2名,职称:6名主管护师,1名主治中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2)成员均能熟练使用互联网技术。(3)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并能胜任此项工作。培训:对7名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的使用、出院后的健康指导。人员分工:护士长担任本群的群主,全面负责本项研究的筹备和指导工作,1名康复医师负责解答疑难病例,1名娴于网络技术的研究生负责公众号的消息推送和网络维护,其他5名护理人员担任本群的管理员并负责收集和回答患者的问题。

1.2.2.2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

(1)患者出院时关注公众号,加入微信群,并修改在群中的昵称为真实姓名。(2)每周六公众号推送一次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中医保健技术的家庭使用指导、疾病治疗和预防知识、腰腿痛症状管理、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3)周一到周五,每晚7:00-9:00,轮值人员负责在群里收集和回答患者的问题,遇到难以当场回答的问题,收集后请教护理专家或康复医生,并尽快回复。(4)每月开展1次网络医护患交流会:针对患者当月提出的共性和较突出的问题,聘请资深康复医师以语音形式予以系统回答,每次持续时间30min-1h。每次交流会开展前1天在公众号推送1次专家信息和讲解内容,并在微信群中通知1次。

1.2.3 评价指标

(1)采用国际通用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定内容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三个维度,最高分为29分,最低分为0分,评分越高,则功能恢复情况越好[3]。(2)自设腰痛病患者康复依从性问卷,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功能锻炼依从性、日常生活习惯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共计14个问题,每个问题答案设置为:①从未做到过②很少做到③有时做到④经常做到⑤一直能做到,分别赋分1-5分,最高分为70分,最低分为14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越好。(3)疼痛:采用VAS评分,0分表示完全没有疼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痛,1-3分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睡眠;7-10分为重度疼痛,影响生活。

1.2.4 资料收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后,电话联系患者,由患者口述,护士代为填写资料;观察组3个月后通过乐调查公众号将问卷发给患者,在线完成,调查员由经过培训的群管理员担任。

1.2.5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是否重体力劳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2)两组患者3个月后各项得分,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腰椎JOA评分、康复依从性得分和疼痛VAS得分比较

3 讨 论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占椎管疾病的第一位其发病年龄多见于40-60岁且呈年轻化趋势,急性期的患者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较好地疗效。通过我们前期的调查,出院后患者常因脱离了医院的环境,而忽视自己的疾病,对在院期间给予的功能锻炼和生活习惯指导的依从性也大大降低,部分患者常因用力不当,甚至常见的咳嗽和打喷嚏而诱发腰腿疼痛,导致再次入院。因此出院后为了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依然需要继续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少学者也都认为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遵医嘱用药与自我护理,逐渐增强腰背肌力量,恢复腰椎的活动范围,有效缓解了臀部、下肢放射痛和腰痛。

3.2 “互联网+”出院后宣教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生活依从性,改善患者不适症状,节约护理人力资源

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而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持续的腰背肌锻炼可以保持腰椎稳定性,降低复发的风险的。在我们的前期调查中,患者在脱离医护人员的督促环境下,康复依从性不容乐观,尤其是功能锻炼,而我们通过“互联网+”提供出院健康指导后,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得分显著提高(P<0.001),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传统的出院后访视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形式比较单一,护患互动的频次不足,医护人员不能动态了解患者的情况,患者也不能及时得到帮助,而互联网技术使用后,通过微信群以图片、文字、音频的形式,护患可以实现实时沟通,直观地解决问题;公众号定期推送疾病和技能等知识,患者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不受地域限制选择性的学习,真正实现了从医院到家庭的延伸优质护理服务。

此外,互联网+技术还可以节约护理人力资源。传统的出院访视,需要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医护人员不仅舟车劳顿,身体疲乏,大量的宝贵时间也被浪费,而且一次上门并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医护人员可以免去地域问题带来的时间损耗,将更多宝贵时间投给更有需要的患者,并能给出院患者提供持续的延伸服务。

3.3 本研究的不足

因为医护人员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纳入的研究对象数量也比较有限,希望相关部门给与一定的人力与物力支持,将“互联网+”延续护理应用于更多的腰腿痛患者,以期进一步验证其实施效果。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出院依从性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第五回 痊愈出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