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唾液酸在胆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21-01-15 04:26铖,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糖蛋白唾液酸胆管癌

程 铖,季 君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 200438)

胆道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分子参与的复杂生物学过程,由于参与这一过程的分子大多为糖蛋白[1],因此,研究蛋白糖基化作用以及糖链上糖蛋白的变化对于解释胆道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曾有报道指出,表面肿瘤的形成可引发血清唾液酸浓度提升,且经过实验发现,不同恶性病中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均高出健康者,尤其是白血病、肺癌、子宫内膜癌、黑素瘤、乳腺癌、脑癌、卵巢癌或者结肠癌中,从而临床认为血清唾液酸检测的广泛运用在肿瘤疾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唾液酸(Sialic acid)是九碳糖神经氨酸一族复合物的总称,通常位于糖蛋白和糖脂的糖基化非还原末端。我们利用酶速率法检测血清唾液酸,分析血清唾液酸在胆道系统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水平变化,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唾液酸的诊断价值,为其能够进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对此展开实验,收集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探讨血清唾液酸在胆道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其中胆管癌患者71例,男43例,女28例,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56.8±9.3)岁;胆囊癌患者47例,男16例,女31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7.3±13.9)岁;67例良性胆道疾病患者,男24例,女43例,年龄44~62岁,平均年龄(52.9±14.8)岁。正常对照组513例选自上海长征医院,男368例,女145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7.6±13.4)岁。四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本研究通过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行;(2)患者与家属签订知情书;(3)住院患者均经过CT、病理等检查确诊;(4)实验对象的基础信息齐全,参与整个实验环节。

剔除标准:(1)存在心、肝、肾功能异常;(2)存在临床急性或慢性疾病症状;(3)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者交流障碍者。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静置30 min后,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统一检测血清SA水平。采用罗氏公司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依照浙江东欧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提供的相酶免疫法唾液酸测定试剂盒进行测定,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资料统计指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各组间的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通过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所有的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P值,P<0.05则被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1)检测47例胆囊癌、71例胆管癌以及67例良性胆道疾病与513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液酸水平。统计结果显示胆囊癌、胆管癌组的血清唾液酸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囊癌、胆管癌组的血清唾液酸也都高于良性胆道疾病组(P=0.001);而良性胆道疾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四组血清唾液酸水平

(2)运用ROC曲线分析发现,在区分正常对照组与胆管癌、胆囊癌中,血清CA199仍然是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临床诊断标志物,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和0.853。在鉴别胆囊癌与良性胆道疾病中,我们运用logistics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一个CA199和SA的联合诊断模型Formula E=0.003×CA199 + 0.068×SA-5.327,曲线下面积为0.827,显著高于SA(AUC=0.783)和CA199(AUC=0.744)的单个指标诊断效力。选用Formula E=-1.0655作为临界值,诊断的灵敏度为87.2%,特异度为73.1%。

3 讨 论

唾液酸作为9-碳糖神经氨酸衍生物的总称,主要存在机体细胞膜上,属于细胞膜糖蛋白与糖脂的主要成分,并在细胞膜表面受体形成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细胞表面多种生理能力存在一定关联。唾液酸酰基转移酶可催化N-乙酰神经氨酸转移至糖蛋白或者糖脂受体,并与细胞膜产生、保持正常能力息息相关,并在控制细胞产生、细胞沟通上发挥重要价值[2]。正常生理过程中,血清唾液酸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一旦发生肿瘤后,唾液酸化作用、唾液酸酰基转移酶活性提升,同时增加细胞表面唾液酸浓度,进而提升血清唾液酸水平。尤其是胆道肿瘤细胞癌变后,癌基因的高表达使得细胞膜上产生大量糖蛋白和糖脂,明显增加蛋白唾液酸化修饰程度,唾液酸随着胆道肿瘤细胞的脱落和分泌进入机体血液循环系统,造成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升高。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胆囊癌、胆管癌组的血清唾液酸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同时胆囊癌、胆管癌组的血清唾液酸也都高于良性胆道疾病组(P<0.001),因此我们认为血清唾液酸与胆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是密切相关[3]。血清CAl99是目前公认的有较高敏感度的肿瘤标志物,而在鉴别良性胆道疾病与胆囊癌中,血清唾液酸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血清CA199,运用CA199和SA的联合诊断能明显提高诊断效力。因此我们认为血清唾液酸的测定适用于大批健康人群的筛查及可以作为胆道系统疾肿瘤的鉴别诊断血清学标志物。

4 结 论

综上所述,血清唾液酸在临床胆道系统肿瘤的检测中作为一种更为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胆囊癌、胆管癌等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糖蛋白唾液酸胆管癌
唾液酸的生物活性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唾液酸的制备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玉竹糖蛋白研究进展
中药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中唾液酸体外模拟消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