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治疗的时效性临床观察

2021-01-15 04:26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胎龄抗生素新生儿

季 娟

(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3400)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一种疾病,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有调查数据指出,全世界每年约有33%的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医疗问题。临床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起效快,临床效果显著,但存在着抗生素乱用和滥用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合理选择抗生素对新生儿肺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需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1]。我院为探讨抗生素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应用时效性,选取15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回顾和分析,现将回顾过程及分析结果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所收治的15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均选取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中显效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患儿45例,女性患儿35例,胎龄最短的38周,胎龄最长的42周,平均胎龄为(37.24±1.27)周,剩余7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35例,胎龄最短的39周,胎龄最长的41周,平均胎龄为(38.94±1.08)周,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对临床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具有临床可比性[2]。

1.2 方法

1.2.1 回顾与分析

回顾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临床症状、临床诊断。

1.2.2 临床检查与诊断

新生儿肺炎患儿需要经过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对患儿的血象、荧光抗体和血清抗体,并进行病原学诊断。其他辅助检查主要是X线胸片,宫内病毒感染的患儿,其X线胸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因羊水感染的患儿,其X线胸片显示两侧肺纹理增粗,代表患儿为支气管肺炎[3]。

1.2.3 抗生素对症治疗方案

为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应采用综合措施,加强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保持其呼吸道通畅,提供保暖和供氧护理,最为主要的是积极控制感染,并针对不同病原予以不同的抗生素进行对症处理,限制液量,纠正酸中毒,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治并发症。

第一一般治疗:首先为患儿清除吸入物,将患儿的口咽和鼻部分泌物清理干净,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定期采取翻身拍背等方式帮助患儿排除痰液,配合给氧,对于低氧血症的患儿应及时供氧,使其血氧维持在6.65~10.7 kPa(50~80 mmHg),不可高于16.0 kPa(120 mmHg),以防发生氧中毒的恶性事件,对于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应在持续正压呼吸后机械通气,加强监护,注意保持患儿皮温达36.5℃,室内温度保持22~26℃,湿度保持55%~60%[4]。

第二抗生素治疗: 对于出生后就出现呼吸增快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应及时开始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病原菌进行选择。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儿可采用耐酶青霉素、氨苄西林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进行治疗。②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患儿可采用:氨苄西林配合阿米卡星,铜绿假单胞菌、重症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③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患儿可采用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治疗3天后,可调整为大剂量青霉素,治疗10~14天。④李斯特菌感染的患儿可采用氨苄西林进行治疗。⑤衣原体感染的患儿首选红霉素进行治疗,每天50 mg/kg,治疗疗程为10~14天。⑥病毒性感染的患儿可采用利巴韦林进行干扰治疗,其单纯疱疹病毒患儿可采用阿糖腺苷静脉滴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可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疗程为3~7天。⑦厌氧菌感染的患儿应首选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3~7天[5]。

第三对症处理,对于体温不升的患病患儿应注意保温;对于烦躁、惊厥者的患儿应及时镇静和止痉;并进行强心和平喘护理、避免患儿可能发生的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对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儿应给予吸氧、并注意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必要时增加强心药的使用,对于合并气胸的患儿,应及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6]。

第四支持疗法,首先保证营养及液量的补给,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其次增强患儿抗病的能力,必要时可输入新鲜血或血浆,每次10 ml/kg,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应用。

根据临床对参与研究的150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与确诊,本研究中150例患儿,84例患儿应用头孢类抗生素、57例患儿只应用青霉素、9例患儿应用其他抗生素药物,治疗周期为3天~13天。

1.3 观察指标

对150例患儿的热程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记录,其中主要的观察WBC、PLT和CRP的数值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临床分析,对影响新生儿肺炎患儿抗生素使用时效的因素进行明确。

1.4 疗效判定

疗效分成两种,即显效(治愈)和未治愈,其中显效的评价标准为:患儿食欲和体温正常,肺炎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发绀症状,X线检查和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未治愈的评价标准为:病情好转便出院、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1.5 统计学原理

将150例患儿的资料录入表格,并选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比较、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热程比较

观察组80例患儿中,热程最长的5天,热程最短的1天,平均热程为(2.3±1.1)天,对照组70例患儿中,热程最长的10天,热程最短的1天,平均热程为(4.5±1.7)天,观察组患儿的热程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热程比较(±s)

表1 两组热程比较(±s)

组别 人数(n) 男 女 热程(d)观察组 80 45 35 2.3±1.1对照组 70 35 35 4.5±1.7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WBC与PLT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CRP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80例,均有治疗有效患儿,剩余对照组70例患儿,均为未痊愈患儿,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3 讨 论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的临床特征,其中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和不典型的临床症状为特点,需早诊断和早治疗,临床实践发现,多数新生儿肺炎患儿是产后感染所引发的,称为晚发型肺炎,主要因为患儿家庭中与患儿密切接触的成员将感染传播给新生儿,少数为宫内或分娩中感染的。临床上分成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可单独发生,也可能并存发生,新生儿肺炎多指感染性肺炎,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200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临床上常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就是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以及其他广谱抗生素药物,从新生儿肺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来看,临床医生多数凭经验给药,随意使用和滥用现象较多,给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复发和预后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也是新生儿产生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所以,临床应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15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显示,显效率为53.33%,可见抗生素的用药类型和处方并不影响新生儿肺炎患儿的预后,主要影响因素为腹泻和耐药性等指标,在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时,在应用抗生素时,必须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敏性进行必要的分析,避免出现耐药性,同时加强实验室指标监测,对预测到预后较差的患儿,应改变用药方案,可选择三代头孢或更高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时效性。

猜你喜欢
胎龄抗生素新生儿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抗生素的故事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
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脑组织损伤后血清酶变化的胎龄差异性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