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靶向制剂脂质体的微课设计

2021-01-15 09:09沈雁周闻舞
药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脂质体制剂重点

沈雁,周闻舞

(1.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系,江苏 南京210009;2.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 南京211198)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基于网络视频信息技术的兴起,多媒体教学模式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微课作为新生的一种学习资源,以短小精悍的特点[1],越来越被教师与学生广泛接受,被应用于学校教学、师资培训、移动学习等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方式,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加快对知识的获取速度。靶向给药制剂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药物传递途径和技术,是促进药物临床应用的关键,已成为医药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课题,是药剂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脂质体作为靶向制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脂质体的结构、功能和制备的学习和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教学背景

众所周知,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每年全世界有1 41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相当于每4秒钟一人确诊癌症,其中约820万人死于癌症,每人一生中癌症发生率在三成以上,到2030年,世界癌症死亡人数预计增加两倍[2]。

治疗癌症常用的方法是化疗,紫杉醇注射液是常用药物之一,由于其中加入了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和乙醇用于药物的增溶,从而引起了多种毒副反应,包括脱发、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引起的呼吸困难。国内外研究表明,许多药物制成脂质体后可以大大降低药物的副反应或提高药物疗效,这一特点对于使用剂量受本身毒、副作用限制的抗肿瘤药物具有特别的意义。若将抗肿瘤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就有可能在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药物剂量而达到提高药物疗效的作用[3-5]。同时脂质体作为靶向制剂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故结合微课将脂质体课程相关重难点制作成微课,以便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通过对脂质体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对理解脂质体为何会具有这样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肿瘤治疗药物的研究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课程选择的教材是由周建平和唐星老师主编的《工业药剂学》,教学对象主要为药物制剂专业的本科生。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有3点:第一是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掌握脂质体的结构组成及制备方法,熟悉脂质体在药剂中的应用,了解脂质体给药系统的发展,这也是本次教学的重点;第二是能力目标,本次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应用新技术解决制剂中相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处方设计和实践操作的相关能力,这也是本次课程的难点;第三是情感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纳米制剂应用到解决临床问题中,将纳米技术和医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紧密结合,多学科、跨领域进行制剂研发。

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1 教学目标 ①掌握脂质体的基本概念;②掌握脂质体的结构和特点;③掌握脂质体的制备原理、方法和过程;④熟悉脂质体在药剂中的应用;⑤了解脂质体的分类;⑥了解脂质体给药系统的发展。

2.2 教学重点分析 重点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脂质体的功能”。脂质体的结构多种多样,赋予了脂质体多种生物学功能。脂质体的具体功能是本次课程的重点。

2.3 教学重点的处理对策 为了引起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重点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本次课程的重点——脂质体的功能(见图1),并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并能学以致用,本次课程开始时先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脂质体的概述和脂质体的历史。利用示意图和动画展示脂质体的结构特征和类型(见图2)与已介绍的脂质体的组成结构的知识点相结合,既容易理解,又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接着再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自1965年脂质体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脂质体制剂被开发出来。目前已有多种上市品种,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抗真菌感染、镇痛缓释方面。为什么脂质体有如此神奇且广泛的应用呢?脂质体到底有何功能呢?脂质体在疾病治疗中有什么优势呢?而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要先了解脂质体的结构特点,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掌握脂质体的具体功能,也让课程的知识前后串联产生逻辑关系。

2.4 教学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制备原理、方法和过程也各有不同,需要掌握各个制备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对象,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是本次课程的难点。

2.5 教学难点的处理对策 对于本专业的同学,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应着重强调其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将结合实验教材中脂质体制备的实例,对脂质体在制剂中的应用,制备原理及方法进行重点介绍。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本次教学难点,课程结合图片、动画以及图1脂质体的制备方法PPT讲解展示脂质体的3种制备技术(见图3),对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进行分类介绍,对制备技术中的要点、重点采用闪变、变大、旋转等动画变化的形式进行重点展示,吸引学生注意,既方便记忆,又能灵活理解[6]。

同时将教学的难点——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本节课的重点——脂质体的功能和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分类结合起来,从脂质体的功能特点以及药物的特点入手去寻找适合的制备方法,不但容易理解,更促进和巩固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只有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灵活运用此知识点;此外,运用比喻教学的手法,将每个过程的因素用生活中的例子类比,不但通俗易懂,更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3 教学过程和方法[7-8]

3.1 教学过程 首先从癌症的危害以及治疗手段和药物,提出相关问题来引入教学内容,通过问题的解答,引入脂质体的发展历史以及基本概念,进而深度剖析问题,并运用图片对脂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分类进行介绍,围绕脂质体的结构特点,总结出脂质体运载不同性质的药物的作用部位。其次,通过动画展示和重点讲解脂质体的生物学功能,引入对脂质体功能的讲解。然后又结合动画形式展示脂质体的3种制备技术,对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进行分类介绍,并且对制备技术的要点采用闪变、变大、旋转等动画变化的形式进行重点展示,吸引学生注意,既方便记忆,又能灵活理解。这就是本节课的所有内容,最后通过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展示课后参考资料和网上资源,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3.2 教学方法 ①幻灯片:最主要教学手段,展示脂质体的重要概念、结构、动画、图片等;②多媒体视频或动画:动态展示脂质体的结构特点,用动画形式展示脂质体的3种制备技术,并且对制备技术的要点采用闪变、变大、旋转等动画变化的形式进行重点展示,吸引学生注意,既方便记忆,又能灵活理解;③问题启发:在课堂中穿插多个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④课后拓展: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进行延伸学习;⑤翻转课堂:将下节课讲解的内容提取成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

4 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见表1。

表1 教学安排

5 教学亮点

结合图片、动画以及PPT讲解展示脂质体的3种制备技术,对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进行分类介绍,主要介绍3种常见的脂质体制备方法,分别是被动载药技术中的薄膜分散法和逆向蒸发法,以及主动载药技术中的pH梯度法。

5.1 薄膜分散法 将磷脂、胆固醇和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内后减压蒸发除去溶剂,形成脂质薄膜,使药物和胆固醇分子分别插入在脂质双层膜中。接着加入缓冲液进行水化形成脂质体混悬液,药物则包封于脂质体的双分子层内得到脂质体混悬液。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脂溶性药物脂质体的制备(见图4)。

5.2 逆相蒸发法 磷脂、胆固醇等膜材溶于有机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加入待包封的药物水溶液,超声形成稳定的W/O型乳状液。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形成黏稠的胶态溶液。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制得脂质体混悬液,此时药物包封于脂质体的内水相中。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水溶性药物脂质体的制备(见图5)。

5.3 pH梯度法 用薄膜分散法或逆向蒸发法制备空白脂质体;然后加入罗红霉素,加热到65 ℃,加入空白脂质体中。因为罗红霉素表面带正电荷,药物难以进入脂质体中。因此要加入氢氧化钠调节外水相pH为8.0,将罗红霉素去质子化,在膜内外形成pH梯度差,将外水相中游离的药物载入脂质体中(见图6)。

6 总结

学生通过对 “靶向制剂脂质体”微课的学习,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脂质体的认识水平和掌握情况,提高线上线下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动画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更深层次体会脂质体的奇、趣、美。

猜你喜欢
脂质体制剂重点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高三尖杉酯碱类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脂质体研究进展及制备方法
重点推荐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用于巨型脂质体制备及收集的微流控芯片研究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