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alone XLIF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

2021-01-15 01:21许俊杰吴增晖陈恩良杨善智梁达轩
关键词:椎间隙椎间节段

许俊杰,吴增晖,陈恩良,杨善智,梁达轩

对于成人胸腰段退行性变而言,当椎间盘随年龄增大退变到一定程度时,部分患者将出现椎间隙塌陷和胸腰段冠状面失平衡,从而演变为有症状的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1]。当患者出现持续性慢性腰痛和下肢疼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DS患者女性偏多,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且伴有骨质疏松症,而传统开放性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患者往往无法耐受。2006年Ozgur等[2]首次采用微创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治疗胸腰椎疾患,该术式经腹膜后腰大肌于微创通道内直视下完成,切口小、出血少、融合面积大,近年来手术适应证范围不断拓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6年8月采用无需螺钉内固定的单纯XLIF(Stand-alone XLIF)治疗DS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退变性脊柱侧凸,伴有顽固性腰痛/下肢疼痛症状,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②施行单纯XLIF,椎间盘切除后仅于椎间隙放置椎间融合器,未使用螺钉内固定;③随访1年以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术前骨密度检查提示明显骨质疏松症;②脊柱冠状面有明显躯干失平衡或矢状面有明显/轻度后凸畸形;③MRI提示明显黄韧带肥厚;④腹膜后相关手术史。在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15例患者中,男3例,女12例,年龄58.0±4.8(50~64)岁。单节段手术8例、双节段4例、三节段1例、四节段2例,共27个手术节段。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法

完善骨密度检查及腰椎X线、三维CT扫描和MRI扫描,评估患者骨质是否存在明显疏松,脊柱冠状面是否存在明显失平衡,排除椎间盘是否钙化,拟手术节段侧方是否存在明显骨赘、骨桥,椎管内神经压迫是否为骨化结构,椎间盘是否存在突出伴钙化,黄韧带是否存在明显增生肥厚等。

患者于全麻下取右侧卧位,将手术节段置于手术床腰桥位置,于腰部垫一软垫,同时折叠腰桥,使手术部位皮肤绷紧,将肋弓与髂棘尽可能分开,便于显露。在患者腋下放一软垫,避免臂丛神经牵拉损伤;将左下肢屈髋、屈膝摆放,尽可能降低髂腰肌的张力。使用C型臂X线机(或G型臂X线机)进行术前定位,确定手术部位及切口位置。

常规消毒铺巾后,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以弯钳钝性分离腹壁肌层,到达腹膜后间隙。用手指将腹膜向前推移,逐渐触及腰椎横突,沿横突向前方、向深面可触及腰大肌表面,确保将腹膜完全分离后,经腰大肌中间将克氏针插入至相应手术节段椎间隙内,透视确认手术部位及导针进入位置无误后,从小到大以扩张器进行扩张,放置工作通道并使用自由臂固定,显露椎间隙外侧纤维环。采用专用配套器械切除椎间盘,处理软骨终板,切断对侧椎间隙外侧纤维环,试模测量后置入大小合适的椎间融合器。确认手术部位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不需放置伤口引流管,逐层关闭伤口。患者可于次日佩戴腰围下地活动。

1.3 临床与影像学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手术前后腰部/下肢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ht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状态进行评价[3-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根据腰椎正侧位X线片、MRI、CT三维重建影像学资料,测量Cobb角和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即上位椎弓根下缘至下位椎弓根上缘的垂直高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结果

术中无医源性内脏、血管损伤并发症。4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腹胀,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腹股沟区域麻木、疼痛症状,对症处理后缓解。患者获随访1~9年,平均随访时间4.2年。随访期间未有内固定松动、感染并发症发生。术前单纯腰痛3例,腰痛伴下肢根性疼痛12例;末次随访时腰痛症状较术前缓解。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ODI、JOA评分、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44.8± 6.5)%和(26.3 ± 7.4)%、(16.1 ± 2.9)和(21.2 ±2.3)分、(6.0 ± 1.1)和(2.2 ± 0.8)分、(6.1 ± 1.2)和(1.5±0.9)分,手术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病例见图1。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

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Cobb角和椎间孔高度分别为(28.1±5.8)°和(11.7±3.6)°、(16.3±2.5)和(19.2±2.7)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个手术融合节段中有4个节段(15%)出现椎间隙塌陷,均为0度塌陷[6];术后1年24个节段(89%)获植骨融合,3个节段(11%)出现植骨延迟愈合,但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均获植骨融合。

3 讨论

图1 Stand-alone XLIF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L1~L5)手术前后腰椎X线片(女,50岁)1A 术前腰椎正位X线片,Cobb角为31°1B术前腰椎侧位X线片,椎间隙明显塌陷,椎间孔高度降低 1C 术后1年腰椎正位X线片,Cobb角为11°1D 术后1年腰椎侧位X线片,椎间孔、椎间隙高度恢复

DS患者年龄偏大,往往合并一些内科疾病,临床表现也较为复杂,患者不仅有冠状面、矢状面畸形,而且还可能合并多节段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和椎体之间的侧方滑移或前后滑移,治疗相对困难。近年来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XLIF在腰椎DS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手术相比,XLIF具有出血少、翻修率低、并发症少的优点[7-9]。而单纯XLIF(Stand-alone XLIF)采取不增加辅助螺钉/钉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运用宽大融合器进行椎间植骨,优势独特,受到国内外脊柱医师的青睐。

3.1 Stand-alone XLIF的优势

既往早期的腰椎前路椎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术式,是通过椎间融合器上的带齿结构,嵌入椎间上下骨性终板之间,以达到即刻稳定、避免融合器移位的目的。但在实践过程当中,由于椎间融合器支撑于椎间上下的终板之间,术后发生塌陷的比例较高。与ALIF术式不同的是,XLIF手术使用的是更为宽大的椎间融合器,可在椎体双侧侧方皮质环形成更为有效的支撑,尤其是对于骨量较少,甚至伴发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以降低术后终板塌陷的比率;此外,XLIF术中需要完整保留前纵韧带,宽大融合器可有效维持前纵韧带张力,限制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时手术节段的过伸和旋转运动,利于腰椎功能的快速康复[10-12]。

人们对Stand-alone XLIF术式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证实,该术式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确实可以减少或不使用额外内固定[13-14]。基于这种理念,笔者自2008年开始尝试使用Stand-alone XLIF治疗DS,疗效良好。

3.2 Stand-alone XLIF的治疗要点

3.2.1 侧凸矫正效果 XLIF手术既可明显改善腰椎矢状面后凸畸形,同时也可纠正椎体侧方倾斜,在不辅助后方内固定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纠正冠状面Cobb角[15-16]。笔者在诊疗过程中发现,XLIF的矫形效果与双侧侧方纤维环是否彻底松解有关,将双侧侧方纤维环彻底松解之后,椎体之间有一定的活动度,置入椎间融合器后椎体高度和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张力均有较好恢复,矫形效果满意。

3.2.2 间接减压效果 DS患者出现的下肢症状若为畸形所致(如椎体旋转畸形导致后方小关节旋转、下关节突内陷或凹侧椎间孔高度变窄),往往通过椎间宽大融合器支撑矫形纠正椎体旋转、恢复椎间孔高度,即可达到间接减压效果。甚至有部分合并椎间盘突出者,只要通过恢复椎体高度、增加后纵韧带张力,就可获得间接减压[17-18]。术中行椎间盘切除时可通过带角度的刮勺,逐步切除到椎体后缘,当钩状硬膜剥离子可探查到椎体后缘时,即代表椎间盘切除已足够充分[19]。

3.2.3 适应证选择 除手术技巧外,适应证的正确选择与Stand-alone XLIF的手术效果密切相关。对于未伴有骨质疏松、以融合为主要目的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Stand-alone XLIF手术;对于以下患者,术中必须辅以螺钉/钉板内固定:①伴发骨质疏松症;②术前规划明确需切断前纵韧带以提高矫正效果,或在术中出现前纵韧带损伤;③脊柱处于特殊脱位状态,单凭Stand-alone XLIF术式无法使其复位。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间节段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