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农村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支撑怎么做?

2021-01-15 10:35陈楠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张晨路况路网

文/本刊记者 陈楠枰

自动化检测设备

随着“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等谚语成为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重要作用的集中体现和经验总结,乡村公路是农村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脉。

对于农村公路而言,其科学决策体系及技术服务对象均以县为主,以县、乡、村道组成的三级网络中,村道更占比达57%。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公路里程已超400 万公里,路面类型多以水泥为主。路网规模大、分散广,且其路网多以低等级公路为主,四级和等外公路比例高达88.4%,公路路面窄、污染多、路面陡、弯道急,为公路主管部门的技术监测带来了巨大难度,构建农村公路的养护科学决策体系迫在眉睫。

2015 年11 月,交通运输部颁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提出要加快农村公路决策科学化和管理信息化进程,并对农村公路科学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2018 年,由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农村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支撑体系,获得了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颁布的《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证书》。

“这套技术主要包括了自动化检测装备、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及标准三个方面。”8 月27 日,“四好农村路 科技在行动”云上交流活动中,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晨分享了农村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支撑的“高招”。

农村公路可视化管理平台

硬件开路

“农村公路主要技术特点包括等级低、规模大、资金少,对此,农村公路的自动化检测装备应该向着更为便捷、智能、低成本的研发方向发展。”张晨表示。

分享中,她向记者展示了一套由中公高科自行研发的自动化检测装备。“在生产应用中,我们团队认识到,以小型车为载体、可同时一次性采集多项指标、性价比高的检测装备更为适宜。”

据张晨分析,以小型车为载体,农村公路的自动化检测装备得以同时适应多种复杂环境,特别是农村公路中非常典型的限高、限宽路段均不在话下。此外,农村公路检测指标相应简化,精准度要求没有普通干线高,“对于农村公路中路况评价和数据核查两个主要需求来看,这样一个装备自动化采集的指标主要包括路面平整度、路面破损状况、GPS 信息以及前方图像四个方面。”

有了这样一套自动化检测装备,多种主要指标信息得以同时、一次性地伴随车流速度自动被采集。“根据路况指标,结合前方采集的景观图像,我们还可以对农村公路路面的服务水平、路况水平及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同时结合车辆自动采集的GPS 信息对农村公路的主要公路资产数据进行核查和评价,这些数据包括农村公路网的通达程度、不同路面类型的实际情况等。”张晨说。

软件搭台

“在软件方面,围绕业务需求,并从我国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中建、管、养、运的业务需求出发,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张晨提出,在系统架构层面,应主要结合现有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利用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大规模的农村公路路网的信息采集、处理和联网,从而实现从省级、地市级到县级的不同层级用户需要。

据张晨介绍,农村公路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大方面,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数据、完整的系统和完善的平台进行可视化支撑。

“数据层面,我们要求数据是统一源头,要求建立农村公路的资源管理系统。”在她看来,这个资源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构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模型,从而加强农村公路数据采集、审核,集成农村公路的各种数据资源,包括路面、路基、桥涵、隧道、沿线设施等一系列基础设施。

系统层面,结合农村公路的特点,则需要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四方面的不同业务模块进行协同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系统方面,我们要实现其整个一体化的建设业务流程,这些功能具体包括计划核查形成项目库、上报并批复预算、根据批复下达责任目标、项目设计、招投标、工程进度及过程监控。在整个监管过程中,我们要转变传统的定期上报管理模式,对每个项目进行动态监管,从而实现及时准确掌握项目进度与投资完成情况。”

“在农村公路管理系统方面,我们主要实现了路长制管理,通过将大规模农村公路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以日常巡查、路产保护和路域环境治理等为管理重点,借助移动互联技术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农村公路管理系统对路网进行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实现全省农村公路信息化联网。”

技术标准

同时,张晨建议建立完整的农村公路养护系统,通过一体化、自动化的小型载体为依托的自动化检测装备,实现各项数据批量检测入库、自动处理、数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农村公路路况评定,依据路况评定实际情况,推行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和养护专项工程管理,“这些技术手段都是通过网络端和移动端结合而实现的。”她直言。

在农村公路运营系统管理方面,则主要实现对公众的线上信息服务。“对于农村物流站场管理,我们要利用系统具体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对全省农村物流站点的分布、覆盖范围等信息实现综合管理;对于农村客运站点,也需要通过这个系统提供客运班线开通和分布信息、客运班车安全状况、客运站点分布信息等。”

在张晨和她的团队看来,这一整套系统是依托农村公路可视化管理平台而实现,该平台一方面可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决策的可视化,包括农村公路基础数据数字化应用、建设工程可视化分析、养护投资决策分析以及管理评价分析应用。第二方面亦可基于连续采集前方的景观图像与电子地图信息,提供路网技术状况,对农村公路的路况进行可视化集成应用。

“依托信息系统、自动化检测设备,我们可以对整个农村公路路网制定适宜的养路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养护基金优化分配。通过该系统应用,也可令用户快速掌握全局路网,进而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决策。”张晨总结称。

标准支撑

不过,关于农村公路的技术状况类标准并不多。据张晨介绍,“目前,我们行业只发布了2 部行业标准、1 部团体标准、3 部地方标准和3 项技术指南。”

其中,张晨所在的养护国家中心参与主编了行标《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团标《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规程》及地标《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规范》等,累计了较丰富的标准编制经验。

“在此基础上,我们于今年申请了《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的立项。符合农村公路的功能服务定位,与农村公路建设条件、养管水平相适应,简洁易操作是我们申请编制该标准的最基本原则。总而言之,这应当是一项能区别于国省干线的技术标准。”张晨十分期待。

猜你喜欢
张晨路况路网
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想吃一口城里的鸡
从路况报道看广播“类型化”新闻的要素构成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跳台
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