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牛

2021-01-15 08:15唐郦薇
奇妙博物馆 2021年12期
关键词:首都博物馆牛头牛车

唐郦薇

商代 凤纹牺觥上海博物馆藏

如果请你列举一些带有“牛”的汉字,你会想起哪些呢?“牢”“牧”“牺”“牲”“牵”“物”……哎呀,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你知道吗,这些带有“牛”字的汉字,它们的形成追根究底都与牛这种动物有关。

早在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原始人就会用石头制成的工具去猎捕野牛。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等洞穴遗址里发现了大量野牛骨骼的化石,这证明了野牛肉在当时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之一。后来,人们试着把这些脾气暴躁的野牛圈养起来,让它们繁殖出更多小牛,并训练它们去耕地或者拉车。

甲骨文里的“牛”字表现的是一个牛头的正面形象,上面两条向上弯的曲线代表牛角,下面的斜线代表牛耳。甲骨文的“牢”字,表现的就是一头牛被养在牛圈里的模样,所以“牢”最早的意思是饲养牲口的围栏,后来引申为关押犯人的牢狱。还有“牧”字在甲骨文里像是一个人手里拿着棍子正在驱赶一头牛,表示放牛,这个字后来泛指放牛、羊、马等牲口。

到了商周时期,人们经常举行大型的祭祀典礼。在这些典礼活动中,牛就是高级的祭品。“牺牲”这个词最初指的就是用来祭祀神灵的牛,“牺”是毛色纯正漂亮的牛,而“牲”指供祭祀用的一整头牛。而如今,“牺牲”已引申为某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权益。

牛作为重要的祭品,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青铜器上,比如这件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伯矩鬲(lì)上就遍布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牛头纹饰。它的盖顶中央有两个立体的小牛头;盖面上用浮雕的手法刻画出两头牛,它们张开嘴露出锋利的獠牙,牛角高高翘起,真是威风极了;铜鬲的三条腿上也各有一个牛头,它们怒目圆瞪,仿佛正与敌人对峙。工匠既塑造出了牛角的硬挺,又表现出了牛耳的柔软,伯矩鬲反映了当时极其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

西周 伯矩鬲 首都博物馆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争频繁,马都被征用上了战场,再加上居住在南方的东晋贵族习惯身穿宽袍大袖,不适合行走,所以牛车就成为他们最青睐的交通工具。你看,这是收藏在六朝博物馆里的一组文物,牛车里还放着凭几,方便乘车人倚靠休息,想必坐在车里是既平稳又舒适的。再看走在牛车前面负责牵牛的仆人,我们自然就明白了“牵”字的出现为什么也和牛有关。

牛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它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比如鲁迅《自嘲》一诗就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么,“孺子牛”到底是什么牛呢?

“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中的一则典故:齐景公有个孩子叫荼(tú),齐景公特别疼爱他,甘愿自己嘴里叼着绳子,让荼像牵牛一样牵着自己走,不料荼不小心跌了一跤,把齐景公的牙齿给拉掉了。“孺子”的意思是孩童,“孺子牛”最初用来形容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鲁迅那句诗的意思是对敌人绝不屈服,但甘愿像牛一样俯下身子为人民大众服务。所以,“孺子牛”后来多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无私奉献的人,象征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东晋 陶牛车及俑群 六朝博物馆藏

除了无私奉献,人们还赋予了牛很多美好的品德,比如吃苦耐劳、忠诚可靠、孝敬父母、关爱亲人等。云南省博物馆收藏了一件牛虎铜案青铜器,塑造了一只猛虎正在扑咬一头壮牛,但令人困惑的是,这头壮牛丝毫未显露出惊慌的神色,而是默默隐忍。原来,它的身下正护着一头小牛犊。简简单单的造型传达了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诠释了为什么人们常用“舐犊情深”一词来形容感人至深的亲情。

牛勤恳、忠诚、无私,几千年来一直陪伴着人类,不仅帮助我们干很多活兒,还给我们带来很多好运呢!

战国 牛虎铜案 云南省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首都博物馆牛头牛车
首都博物馆推出建党百年特展
先割牛头后砸瓮
赶牛车
挂牛头卖马肉
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博物馆展览合作的展陈设计启示——以“都市·生活
先割牛头后砸瓮
运大米
文明小镇上的牛车
牛车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