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材建设

2021-01-16 20:51吕晓芳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效能教材大学生

周 晶 吕晓芳

(牡丹江师范学院 a.经济与管理学院;b.创业处,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中曾经提道,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回信中指出,希望青年学生能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可见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在逐年上升。

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最强使命感,高校也肩负着的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创新创业教材的建设与开发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课堂质量。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和配置的科学性,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创新创业教材是众多资源中的核心教育资源之一,对这一核心资源的挖掘和设置,不仅反映出各个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决定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因此,设计针对大学生现状,以提升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创新创业教材,无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还是提高就业率都极其重要。来自教育部的权威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23 000多门,开设爱课程网、学堂在线等网络在线课程65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高校原来并没有创业教育这门课,现在创业教育是作为每一个高校、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这是教育部门大力度推动的结果,也是创业率提升的重要条件。”[1]因此,创业教育如何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强化并推动学生的创业实践,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知网搜索数据表明,目前,创业教育多是关注创业理论、创业政策、创业课程等方面,而对于提升创业效能感的创业教材研究和开发还是空白。

二、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中动机理论的一种,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效能感低的个体,常常体验挫败感,遇到困难就退缩,对自己不自信。高效能感的个体在遇到困难或解决问题时,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达到目的。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人在完成某些具体任务时的自信程度[2]。历来创业研究者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个体从事创业活动、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的重要人格特质。创业自我效能感(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简称ESE)就是在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提出的。ESE就是通过对创业者的情感、认知、决策、行动、动机等产生影响,最终使创业构想发展成真正的创业行为[2]。

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中,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者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被削减、变动或强化。自我效能与行为关系在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呈现出来,创业者在该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反映(情感、认知、决策、行动、动机等)对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有密切相关,因此,创业自我效能感往往是评估创业者个体素质特征的重要指标。

我国关于大学生的创业研究中,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还有限,主要集中在对创业学生或即将创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原因分析、该群体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水平、该变量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韩力争和傅宏调查南京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者自我效能感水平,发现大学生的创业者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3]。高蒨、林兴发2016年调查了湖北高校的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分别从创新能力、机会识别、风险管理、人际网络、资源获取、创业素质、创业信心等7个方面测量了湖北高校的1 000多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结果揭示高自我效能感和低自我效能感都较少,中等自我效能的学生占比为70.6%。结果还揭示了创业必修课作为最主要的创业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显著[4]。创业教育必修课的重要载体——教材,如何在创业教育工作中发挥出更高效的作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创新创业教材定位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提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显而易见,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有效发展,重塑学生价值观是当务之急。以鼓励年轻人追逐梦想、追求立志的价值观要贯穿教材的始终。创新创业教材的开发与设计的功能定位有三点:

1.重塑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

价值观取向是一个人行动的根本动力,也是自我效能感的发动机,发动机强大,兴趣就深厚,行动的持续性强,抗压能力也就更强。诸时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热爱、执着、钻研,这些创业人格特质,不仅仅是创业者需要的,也是就业学生需要的,干好一份工作、创下一份事业的价值导向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突出过程导向、成长导向,这样的价值取向对学生持续创新创业有重要作用。

2.注重理性分析思维的培养

创业自我效能感中的机会识别、风险预测及管理、资源获取与利用,运用的是个体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达独立的见解和观点,在教材中可以通过案例讨论、实训项目活动体验、自我行为训练、时间管理、资源分配等多元学习方式,集中培养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不能决定学生创不创业,但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分析为什么创、创什么、怎么创的问题。对自身的掌控性强了,自我的效能感自然就提高了。

3.增强创业信息的输入

创业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与其他教材的本质区别:创业教材目标直指社会大市场、多行业,必修课作为通识性教材,要满足普通学生的创业潜在需求,最大限度地扩充各行各业最新信息,如互联网盈利模式、科技创新信息、最新科技应用场景、互联网+新兴行业、新媒体运营等信息,或是提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信息,如本地孵化器、创业扶持、各类创业大赛等信息供学生选择和了解。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大学生,视野较窄,对社会、行业了解较少,为什么985、211高校的创业项目多能在“互联网+”大赛中获大奖,这与其平台开阔、视野前沿、资源丰富、技术先进分不开的。所以,最大程度为学生提供创业相关信息是必要且重要的。个体对自己和外部世界越多了解,自我掌控感越强,即使失败了,也有勇气重头再来。盲目创业、借钱创业导致血本无归的失败案例,很多时候是由于盲目扩张、战略决策失误造成的。

四、基于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创新创业教材的开发原则

创新创业教材设计开发时要以输送创新创业信心为基本出发点,创新创业信心是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体验,也是自我认同的重要情感。创业信心的输送在创新创业教材的设计中体现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梦想导向原则

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过程又是极其艰辛的,现在市场的教材从呈现形式上是严肃、庄重、正式的,让学生从拿到书的那一刻对创业产生敬而远之的感觉。现在在校的大学生,从一上小学,甚至幼儿园起,就接触的是应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启蒙与培养是缺失的,学生内心对创新精神的感知是陌生的,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压制了学生对大胆创造和尝试的欲望,甚至在性格上推崇“听话”,抑制“异想天开”的想法,所有的行为都要在分数下考量,这些导致上大学时很大一部分学生根植内心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工资高、离家近的好工作。梦想、兴趣已经不是其生活的动力。

梦想具有个人特质,由于经历不同、背景不同,每个人的梦想也不相同。教材中可以通过案例探析、名人名言、拓展阅读等内容传递实现梦想、立大志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通过有选择性的选取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案例、阅读内容等,展示梦想的力量、奋斗的魅力,反复讲授唤醒学生心中梦想的种子。持续创业行动,源自对自我梦想的深度认同,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实现自我的更大价值。

2.创新创业原则

创新创业教材建设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要紧跟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互联网、读图时代下的大学生阅读习惯与过去的学生有太多不同。如果创新创业教材的“外观”还是一副老样子,很难想象这本创新创业教材能被这些学生接受。从学生认知特点角度,开创新型教材样式、体系,以活泼轻松的“新书风”兼顾严谨厚重“老书风”,创意出有别于其他教材的“创书风”,是创新创业教师进行教材设计时要花心思考虑的。越是庞大复杂的工程,引导时从活泼轻松的形式入手,穿越应试教育的禁锢,让更多有梦想的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可以看到创新创业真的与其他学科不同,在外观设计、内容设计、功能设计等方面呈现创新之处,创新气息扑面而来,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直接输入创业信心,这是开启学生学习创业知识进入创业领域的一扇窗户,因此,编者要尽己所能开发自身潜力去组织材料、设计内容结构、归纳特色体现等,也可以借用其他辅助手段,如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视频、动画等素材)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感知中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

3.企业参与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有实践教育、经验教育的特点,教材组织过程中邀请企业家、经济学者、创客等人员参与,学院派的创业研究和创业理论丰富,但创业经验匮乏,创业体验、实战经历与社会上的企业家的距离还有不少差距,因此,吸纳企业家参与到教材建设中,创新创业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材,校企联手,实现教材服务学生发展的本质转变。同时,邀请企业家录制与教材相匹配的微课,转成数字化资源,教材直接扫码,学生可以直接听到企业家的创业实战课。通过教材,把企业家拉进创新创业的课堂,是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效教学手段。企业家、创客直接参与教材建设,也是构建创新创业师资的途径,校企合作的创业师资团队组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校内支持系统,给学生创业启航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系统性原则

以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导向的教材,其内容的组织是建立在文学、管理学、投资学、策划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律学等为主干的综合学科知识基础上,仅有这些还是不够,还需要有实践指导、体验活动、案例讨论、自我管理训练等相关实训项目的设计,在做中学,在做中悟,在做中成长,在做中反思的创业指导理念,取代“教、讲、练”的传统教材指导理念。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做与学层级递进,逻辑清晰,关注创业梦想启蒙、注重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培养做中养成韧性性格、抗压性格,全方位输入创业信息,选取最前沿的科技讯息、技术信息、商业模式信息、行业发展信息等,给学生充分自由去选择是否去创业实践、去哪个行业实践、如何去实践等。为保证教材质量,建立编写系统性流程,从教材定位、特色宗旨、大纲确定、体例样本、结构设计、人员组织、主编监督、意见反馈、改进定稿等编写环节上严格把关,优中选优,为学生送上一本实用、耐用的高品质创新创业教材。

五、基于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创新创业教材系统平台构建

平台构建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特色鲜明的交互式的配套教材支持系统,其特色体现在交互,是学生与创业导师、创业群体、创业资源的交互,在数字终端,借用技术平台、数据库、模拟主机等先进的高科技设备,给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进行学习与交流。动感的、交互式的配套教材支持系统包括企业家微课、创业导师微课、创业项目筛选、导师一对一辅导、融资绿色通道、政策咨询、法律咨询、模拟创业等。由学校统一付费,聘请专业人士解答学生创业相关问题,可最大程度上给学生构建后方支持系统,创业者创业的信心就会更强。

六、结语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信心增强,到有胆量尝试实践,到理性创业、评估选择创业项目,再到具体组建团队、投入资金去创业,这中间的很多问题,教材不能面面俱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材,可以更多展示创同行业在新理念和新模式下获得新生的案例、新行业新职业如何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实现价值递增的案例,同时,配合实训项目活动,让学生的实践操作中提升技能,增长创业体验经验。创业教育的多样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使其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5]。因此,案例与实训并重的教材内容应该成为以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创新创业教材的发展趋势。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材的评估体系。教材建设要以学生为本,以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创新创业教材更是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各种调查手段,了解学生创业实践的行为与结果,掌握教材的实用性、科学性,之后进行调整和修改,争取做到精益求精。

猜你喜欢
效能教材大学生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