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烟花逢三月,美梦恰自来

2021-01-17 04:00桃子茶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琼花盐商茶馆

桃子茶

关于扬州这座城市,知名度最高的宣传语来自一场春日的送别。

在那个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李白立于江边,遥遥目送他的老朋友——“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去扬州远游。想到很久不能與好友相见,他满心不舍,一直望到船影没入了远处的江雾之中,才挥笔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却不料想,这句送别诗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为扬州城平添了无尽的风韵。

直到今天,人们在畅想阳春三月的旅行地时,脑海中浮现的名字,还是扬州,还是广陵。

一株花与一棵树

三月,万物复苏,春光照得人心痒痒的,忍不住要约上三五好友外出踏青,寻访春天的痕迹。像是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待,扬州的确在这个季节呈现出了最美的姿态。就拿赏花这块响当当的招牌来说,扬州的春天,除了争奇斗艳的樱花、桃花、油菜花,还盛开着其他地方不多见的琼花。

琼花可是一位有故事的同学。据记载,扬州城东曾有一株琼花,每逢阳春三月,花开如玉盘,满树洁白,神韵举世无双,欧阳修在扬州做太守时,还专门在花旁修建了一座“无双亭”。坊间盛传,隋炀帝曾不远千里三下扬州观琼花,结果只要他一来,琼花就凋谢,他只得扫兴而归。后来,宋仁宗、宋孝宗都试图把琼花移植到皇宫里,也没能成功。百年后,随着宋朝的消亡,这株琼花也神秘凋零而死。

传说的真假已经无从考证,但扬州人对琼花的钟情却代代相传。如今,一种原名“聚八仙”的植物因为和古人记载中的描述相似,便继承了琼花的名字,作为市花盛开在扬州的大街小巷。

扬州的土壤不止滋养了这一株奇花,驼岭巷的那棵千年古槐树也同样萦绕着传奇色彩。相传唐代时,一个名叫淳于棼(fēn)的人在这棵槐树下喝酒,醉而入梦,被大槐安国的国君招为驸马,又出任南柯郡太守,享尽荣华富贵,后来国家战败,妻子病死,他也失去国君宠信,被送回原籍。等他悠悠醒转才发现,所谓大槐安国不过是树下的一个大蚁穴,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也只是“南柯一梦”。

行走在春日的烟雨里,细看这个眉眼如画的城市。风穿过柳丝,吹得瘦西湖上水波荡漾,月光绕过工笔画似的园林和楼阁,落在五亭桥下,每一个桥洞里都含着一个月亮。琼花在一旁静静开着,好像什么故事都可能在此发生。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上扬州

扬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

隋炀帝杨广修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大运河,打通了南北的河运通道。到了唐代,通过这条运河,便可将南方的粮食、食盐、茶叶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处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扬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迅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一时风光无两。

当时流传着“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说法,能到扬州去,简直比升官发财当神仙还要令人神往。

这种热闹,文人墨客们自然不会错过。除了李白那场尽人皆知的送别,杜牧也在此做了一场长达十年的风流梦;还有徐凝,他把天下明月分成三份,说其中有两份都属于扬州;张祜就更夸张了,说“人生只合扬州死”—— 瞧,能在扬州待着,这辈子也就没啥遗憾了。

到了康乾年间,扬州又换了一番盛景。江苏自古产盐,扬州恰好是淮盐集散、转运之地,所以盐商们云集于此,成了扬州真正意义上的“带盐人”。盐业属于垄断产业,利润极高,因此扬州盐商个个都是富豪,总资产加起来跟清朝国库也不相上下。他们生活奢侈,把金钱珠贝“视为泥沙”,还热衷于修亭筑园、植花栽柳,无论是5A级景区瘦西湖,还是大大小小的园林,都是他们花重金堆出来的。比如每本关于扬州旅行攻略的书籍都会重点推荐的个园,就是盐商黄至筠的私家园林。

扬州人对吃喝的讲究,也是被盐商带起来的。当时每个盐商家里都藏着头等好厨子,每位厨子都有一样著名的拿手好菜或点心。到了设宴请客的时候,主人就去其他人家里借厨子,每个厨子各做一道,凑成一桌盛大的筵席。

时间凝固的城市

过往的繁华风月早已散尽,如今的扬州人过着普通平实的小日子,但骨子里依然保留着那份闲适和讲究。

来扬州,绝对不能错过这里的早茶。没错,早茶不只属于广州,扬州人也有自己的早茶文化,他们习惯管吃早茶叫“小雅下子”。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钟情的茶社,但必点的吃食却是差不多的。倒上一杯绿杨春或者魁龙珠,烫干丝及时地上了桌,用筷子夹起一团,混合着麻油的香和酱油的鲜,入口绵软细腻又根根分明。蟹黄汤包要趁热吃,很多茶社还会体贴地配一根吸管,让新手也能顺利品尝蟹黄汤汁的鲜美,不至于手忙脚乱,漏得满桌都是。最有辨识度的点心吃完,接下来上桌的就像一个个盲盒。咬一口左边的,噢,是豆腐皮包子;再尝一口右边的,原来是荠菜包。还有三丁包、五丁包、虾仁蒸饺、翡翠烧卖、千层油糕……装在小碟或蒸笼里的点心,慢慢摆满整个餐桌,让人食指大动。

扬州有句老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说的是早上吃完灌汤包,晚上还得泡一个热乎的澡才算完整。扬州连搓澡都是“非遗级别”的,历史也相当悠久,曾任扬州太守的苏轼还戏谑地写诗记录过自己进澡堂的经历——“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人人都说扬州慢,但这种慢并不是无所事事的懒散,而更像是一种慢悠悠的通透与安宁。它见证过最鼎盛的繁华气象,受过数不清的歌颂与赞美,但在帷幕落下、梦醒之时,也并不过多纠缠,只是带着自己的节奏与讲究,从容转身,走进平凡的生活里。

扬州旅行攻略

Part1 · 打卡景点

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本来因为疏于管理,湖心已经淤塞,经由当时的盐商们出资疏浚,还在岸边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逐渐形成了一片景观群。后来,一位杭州诗人慕名而来,饱览美景之后,以家乡的西湖作比,又根据蜿蜒曲折的形状,称其为“瘦西湖”。

东关街

东关街是扬州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这里有很多老字号的店铺,比如开业于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等等。除了当地特色美食店、手工店,东关街还集中了许多古迹,比如逸圃、汪氏小苑、广陵书院等等,游览完个园不妨顺道来这里逛逛。

个园

个园建于清代,是当时八大盐商之一黄至筠的私人园林。这座园林以竹石取胜,名字里的“个”也是取自“竹”字的半边。个园最大的特色是“四季假山”,院子里的四个假山区以春、夏、秋、冬为名,并用不同的叠石搭建,游园一周就好像经历四季变换,在国内园林中独树一帜。

卢氏盐商住宅

卢氏盐商住宅是扬州晚清盐商的豪华住宅,并且因为占地最广、门庭最广、屋宇最多、厅堂最敞、建房时间最长,被誉为“盐商第一楼”,当年光是兴建就花了7万多两白银。古宅餐厅和卢氏菜谱也是一大特色,早茶生意尤为火爆,深受本地人的青睐。

Part2 · 特色美食

扬州是八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发源地,淮扬菜味道清鲜平和、咸甜适中,对于南方人和北方人来说都很好接受。食材虽然简约,做工却相当精细,而且讲究跟着时令走,遵从食物的本味。

淮扬名菜

扬州老鹅、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文思豆腐、清蒸鳜鱼、清炒虾仁、大煮干丝、三套鸭、扬州炒饭等等。

淮扬小吃

虾籽饺面、笋肉锅贴、蟹壳黄、生肉藕夹、黄桥烧饼、鸡丝卷、四喜汤团、高邮鸭蛋、酱菜、野鸭菜包、水晶肴肉等等。

Y a n g Z h o u

提起朱自清先生,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原籍浙江绍兴的他,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来到扬州生活,并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期,大学毕业后还曾在扬州江苏省立八中(扬州中学前身)当过老师。正因为这样,他与扬州这座城市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连自我介绍时也总是说:“我是扬州人,祖籍绍兴,家住扬州。”

【扬州·茶馆】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吃的花样最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手臂上挽着一个黯淡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又热又香。还有卖五香牛肉的,让他抓一些,摊在干荷叶上;叫茶房拿点好麻酱油来,拌上慢慢地吃,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扬州普通都喝白酒——喝着。

——朱自清《说扬州》

【扬州·点心】

扬州的小笼点心,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菜选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干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点儿糖和油,燥湿恰到好处;细细地咬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饭局,还尽可以从容地去。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饱了儿捧着肚子走出。

——朱自清《说扬州》

【扬州·生活】

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如香影廊,绿楊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下河”总是下午。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

猜你喜欢
琼花盐商茶馆
《茶馆》
窗外飞絮
琼花的修剪技巧及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扬州琼花涂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
大清盐商很任性
郑板桥办案
巴拉巴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