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2021-01-17 23:17陈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实效性小学

陈娟

摘要:自我国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学校和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尤其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上。小学时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一个发展的特殊阶段,所以对他们进行德育非常重要,但是实际情况下,我国的德育工作开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基于这个情况,我们在此提出了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验性的几点对策,以此期望能对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优化,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一、现目前我国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一)缺乏对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视

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工作仍旧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区分学生优劣的参考,过多的重视应试教育成绩,必然会忽略德育工作,学生的心理是否正常,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没有受到关注。即使个别学校开展了德育工作,也是形式主义,教师只会灌输式的照本宣科的讲授德育知识,或是让学生自行阅读,缺乏和学生的交流沟通,这种德育方式只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看似开展了德育工作,实际却没有任何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家长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忽略了自身的言行对孩子德育养成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潜移默化的从父母的身上习得一些东西。或许是行为习惯,或许是思想认识。很多家长认为,作为父母,只要关心并且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健康,努力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样的家长就是合格的,所以他们在衣食住行上以及在学校的选择上会尽可能的花费更多的注意力。而当孩子进入到学校之后,他们就认为,他们不需要操心孩子在学校的事情,这些都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他们并没有做好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了解的很少。

(三)学校的德育理念陈旧

受到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德育室都会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即老师在念,学生听,这样的上课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自然而然,对德育毫无兴趣,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在老师和学生的想法中,德育并不属于必修课,所以在听课时他们更加不重视。本身德育课和其他课程存在一定差异性。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道德上的情感共鸣,但是在大多数课堂上采用的灌输式的单一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不够重视,而且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很难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提高小学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就像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为他们指明道路的人,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应当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进行引导,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时刻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教师应当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师德。自身要做好礼仪思想道德,做学生良好的楷模,做到言传身教。而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也会下意识的学习,参考老师的标准,来严格的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学校在对德育教师进行选拔时,应当更为注重教师的师德,在岗之后,也会加强对教师的定期培训,做好教师的思想觉悟更新。

(二)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学校不仅要引领教师摒弃传统的德育方式。也要努力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多元的课堂环境氛围,让学生远离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是知识习得的最好方式,所以学校应当全方位的去思考开展德育工作的实际意义,避免形式教学。在进行德育开展过程中,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关羽更多的课外活动,如植树,爬山,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所感悟,他们会在这些日常生活小事中,认识和理解到德育的真正意义。教师可以在这些课外实践拓展中,向学生讲授德育知识,寓教于乐。学生的心智得以磨炼的同时,道德情操和水平也得以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分享的方式,向学生分享一些先进事迹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学到一定的知识,自然而然的会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

(三) 优化教育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但是学生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是没有改变的,教师在爱学生的同时,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对于做错的地方应当及时指正,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本身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待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就尤为关键。

(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只是局限于学校,家庭社会,同样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社会的未来。首先,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德育教育方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的,所以学校应当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但是家庭教育应当同样重视,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当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优化教育方式,而在课后,家长应当充分配合学校。双方保持交流互动,首先,父母应当为孩子做好表率,应当尽量多关心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关注,及时纠正。而社会在德育过程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风气好,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就好,本身小学生对待事物有着更多的好奇,新鲜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兴趣,所以社会的主流媒体在宣传一些事物的时候,应当从客观角度分析,宣扬真善美,对于假恶丑要摒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此之外,社会应当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免费实践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理解德育的目的,让学生在先进事迹中得以熏陶,从而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不断地走向符合道德标准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小辉.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1-12.

[2]苏艳玲.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24-25.

[3]王仕魁,谢彦波,王河滨.提高小学德育实践性浅探[J].科技资讯,2013(27):30-31.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实效性小学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