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英语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探索

2021-01-17 23:16洪颖饶斌谭冬玲缪道蓉陈静江艳梅宋竹鹃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8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政治

洪颖 饶斌 谭冬玲 缪道蓉 陈静 江艳梅 宋竹鹃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厘清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实施路径,即梳理各门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虽然育德育人的思想在教育思想中自古就一直有所体现,但课程思政理念是近几年才正式提出的。自提出以来,全国各地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纷纷加入,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以提出在某个具体课程或学科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为主。

教育工作者们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仍待探究。

一、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育人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融合性的、系统性的课程观,并不拘泥于各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融汇于各科的教学当中,使得各门课程都能参与到学校育人的过程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要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在于坚持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育人,不仅需要知识育人,更需要精神育人。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除了需要掌握各门科学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因此各门课程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育人关键任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精神引领。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专业教育课的教育教学内容设计要结合学科、专业和课程的特色,从专业的沿革、现状与前沿的讲解中,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誉感,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抓住国家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寻找实现个人价值与才华抱负的成长舞台和发展机遇,不断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三、课程思政实施成败,教师素质是关键

课程思政的实施,最终需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素质尤为关键。这要求所有任课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全员育人的共识,也要在专业发展上具备有效育人的能力,将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的胜任善教,才能实实在在地保证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每门课的授课教师不仅需要要传授好学科知识,也要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理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合格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以大学英语为例进行课程思政探索

大学英语课程中包含着大量传播各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爱国情怀等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且题材多为故事讲述,这些特征都有利于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加强自身英语语感,传授文化知识以及提升人文素质。课程思政是否能实现育人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英美文学作品本身以及作者身上都有较多可供发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能夠让学生在两种文化的学习中对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其学习过程应当始终将语言学与比较文化学相结合,只有了解并研究英美文化的相关方面,才能在跨文化、比较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所借鉴,理解文化的差异与内涵。鉴于此,开课学院或者教研室可组织教师开展教研讨论、示范教学等多种模式,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要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便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然渗透的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扬和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程探索,旨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反馈,及观察学生的精神风貌状态,与过去未推行课程思政时的学生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改革效果,以探寻出一条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过程中凸显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的,引导学生牢铸理想信念的,以人文素养涵养人心、培育人格的,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五、结语

本课程探索与其他相关研究课题相比,并非针对某个具体课程或学科如何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进行重点研究,而是强调课程思政的实施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课程思政的关键着力点在于坚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在学科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位任课教师胜任善教,时刻凸显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引导学生牢铸理想信念,以人文素养涵养人心、培育人格,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以下三点为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的关注重点:

1.在培育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倡导主流意识形态,指引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用社会正能量熏陶大学生,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让教育始终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

3.对于应对多元文化碰撞的挑战、引导学生辨析各种不同价值观的真伪,确保高校育人工作走在塑造学生良好品德、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路上。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