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急值临床处置经验探讨

2021-01-18 12:33莫永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2期
关键词:急诊科成功率标本

莫永新

(崇左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崇左 532200)

检验、检查危急值是指检验、检查结果存在极度异常,患者生命处于危险边缘,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及相关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1]。通过临床有效管理危急值,对降低医疗事故发生及提高医疗安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诊疗水平。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验室率先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标准。我国随后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提出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往往危急值报告涉及多个环节及范围,包括检验、检查、护理、医疗等[2]。对急诊患者而言,病情多变化快、危急,此时医疗人员需了解患者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及时予以合理处理,改善预后[3]。文章就急诊危急值临床处置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未采用急诊危急值临床处置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采用急诊危急值临床处置患者100例作为本次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②依从性偏高,配合治疗顺利进行;③本次研究开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研究开展;②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对照组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4~78岁,平均(42.3±6.5)岁,观察组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5~82岁,平均(45.8±8.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未开展急诊危急值临床处置,观察组采取急诊危急值临床处置,利用知网、维普等相关文献检索网站查询国内外医院内对急诊危急值处理流程文献。同时可询问采取急诊危急值医院,对其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进行访谈,了解危急值应用方法及流程。通过不断筛查及归纳,建立一套适合我院较为科学、完善危急值处理方法。②加强对科室成员各项危急值培训工作开展,使得急诊医护人员对危急值有一个全面认识,可熟练掌握各项危急值伴随相关症状,能随时准确分析、正确诊断和及时抢救。③通过建立危急值登记本,对患者一般资料详细进行记录,包括送检化验项目、采集标本人签名、送检人签名、标本核对后送检时间、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以及复查结果名等。④建立全程负责制:包括谁接听谁记录、谁负责通知,谁进行处理,处理结果需进行记录签名。急诊处理前,要求医师详细将患者临床症状记录在病历上,防止病人出现意外及医疗纠纷。⑤建立标本复检制度,当急诊科医师开展治疗措施前,需确认标本及送检环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必要时需要重新收集标本并进行复检。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危急值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医疗干预时间进行比较。并对两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开展中,数据计算采取软件为SPSS 19.0,检验结果表法形式为“x2”、“t”,计数资料,采取“%”表示、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标本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医疗干预开始时间比较

观察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医疗干预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标本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医疗干预开始时间比较(x ±s,min)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8.0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n=100)

3 讨 论

危急值是指临床检验、检查危急值,表示患者合并威胁生命状况存在的检验、检查结果,当上述检验、检查结果存在证实患者处于危险边缘[4]。若临床医师可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并迅速予以迅速有效干预措施及治疗,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临床将上述检验、检查数据称之为危急值,又称之为“超生命警戒值”。急诊科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往往与患者年龄、性别、种族及地域等多种因素联系不大,目前医院所制定危急值范围均可适用,但对急诊科患者而言,因患者病情变化快、急,要求医师及护理人员依据检验结果合理开展抢救处理措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依据病情严重程度送至不同病区治疗[5]。

文章研究表明,对急诊患者开展急诊危急值临床处置,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标本检验结果回报时间、医疗干预开始时间明显缩短,且整体抢救成功率显著提升,P<0.05。通过及时识别、确认危急值项目后,此时若急诊患者发生危急值,能及时报告并转给临床医师,缩短检验危急值在实验室周转时间,为后续临床救治提供必要时间。当急诊科医师接收到危急值能及时进行处置,稳定病情,提高抢救率。进一步提示,上述反馈机制对挽救患者病情显得尤为重要,显著提升临床急救成功率,减少临床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利于医患关系和谐,作为危急值制度建立最终目的,成为临床实验室认可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开展危急值临床处置,一旦发现威胁患者生命“危急值”,此时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干预可挽回患者生命,通过及时、有效治疗避免病人出现意外,同时提高医护患者主动性、责任心,提升医护人员理论水平[6]。因此,急诊科内加强对危急值管理报告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可保障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依据急诊危急值分布特点并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针对性开展强化干预措施,加强对医疗护理管理,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可确保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

猜你喜欢
急诊科成功率标本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