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提升探讨

2021-01-18 12:33王甜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2期
关键词:急性期规范化出院

王甜甜

(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多数患者由于受到疾病影响,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而在患者急性期实施一项有效的康复方案对患者来说较为重要[1]。因此,本次研究选取10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康复方案,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时间在2016年度12月—2019年度12月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过MRI或者CT确诊,②初次发病,③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GCS分大于8分,④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无法配合康复训练,②伴有严重心肺并发症。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62.17±1.21)岁。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3岁~71岁,平均年龄(61.11±1.27)岁。二者各项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案方式。在入院后,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康复科医生应对患者实施康复评定,在患者治疗后,为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方案,将效果记录。

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康复方案方式。在患者入院48小时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做好每位患者基础护理,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对患者进行首次的康复评定,在患者入院48小时~2周内,患者在神经科进行治疗,应根据每位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床上简单运动,从而刺激患者的患侧肌肉收缩,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吞咽训练、气压治疗、电刺激、认知训练、平衡坐位训练等等,在患者入院3周~4周,制定康复训练方案,观察每位患者痉挛和功能障碍情况,对患者实施肌肉牵张技术,同时可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训练、每日一次,根据每位患者恢复情况制定出院时间,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实施康复评价,在患者出院时,应向每位患者交待注意事项,记录每位患者的联系方式与家庭住址,每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者家访,在3个月后告知患者需要前往复查实施第三次康复评价,再根据评价情况对干预措施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认知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满意度。①认知功能评分采用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实施评价、分值满分30分,患者得分越高代表认知功能越好[3]。②运动功能评分实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价,分值的满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代表运动功能恢复越好[4]。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包括修饰、洗澡、步行、上下楼、大小便控制、穿衣、进食、用厕、转移的9个方面实施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5]。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有的数据实施分析,在研究中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并且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同时计数资料应用%进行表示,并且采用卡方实施检验,P<0.05代表研究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认知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

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分析认知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指标(±s,分)

表1 分析认知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指标(±s,分)

?

2.2 对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指标(±s,分)

表2 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指标(±s,分)

?

2.3 对比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分析满意度指标(n,%)

3 讨 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容易对人体中枢神经造成损伤,脑卒中是由于血液流通障碍或者脑部血管损害而导致的,易对患者脑组织正常功能造成影响,以中老年人作为发病人群,容易对患者认知功能、认知功能造成影响,在患者中治疗后,对患者实施康复锻炼较为重要,以往常规的康复锻炼方式,虽然以患者疾病作为中心,但是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导致效果不佳[6]。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常常伴有语言障碍和运动障碍情况,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应早期给予患者进行训练,不仅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还能将患者平衡能力提高,对患者关节能力进行保护,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而实施规范化康复方案后,取得显著效果,该项康复方式是根据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从而提出的规范化、系统性的措施,主要强调干预措施,其中的康复内容具有多元化,在不同时间段对患者实施康复评价,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康复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在患者出院后,采用网络、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能利于康复措施连续性,能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7]。规范化康复方案与常规方案相比,更加强调康复训练,通过进行床边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体位和翻身,同时注重对每位患者的康复问题,能显著提高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规范化康复方案弥补了我国康复现状的不足,由于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多数患者出院后无法完全生活自理,依然需要定期进行康复指导,而常规康复中未对患者进行出院后康复随访,导致效果不佳。通过实施规范化康复方案,能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将康复贯穿于每位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活动中,能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早期恢复,从而改善患者预后[8]。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方案,不仅能提升患者认知功能,还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猜你喜欢
急性期规范化出院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