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1-01-18 12:33朱建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2期
关键词:病患外科满意度

朱建华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刘家庄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山东 青岛 266200)

外科疾病类型多种多样,病患数量庞大,疾病变化迅速,极易引起其他并发症,若未经及时治疗可能会对病患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外科疾病诊治期间的护理工作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及时观察到疾病的变化,提高治愈的概率,改善病患的预后[1]。为了研究护理路径对外科护理管理的效果,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26名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的护理手段,观察其护理效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现将实验过程和结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26名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按照数字分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共计63名,男性人数32名,女性人数31名,年龄为24~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3±5.3)岁。观察组人数共计63名,男性人数31名,女性人数32名,年龄为25~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病患一般资料统计表

纳入标准:①所有的患者通过我院的外科标准;②病患及家属均了解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同意进行实验,在护理人员指导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的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疾病等。②患有精神类疾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和沟通。③病患依从性差。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接受一般的护理干预方式,患者在进入到医院治疗之后首先需要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宣导活动,包括基本的外科的概念、发病情况、因素等方面。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以临床路径护理方式:

1.2.1 成立个性化路径护理小组:首先医院应当就具体的护理内容以及美国东南外科协会所提出的路径护理的标准来制定相应的个性化路径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护士人员等,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针对病患的自身疾病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做好路径干预,包括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术后活动、饮食、康复的监测等。

1.2.2 健康宣教:同时患者在护理期间所出现的一系列护理问题都应当做好相应的解答工作,常见的并发症应当充分做好宣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疗积极性。尤其对于一系列常见外科疾病的预防工作,保证预防到位,强调预防大于治疗,能够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1.2.3 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做好准备工作,依据疾病特点和手术要求给予正确的术前准备,指导病患术前禁食、禁饮,必要时做好肠道的清洁工作。检查术中所用到的医疗器械,备齐抢救药物等。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详细记录手术器械和纱布的使用情况。术后依据麻醉方式给予不同的体位护理,未清醒病患做好日常护理,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预防误吸。若病患术后无法翻身,护理人员应每两个小时给病患变换一次体位。严密监测伤口恢复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警惕术后感染的发生。做好术后管道的护理,记录出入量,及时拔管。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注重病患围手术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病患的不良情绪,评估导致病患情绪低落的因素,与病患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使病患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完成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感知情况,满意度通过问卷方式进行,结合Likert进行量化,最终结果以1~100分显示,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人数×100%。

通过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探究的自评量表,根据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汇总得分,分值越高焦虑和抑郁越严重,分数为1~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Excel录入,SPSS 21.0完成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由x2检验;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方差齐整性验证,由t检验。若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在护理前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完成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SAS分值比较

3 讨 论

外科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专业科室,每天接诊的病患数量大、病情复杂多样。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有创伤、肿瘤、感染以及功能障碍等,主要涵盖心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肝肠科和神经外科等[2]。随着近几年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外科疾病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治疗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医疗改革要求医护人员注重病患的临床护理质量,医院对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临床护理路径区别于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标准护理模式,它将时间作为横轴,护理措施作为纵轴,根据病患的具体病情特点制定更适合病患的护理对策,给予病患更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手段。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能够给予有效的程序来形成全方位的预防、防控服务体系,帮助患者更好的认识疾病,从根源上养成良好习惯的疾病治疗方式,同时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负面情绪、病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个性化教育基础下的临床路径护理后,整体的护理效果包括SDS及SAS、满意度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临床路径护理方式在健康教育基础下能够有效的改善实际的护理效果,患者入院后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对于外科疾病概念有更好的理解,在护理期间能够做好基本疾病讲解,从疾病的发病原因、突发情况、处理方式等,患者在整体治疗效果上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进而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护理的过程中预后的满意度得到改善[3]。

综合上文所述,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26名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的护理手段,观察其护理效果,得出以下结论:在当前阶段针对外科疾病患者来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式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效果,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疾病预防作用。

猜你喜欢
病患外科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