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急性入院患者紧张情绪的干预措施

2021-01-18 12:33李杭平何萍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2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精神科入院

李杭平,何萍霞

(1.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402;2.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1402)

精神科诊治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患者的疾病表现对于精神、心理、行为以及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直接影响[1]。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的疾病表现并不相同,涉及到的情绪问题主要是以紧张、恐惧为主,对于急性入院患者,因为对于精神科的错误认知,再加上对于疾病的错误理解,导致入院时往往会呈现出非常严重的紧张情绪[2]。对此,为了更好的提升临床干预水平,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作为案例,探讨精神科急性入院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及干预措施。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开展研究并以我院精神科为例进行研究。精神科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且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研究期间总共入选9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分组结果实验组45例,男性患者29例,年龄中位数48.54岁;常规组45例,男性患者30例,年龄中位数48.66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对比,P>0.05。

1.2 方法

常规组不采取任何特殊干预措施。实验组采取情绪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入院时强化心理支持。由医生需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介绍精神科的医疗环境,并基于患者的疾病类型提供相关的治疗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提供适当的健康教育,提供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以及对医疗错误的认知,提升医疗工作配合依从性。在沟通时应当保持沟通方式的合理性,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实现对患者情绪的放松,促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针对患者的身心状况采取最佳的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引导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排泄不良情绪,给予患者更大的精神支持,增强患者临床康复的信心,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另外,针对部分症状突出患者需要做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②沟通交流。在患者沟通交流期间需要尽可能做好心理层面上的鼓励与刺激,从患者入院时便需要借助沟通交流的方式做好患者的教育,基于家庭背景、教育环境以及性格特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特殊性并强化干预措施,借助转移、暗示等多种方式促使患者构建治疗康复信心,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③健康教育。基于患者的康复需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教育帮助,一方面是改变目前的不良生活习惯,强化健康的生活习惯,消除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习惯问题。饮食方面禁忌烟酒同时调控饮食,以低热量、低脂肪的饮食为主。同时需要及时为患者家属做好相应的教育帮助,强化患者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以及对医疗措施的了解,提高医疗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保障治疗与干预工作可以顺利实施。

1.3 评判标准

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绪指标。疗效以NIHSS评分为主,评分缺损在2级以内且无神紊乱症状判断为显效,评分在3、4级且神经紊乱表现有明显改善判断为有效,其他患者判断为无效。情绪指标采用SAS与SDS评分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数据录入时依据不同数据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百分比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对于均数数据采用T值进行检验。数据录入与检验操作均需要实行2次,在数据不一致时需要由2名专业人员处理。数据分析结果P值不足0.05则代表两组数据对比拥有统计学价值。

2 结 果

通过不同干预服务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情绪指标数据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负性情绪与疗效对比

3 讨 论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导致精神科患者数量不断增多[3]。在临床中对于精神科患者的治疗,如果不及时或方案不合理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显示,在精神科患者血压不断提升之后,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危害,从而导致疾病发生率以及发生严重程度的持续性提升[4]。

针对精神性疾病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情绪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参与积极性,并以对症治疗的方式为精神性疾病患者提供有效地干预支持,从而实现对患者日常活动与饮食起居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干预,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度也会更高,整体干预效果较好,再加上成本低,所以在各级医院中的应用均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价值。临床中不仅需要对患者的精神科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控制,同时还需要做好治疗措施的改进与优化,突出干预服务中的心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提供有效的支持,强化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意识,为后续医疗操作提供基础性保障,提高整体服务效益。针对精神科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情绪干预措施,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参与积极性,并以对症治疗的方式为精神科患者提供有效地干预支持,从而实现对患者日常活动与饮食起居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干预,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度也会更高,整体干预效果较好,再加上成本低,所以在各级医院中的应用均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不同干预服务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情绪指标数据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一结果证明对于精神科急性入院患者针对患者的紧张情绪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显得非常重要,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综合预后水平,缓解负面紧张情绪,促使患者可以以更加平和、稳定的心态面对治疗,从而提高综合预后水平,因为治疗方式操作方便快捷、干预成本低廉,针对紧张情绪为患者提供干预支持的综合价值显著,属于低成本、高收益的干预形式,可以作为常规干预服务实施。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精神科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行业党建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党组织与党外人士沟通交流的研究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